東莞報業攝影記者的2019⑨|在街頭巷尾,遇見平凡的自己

東莞時報 潘暢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說,

“在我們親愛的大地上,

有多少樸素的花朵默默地開放在荒山野地裡。”

是啊,在我們這座海納百川的城市中,

又有多少樸實的人們,

默默地生活在不顯山不露水的角落呢。

彩虹 攝於莞城騎樓街區

我喜歡拍攝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

因為我也是他們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員。

作為一枚圖片編輯,

我其實甚少“拋頭露面”,

默默無聞地堅守在新聞出版前的最後“關口”,

既沒有攝影記者的壯懷激烈,

也沒有文字記者的慷慨激昂。

閒暇之餘,

拎著相機遊走在新城和老城之間,

沒有大開大合的新聞現場,

只是安靜地記錄人們的生活,

就像是在安靜地與平凡的自己對話。

蜘蛛俠 攝於南城三元路

攝影是用來記錄的,

在當今這個以宏大敘事為主旋律的時代中,

我更喜歡記錄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片段:

在奔流不息的東江上,

拍攝了艱難求生的漁民;

在高聳入雲的地標下,

拍攝了不畏酷暑的農民工;

在車水馬龍的公路上,

拍攝了匆忙趕路的上班族;

在璀璨奪目的夜色裡,

拍攝了手挽著手的年輕人。

東江上的漁民 攝於東江龍灣段

大灣區建設者 攝於中心廣場

勇闖車河 攝於南城三元路

夜幕下的年輕人 攝於中心廣場

攝影源自於生活,

我喜歡萬江的一座鳥島,

然後就去了很多次,

有時甚至沒帶相機,

只希望聆聽她們嘈雜的鳴叫;

我喜歡東莞圖書館門前的陽光,

傍晚的夕陽將整條馬路都變成了金色;

我喜歡午後的東江之濱,

人們悠閒地釣魚散步發呆;

我喜歡街頭巷尾用力生活著的人們,

那質樸的生活氣息讓人心生嚮往……

百鳥歸巢 攝於萬江香蕉蔬菜研究所的“鳥島”

金光大道 攝於鴻福路市圖書館段

東江之濱 攝於東江細村段—龍灣段

在路上,

我曾遇到過同一個“胖子”三次,

他是一名地下線纜維修工人,

從窖井裡拉起沉重的線纜,走一步“嘿”一聲。

每次碰見他,我都會肅然起敬,

然後鄙視自己無數次,

“我好像看起來是個遊手好閒的人!”

直到最近一次碰見,

我舉起相機拍攝,他突然轉頭望向我,

然後樂呵呵地對我微笑。

他的笑裡是坦然接受,

我的笑裡則稍顯尷尬,但心裡則已釋然。

遇見過三次,拍了兩張照片 攝於南城三元路

正月初一,拍攝了全市首個金豬寶寶的降生;

端午節前,拍攝了虎門渡口最後一班輪渡;

盛夏時節,拍攝了各種各樣的勞動者;

金秋十月,拍攝了一座村莊的豐收季;

歲末年尾,拍攝了春運中的擁擠的人潮……

正月初一,全市首個金豬寶寶降生 攝於市人民醫院

最後的虎門渡口

一座村莊的豐收季 攝於中堂鳳衝村

腳手架上的“傑克遜” 攝於市中心廣場

豪宅建設者 攝於東江之星附近

雨中趕路人 攝於宏圖路

春運 攝於東莞東火車站

接娃回家 攝於宏遠路

攝於南城CBD最後的城中村——水澗頭村

雖然住在南城,但我最喜歡的卻是莞城,

因為那裡有充滿歷史韻味的騎樓老街,

還有原生態的市井生活。

狹窄的街巷中,形形色色的老店,

川流不息的人群,

天南地北的口音,喧擾繁雜。

但走在這樣的街巷,

彷彿時光按下了暫停鍵,

讓人心生平靜。

平凡人的日常不就是這樣的嗎?

吵吵嚷嚷,

而後歸於平靜。

暖冬 攝於莞城騎樓街區

春天裡 攝於我家樓下

距離2000年已經過去20年了,

科幻片中頻繁出現的20年代終究還是來了,

想起來不免讓人錯愕,

但終歸要以一顆平常心來迎接嶄新的一年。

惟願在平凡的日子裡,

既要“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也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圖文:潘暢

▍編輯:藍業佐

▍統籌:張洪波 張村城

- The End -

東莞精彩影像走進歐洲 | 老莞城|2019莞馬精彩圖集| 整理師,聽過這樣的職業麼?| 東莞拍日出,這幾個地方好 | 東莞老照片|東莞第一高樓

任何媒體及微信公號若要轉載本文,應提前告知本號,獲得授權後請清晰標註出處為微信號“影像莞”。若有疑問或合作請添加小編微信號:94477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