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峰峰矿区完成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2019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方案》指出:要以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集中整治,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



近年来,峰峰矿区把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优化生态、推动乡村振兴的着力点,确定了“一村一策、一村一治、一村一量、一村一价”的工作方向,水源保护地试点先行、傍水农村紧随其后、剩余农村全面治理的战略,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完成,该区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并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峰峰矿区界城镇九侯湿地公园。


“那边以前是垃圾堆,再看这儿,原来是废弃荒地,现在都成小游园儿了!自从脏水污水全走管道,村里人用上了水冲厕,出门不用再担心晴天臭烘烘、雪天结冰滑倒了,”日前,在峰峰矿区西固义乡西赵庄村,信步行走在整洁街道上的村民个个笑意盈盈,“从来没想过俺村能这么干净敞亮!”


这一切归功于峰峰矿区实施的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问题导向,说了算定了干


峰峰矿区共有157个村,约18.9万农村人口,每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高达300余万吨。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排水设施严重不足,污水治理率不足10%,污水直排地下或者河流,不但使水体受到严重污染,也对村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以前,全区农村基本没有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绝大部分污水都是放任自流、自然蒸发或渗入地表,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会破坏周边河流、水体等生态环境。”市生态环境局峰峰矿区分局局长张清强说:“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仅是打好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关键,更关乎我市两大饮用水水源地之一羊角铺水源地水质安全和滏阳河源头水环境安全。”峰峰矿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区委书记陈珍礼态度坚决,“治!必须得治,还要抓紧!”说了就算,定了就干。


为此,市生态环境局峰峰矿区分局专门聘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对峰峰农村生活污水现实情况进行初步了解。为使专家团队尽快理出思路、摸清情况,该局又请来专业测绘队伍,出动单位干部职工100余人/次,对全区农村生活污水现状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


▲峰峰矿区生态环境分局工作人员帮助村民建设入户化粪池。


▲羊角铺村、富田村等处的污水汇入市政管网,然后进入污水处理厂。


针对该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临基础差、涉及面广、资金短缺等问题,专家团队最终确定了 治理基本方针:“四个依、四个一、三步走、三个以”。四个依,即依照省市关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文件精神,依托专项治理资金,依靠地方政府配套治理资金,依赖科学治理方案;四个一,即一村一策,一村一治,一村一量,一村一价;三步走,即第一步,羊角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试点先行,第二步傍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紧随其后,第三步对全区域剩余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个以,即以生活污水的排放去向定处理终端技术路线,以农村实际排污水量定管网尺寸,以所在村庄的性质定排放标准。


2019年2月,峰峰矿区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面启动。


因村施策,开展全域治理


作为山区丘陵地区,峰峰矿区全域乡村分布错落。除农村外,大量伴矿而生的生活区,也是生活污水治理的难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势在必行。


4月8日,在西固义乡西赵庄村东头的低洼地上,一个新开辟出的小游园内丁香、海棠开得正盛,村民三两流连其中唠着家常。“这片原先是个荒地,常年垃圾成山,隔三差五还有人点火烧,严重污染空气,没人愿意从这儿过。”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全对记者说:“去年2月底,峰峰矿区生态环境分局开始进场动工,选了这块地势最低的地方,在地下建了集中化粪池,上面又修建了小游园。5月初完工后家家户户的灰水、黑水统一收集到这里,处理完了能用来浇地、上肥。村里家里都干净了,环境也美了,真是一举多得。”


▲清泉公园。


记者发现,三个铸有“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峰峰”字样的井盖掩映在树丛之中,小游园的尽头伫立着一个排风管道,风机在转动却嗅不到什么气味。据该区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主管副局长郭智介绍,按照“因村施策”原则,对于全区一百多个山区远郊村,充分发挥地形落差大、多样性的特色,用高差势能代替动力电能,找到村庄最低点,以生活污水产生量定污水管网尺寸,尔后铺设污水管网。通过化粪池、格栅调节池等工艺模块对污水进行一级处理,地下三格式兼氧——厌氧处理单元实现二级处理,或利用“土壤——渗滤”系统再进行三级处理。此项工艺既破解了操作难、维护难、费用高等问题,又打造了水处理、水循环、水生态“三位一体”的村庄微景观。


记者来到村民万林林家,新装修的独立卫生间宽敞整洁,里面安着洗手盆和坐便器。“以前废水从门边的管道直接排到街上,夏天味儿大,冬天冻成冰疙瘩。现在家家户户有了自己的卫生间,再也不用跑出家门忍受‘夏挨晒、冬受冻、蚊虫叮’的旱厕了,我们一家四口一个月才花二三十块的水费,特别满意!”她笑着说。


在和村镇后连庄村,村党支部书记李风军提起生活污水治理就打开了话匣子,“这条小河是滏阳河的源头之一,”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汪清水沿着贯穿全村的河道汩汩流淌。“以前家家户户的污水、粪便都沿着水道眼排进河里,臭不可闻,根本看不清这水是啥色。”现在全村242户全部接入污水管网,经每家每户的小型化粪池初步沉淀后,直接输送到镇上的污水处理厂,家家实现旱厕变水冲厕,生活越来越便捷。


▲无动力生物处理终端。


现在后连庄村的生活污水就近并入镇污水处理厂管网统一处理,和它一样的主城区周边和靠近重点镇的村有15个。对于傍水周边村,该区利用截污、取缔、关停等多种手段,卡住污水源头,同时在水源地保护区建设生态湿地公园,发挥湿地涵养、植物净化功能,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仅2018年,该区就堵塞排污口30个,取缔周边养殖场149家,关停彭楠焦化等工业企业4家。


据了解,工程推进中,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专家团队根据各村的人口、地形地貌、经济构成、人均用水量、污水排放方式等,结合每个行政村的测绘地形图、航拍图,绘制了不同的治理方案:东沟村、黑龙洞村等12个主城区周边村庄并入市政管网统一处理;和后连庄村一样,靠近中心镇的村庄就近并入镇污水处理厂;西赵庄村等120多个村利用高低落差地理优势,采用无动力生物处理池,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用于灌溉农田、林地,实现资源化回用和污水就地处理。


全员参与,达到共建共享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是民心工程,工程建设要接地气、要符合村情、要做良心工程,最好的管理模式,就是让群众参与其中,让群众有能力、有动力参与。”陈珍礼说。


▲街王庄污水处理终端内外墙安装模板。


据介绍,工程中每套治理方案出台,都与当地村委反复核实,并盖上村委公章、由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真正把话语权交给了村委会,确保了工程建设符合农村需求,切实造福群众。该局还动员各施工村聘请老干部、老党员和村民代表成立工程监督服务小组,监督工程质量,并将每个技术要领传达给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真正使工程顺应民意、符合民愿、适合村情,着力打造阳光工程、良心工程、实用工程。


▲东王看村污水处理终端底版砼浇筑。

▲后连庄村正在施工。


“为配合各处景区建设,我们引导各村结合村庄自然风貌和村情特色,对污水终端地表和周边实施微景观打造,”张清强说:“截至目前,全域治理目标已全部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有效管控率达100%,‘矿区变景区’到‘清水绕人家’再到‘全域皆景区’,这个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来源邯郸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