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你为什么不强行平仓?

中行原油宝事件持续发酵,据测算,此次可能造成约300亿元的损失。但是让很多人好奇的是,原油价格从20美元一路下跌到-40美元,难道中国银行就没有采取措施?

有过期货或者衍生品投资经验的人都应该知道,实际上当行情迅速朝着不利方向发展的时候,是可以强行平仓来减少损失的。但是为什么中国银行没有强平?

有过期货投资经验的人应该知道。一般来说,当账户的权益/保证金不足100%的时候,期货公司会提醒投资者追加保证金,否则将会强行平仓,以减少损失。

但是,实际上,在盘中,即使行情出现重大变化,导致权益/保证金不足100%,只要自己没有提前设置止损,期货公司也不会在盘中强平。只有当收盘以后,以结算价计算权益,如果权益/保证金不足100%,或者120%等等,期货公司就会打电话通知投资者追加保证金,如果不追加,在开盘以后期货公司会强行平仓。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防止某些人刻意来回拉动价格,把投资者仓位全部拉爆,也就是减弱短期极端行情对持有人的影响。换句话说,如果20日当天,WTI2005能够迅速回拉至0元以上,那么中行原油宝的用户不至于倒贴。

因此,除非你手动强行平仓,否则在开盘当日,期货公司是不会帮你强行平仓的

不过中行原油宝可不是直接在期货市场上购买,相当于中行自己开了一个盘子,坐庄。然后让国内投资者在他开的盘子中买卖大小,而且把期货保证金比例提高到100%。然后,中行自己去美国交易所开立账户,设置同样的仓位,有点类似于中行替国内投资者交易。中行赚的只是中间的手续费。

但是与直接交易不同,由于中行把保证金拉到100%,本来几乎是没有杠杆的。在正常情况下,最大损失就是本金而已。可是没成想,原油直接跌到负值,甚至达到-40美元,最后以-37.5的结算价收盘。

不过,由于中国和美国存在时差。中行的盘子到晚上10点就结束了,而实际上美国的盘子要到晚上半夜。这中间就出现了时间差的问题。超过10点以后,国内投资者就不能根据行情的变化来交易了

可是中行为什么不能够替客户强行平仓呢?

又回到刚才的话题了,如果在中行强行平仓以后,价格又出现了快速回升,假设又回到了0以上,最后的结算价不是-37.5美元,而是0美元,那么中行在美国期货交易所的损失谁来承担呢?

问题又来了,既然已经是负的了,必定不能长久,短期肯定快速恢复,如下图所示,05合约2天后已经恢复到30美元以上。那么中行何不直接补足保证金,等待油价继续上涨呢

首先,缺口的资金体量太大,中行无法担负这个责任,如果继续下跌,而中行又没有平仓,这部分损失就得中行自己来承担,行情多变,谁能说得准?那么客户自己能不能追加保证金呢?这也不现实,所有的投资者都已经爆仓,还倒贴银行钱。就算客户愿意,资金筹集也需要时间。

其次,就要说到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中行开立的期货账户是没有交割资格的

,所以想要靠交割来挽回损失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WTI原油5月合约交割日期是4月21日,也就是说21日必须要平仓,有这种压力在,空头就有胆量继续做空。

再次,期货合约的交割日都是提前公布的,而此前工行等其他银行已经提前完成了换月,只有中行把换月留到了最后,正因如此,才给了空头逼仓的机会

最后,即使工行有意承担这个责任,原油从负值下跌到-40美元,仅仅用时30分钟左右,根本不给中行反应的时间,而且收盘时间还处在中国的后半夜,操作上也相当困难。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看到:

1)虽然银行通过一定的操作将消除了杠杆,但是并没有消除潜在的向下可能性。期货本身就是高风险投资,属于专业投资者的范畴。期货公司开通原油交易都是需要经过考试以及投资者适用性评测的,但是银行通过这种手段,直接把原油宝包装成一个中低风险的产品,而实际上是高风险的。风险与用户等级不匹配,是此次原油宝事件引起巨大争议的原因之一。

2)中行在此次操作中,犯了一个非常重大的错误,建行工行早就提前换月,但是中行却迟迟没有换月,给了空头逼仓的机会。

3)投资者对自己投资的产品风险认识不清,固然有中行的原因,但是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也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