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繼續混戰,為啥“顏色革命”後的國家都難消停?

這幾天吉爾吉斯的政局再次發生突變,只是這次突變的比以前更熱鬧了。

剛剛舉行過的議會選舉結果成了無效的,歐盟觀察團開始說選舉挺好的,有問題也是小毛病,但是進了議會的都是總統一派,反對黨都基本落選了。反對黨不答應,就上街去搞。

為啥都愛叫“白宮”呢?當年俄羅斯政府大樓也叫白宮……

這一搞吧,事情就大了。抗議者佔領了政府大樓並且還放了一把火,總統不知道去了哪裡,基本只在網上各種低姿態“選舉重新來吧,我肯定不讓警察開槍,權力結構可以商量,我辭職也不是不可以的……”,政府部長們紛紛宣佈辭職了。本來身陷囹圄的前總統在支持者的營救下又重獲自由,反對黨們乾脆自行成立了政府,可是就在這個環節上又出了么蛾子。原來這些一起上街的反對黨還不是一路人,互相之間談不妥條件就各自玩,結果一下子冒出來三個總理……

似乎鬧了幾天,總統看出來反對派的便宜了,而且也看出了比什凱克的市民們受夠了,態度又強硬起來了,調兵進入首都街上開始維持秩序進行戒嚴,議會任命的臨時總理也出現了(現在議會里還是總統派控制),前總統又被克格勃(國家安全委員會)抓回來了……

熱鬧麼?要是再考慮一下,從2005年“顏色革命”之後,基本上吉爾吉斯的每一任總統都沒啥好結果,而且總是在類似今天這種情況下下臺交權的呢?

光一個吉爾吉斯斯坦這樣子?自從“顏色革命”冒出來之後,中招的國家有幾個能真正的重歸平靜的?

要不要看看烏克蘭的寡頭之間“鬥地主”綿延15年?亞努科維奇,尤先科,季莫申科……

我這兩年乾的還說得過去吧?

格魯吉亞到現在的15年間換了11個總理的“革革命”和“革革革命”故事?

我怎麼了?我流亡了不假,可是我在烏克蘭也呼風喚雨啊……

埃及折騰了一圈最後還是軍事政變才解決問題的故事?利比亞和敘利亞的故事則是比較悲慘,現在還在戰火紛飛呢,只有突尼斯比較運氣,“革命”後上臺的政府剛剛坐不住,只是因為接茬選出了一個長期在前政府任職的資深政治家,很快基本穩住了局面。黎巴嫩的故事也很精彩,這幾天又正在鬧政府危機呢……

身為人父母,實在是不忍心用原圖,借用人民日報的吧

這個可愛的小男孩就是千千萬為了據說是“和平非暴力的革命”付出生命代價的人之一,記得他手裡的那朵玫瑰花吧,那就是某些人吹捧的“和平”。

那麼這一切是為什麼??

本來說好的,“和平非暴力”然後,然後大家來個“共識——憲政”一下,選舉一把其樂融融的歲月靜好去不好麼??

這個問題西方人回答不出來其實不奇怪,但是許多中國人回答不出來就有點讓人無語了!

道理很簡單,問題就出在“共識”這個東西這裡!!

按照西方政治理論,一個社會里大家應該形成“共識”然後建立一個憲政框架,再往後不管怎麼玩都別玩脫了。看起來很好吧?但是誰規定了,“共識”一定會最後歸結於憲政?喜歡“憲政”的人總是會說,數人頭(選舉)的方式比砍人頭(戰爭)好,對啊,只要不是沒法子,沒人喜歡後者。

關鍵就在於,如果數人頭(選舉)時候好像吉爾吉斯或者烏克蘭那種,無法滿足自己不可壓制的需求的時候呢?某些政治勢力(基地組織和ISIS就是鮮活的例子)覺得砍人頭才能達到目的呢?

羅馬,必須是個帝國,別跟我談元老院那些沒用的……

為什麼說西方人回答不出來不能怪他們?道理特簡單,他們研究出來這一堆“憲政”什麼的不過300年前後,關於“共識”可能是什麼樣子說不完全,甚至“共識”可能是怎麼來的都不記得了也不奇怪啊,可是我們明明白白的確鑿歷史3000年前後(我是從公元前874年國人暴動算起),已經有了不少“共識”是怎麼來的例子了啊!

第一次體現中國人的政治共識的是“周禮”……

洛陽孟津會盟鎮的會盟臺

所謂“周禮”其實就是周滅了商之後,將自己的宗法制度作為整個國家制度的標準開始推廣的模式。天子如何,諸侯如何,大夫如何,士……這一套制度一口氣延續到春秋時代“禮崩樂壞”為止。因為時代不同了,舊有的共識自然會被打破需要形成新的,更重要的是周天子不再獨享“萬乘之尊”了,老家宗周六師丟光了,新家裡成周八師用不了多久也分光了……

經過一頓“春秋無義戰,戰國無君子”的折騰,總有人抱怨最後一個貴族——項羽死在劉邦這個小流氓手裡(當時老流氓矣),最後其實新的“共識”還是建立起來了的。是什麼呢?歃血為盟——“非劉姓者不得王”!

劉邦不管他流氓不流氓,政治遠見絕對是有的,他能歃血為盟要搞這個標準就說明他認識到了,“共識”對於一個政治形態的穩定太重要,如果沒有啥像樣的就得製造一個。但是“製造”的路徑顯然不是靠著“勸說”,你看看他給後來呂后挖的坑就知道了。“偏袒”這個詞就這麼來的……

這個“共識”一旦建立是如此的穩固,以至於後來就算是綠林赤眉造反這夥人都得買賬,不管劉盆子幹啥的,只要姓劉就好……

我放牛的怎麼了,可我姓劉啊……

就到了後來五胡亂華的時候,匈奴人還盤算著自己怎麼也該姓劉啊,鼓搗了一個漢趙出來。

除掉王莽那個不成功的嘗試,再次建立新的“共識”的人是曹丕。他從歷史的故“簡”堆裡(那時候紙張有了,可還是不多啊……)翻出來“禪讓”這個共識就高高興興的用起來了……

結果曹魏代漢,晉代曹魏,劉宋代東晉,南齊代劉宋,反正南北朝的五胡十六國裡北朝和南朝都在玩這個“共識”。

當然,這個“禪讓”成為共識還是有許多細節的,什麼先得“加九錫,劍履上殿,拜贊不名……”,然後前任皇帝下詔說決定讓賢,這邊還得大驚大哭跑去磕頭說不可,來回折騰三次,等著那邊加班加點的把高壇造好了,這邊再表達推辭不過只好勉強就任新皇帝,給前任一個超級豪華的退休待遇等等(後來這點共識又變了,一般讓前任一年左右就死的不明不白……)

隋唐之後,“共識”又得更新換代了——“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真的,這絕對是當時的共識,不然那麼短短的70年裡換了五個朝代,各地還有十來個獨立王國呢?

趙匡胤雖然是個大厚道人,他也覺得這個“共識”不免有點太危險了,花了好大的力氣才把規矩給改了。

朕惟中國之君,自宋運既終,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

其實就是朱元璋也知道“共識”很重要啊,大家都是造反起家的只是他最後得了天下,可是最後他就不罵元朝,還認真的給元洗地呢——“元雖夷狄,入主中國,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

當然了,說元點好話是為了給未來建立起“共識”的——儒家的天人感應學說從西漢發展了一千多年也開始成熟了嘛,所謂“天命”到了自己這裡就順理成章嘍。這一招弄得後來順治入關時候也不得不學樣子……

嗯,什麼解民倒懸來了,沒想著要天下,結果你們太熱情……

最後袁世凱想三想四時候,其實也還得照這個這個套路玩……

翻了一頓中國歷史,想說明的道理就一個,關於政治的“共識”很重要,一旦建立起來影響巨大,而且還不容易改了。但是這個“共識”怎麼建立,會建立成什麼樣子,不是誰拿嘴一說就成了,而是要據有強大的政治實力,並且符合時代的客觀環境。

上面提到的兩個失敗者,項羽和王莽有實力但是,他們想建立的“共識”跟時代不符,那就只能翻船嘍。

“顏色革命”之後的國家難再享安寧的道理就在這。當一個國家內某些政治勢力發現,權力可以通過街頭政治弄到手,這次不到手下次找機會再弄就可能到手,這個想法成了“共識”了……

這種“共識”恐怕也是那些努力搞“移植”的西方政客們自己都沒想到的吧?其實不少崇拜西方政治思想的仁兄們可能沒注意一個細節——羅馬共和國最後完蛋成了帝國,而帝國的皇帝是怎麼產生的?理論上也是元老院選舉,但是實際上是禁衛軍的支持,是拍賣來的……選舉的共識殼子裡裝著砍頭和銀子呢!

終於輪到我出場了……

就是今天美國政治體制的共識是不是還能繼續下去,這個也要看特朗普的本事嘍,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