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烟头200元!文明也是罚出来的


据北京晚报报道,记者从4月23日上午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了解到,实施已近18年的《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迎来第三次修改。其中引人关注的,是拟提高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等不文明行为的处罚额度,由过去的20元以上50元以下,拟提高到罚款50元,情节严重的罚款200元。

随地吐痰、便溺;乱丢瓜果皮核、烟头、纸屑、口香糖、塑料袋、包装物等废弃物;乱倒污水、垃圾;焚烧树叶、垃圾等一系列行为,若公开问一百个人,一百个人都会斥之不文明,也信誓旦旦地表示不会如此。可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真正没有违背的又有多少?说起乱扔烟头,很多年以前,在绿皮车上吸烟不算事儿,如今在高铁上还敢吸烟的已经寥寥无几,这样的改变如何发生,对惩治乱扔烟头行为有什么启发?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主要是缺乏有效的监督,监督空转自然惩罚落空,使得制度达不到设计之初的惩戒效应,更难以对更多人形成震慑。大街上吐痰、扔烟头、丢果皮者比比皆是,多年来也有各种惩罚措施,但真正被罚款的少之又少。被罚的数量与不文明现象的数量相比,可以说不过九牛一毛。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则是违法成本太高,在高铁上一抽烟就会被发现,一发现就面临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此外还将列入失信黑名单,危害更大的还要接受刑事处罚。可见,绝大多数人的烟瘾是能忍住的,乱扔烟头之类的坏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让人们更加重视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对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更加痛恨,此时修订市容环境卫生条例,正当其时。文明的养成,一靠个体自律,二靠制度他律;对不文明的惩戒,一靠道德谴责,二靠依法惩处,都不可偏废。修改《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并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是顺应民心的应时而变。从“20元以上50元以下”到“50元以上200元以下”,是提高违法成本,更是在补齐制度短板。据报道,2003年,上海对随地吐痰者的最高额罚款从50元提高到200元,自从“重罚”后,上海街头随地吐痰现象越来越少。可见,提高不文明行为的成本,是惩治不文明行为的有效方法之一。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一些制度出台后效果一般,就是因为执行力差,无法落地。所谓看似架起了高压线,却始终没有通上高压电;建起了铁栅栏却只能用来关牛,而无法阻止猫的进出。所以,治理随地吐痰、扔烟头等不文明现象,害要在制度的有效管用上下功夫,罚得更狠也要抓得更准。

来源:北京晚报 | 记者 贾亮

编辑:贾亮

流程编辑: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