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历史人物:高第父子(四、知府抗争,宁折不弯)

云南古镇土主

唐山历史人物:高第父子(四、知府抗争,宁折不弯)


周景宝


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正式造反。吴先把不降的官员全部逮捕,"其中包括云南按察使司按察使李兴元、云南知府高显辰、云南同知刘昆等"(24),三人坚持不降,遂被关押。(25)数日后,大多数官员都接受了吴三桂的伪职,刘昆等三人抗拒不从,宁死不屈。吴的本意,并不想将三人处死。于是,给刘昆上了刑具,押到三市街,与高显辰一起,各杖四十,然后把高显辰发往永昌卫,刘昆发往腾冲卫充军。将李兴元投入监狱。不久,李在狱中亦服毒身死。(26)

李兴元(1619—1681),字若,号时滋,世居遵化。兴元自幼聪慧,明崇祯二年(1629)清军入关时,他只有十岁。清军将领怜爱其才貌,将他编入汉军旗,隶属镶黄旗。

顺治五年(1648),李兴元由拔贡授为直隶沙河知县。由于政绩卓异,升祁州知州、江西吉安知府。康熙五年(1666),补升为直隶永平知府;七年擢为长卢盐运使;八年转陕西陇右道;十一年升云南按察使。在任上,李兴元翦除豪恶,为百姓洗冤,解救为奴者,使远近乡邻感动。当年十月,叛清,假传议事,用刀胁迫,兴元厉声斥责:你内为国戚,外封亲王,受恩最重,为何反叛。我身为朝廷大臣,可杀不可辱,惟求一死,以报朝廷。吴三桂将其羁押,历时六年,终未屈服。

(27)

另据《嘉庆滦州志》卷之七记载,高显辰妻子戈氏,"随夫任云南,遇吴逆之变,显辰殉节仰药死,氏亦自经"。(28)据考,高显辰与李兴元是儿女亲家(29),前已说到,高被充军,李系服毒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误听传言的后果难以避免。但从《嘉庆滦州志》所记的文字看,系显辰仰药死后,戈氏亦自经。此事容考。

明清之际,错综复杂,天崩地裂,大浪淘沙。各色人物,或忠,或奸,亦正,亦邪,"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一出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高显辰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够勤于职守,廉法正直,面对强权,刚直不阿,是十分可贵的。尤其是在吴逆的逼迫下,不投降,不怕死,显示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当时历史特定的条件下,他身上所体现的忠君思想,具有很大的爱国成分。对于能够顺应历史潮流,为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而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是值得我们后人纪念的。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我们学习、了解中国历史,吸取历史上兴亡治乱的经验教训,就能够增长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而对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既不能夸大其过错,也不能一笔抹杀。是即是,非即非,要尊重历史事实。当然,能够准确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历史人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补记:

最近友人送来两本《丰南史志资料选编》,见到(第五册)中载有明代高第的史料,很是高兴。2012年5月撰写《高第父子刍议》时,因无资料,尚不知高第父子的全部情况,只能依据四种《永平府志》、两种《滦州志》及部分其它史料。现将(第五册)中的相关内容迻录如后:

"高第有六个儿子,长子向臣为廪生(秀才)。次子应臣为庠生(秀才),任户部官生(相当于民政部工作人员)。三子辅臣,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任范县县令。四子灿臣,贡生,未作官。五子翼臣,举人,官至湖广按察使、布政使(二品,一省之长)。六子显臣,举人,云南府知府。"参见李继隆著《丰南历史上的名门望族》(该书27页)。

又,数种史籍记载,高第系直隶永平府滦州人,历史上丰南东北部曾隶属滦州。高第为今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安机寨人氏。

———————

(24)李治亭:《吴三桂大传》,第396页。

(25)李治亭:《吴三桂大传》,第402页。

(26)李治亭:《吴三桂大传》,第403页,也可参见《清史稿·李兴元传》,卷二五三,列传四十。

(27)刘向权主编:《滦河流域历代名人》,中国工商出版社2009年,第84页。

(28)顾艳霞点校:《嘉庆滦州志》,第282页。

(29)顾艳霞点校:《嘉庆滦州志》,第2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