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縣解讀】庚子年,大足戰“疫”記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大足人守望相助、集結逆行。注視口罩後的眼睛,我們懂得了責任與堅守,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在風雨裡,我們仰望蒼穹。沒有哪個春天,我們如此期待。

  我們痛恨病毒,更感恩這個時代,熱愛我們的家園。花開霾散。時光如瀨溪水,它會記住一群人,記住一座城——

《《1》》

  3月20日,靜謐的寶頂山石刻景區,掩映在綠蓋疊翠和此起彼伏的鳥啼聲裡。當清晨的縷縷陽光隨景區大門吱呀打開時,已等候多時的遊客們接受體溫測量後,依次進入。——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後,他們是寶頂山石刻景區恢復對外開放後的第一批遊客。

  800多歲的千手觀音端坐崖壁上,神態安詳。今年春節,大約是她過的第一個寂寥的節日。1月24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足石刻景區宣佈暫停對外開放,從這一天開始,往年摩肩擦揹人貼人的熱鬧場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只是幾個工作人員的身影,和石板上、草木裡的巨大沉靜。今年農曆二月十九,大約也是她度過的第一個寂寥的生日。往年生日,大足鯉魚燈、中敖火龍會“遊”來給她慶生,10萬餘人前來朝聖,整個寶頂山景區人聲鼎沸,火樹銀花。

  不知道她是否明白人間發生了什麼,端坐崖壁上,她依然神態安詳,目光對視著跟前口罩後的注視。遠處,瀨溪河水正盪漾著粼粼波光,流淌在14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2》》

  瀨溪河是沱江左岸一級支流,發源於大足境內,河水沿沱江這條支流匯入長江上游。被大足人稱為“母親河”的瀨溪河,不僅孕育了大足石刻、五金、冬菜、中敖火龍、鯉魚燈舞、剪紙等特色風物,還涵養了這方土地上開山化石、勵志圖新,千錘百煉、鍛打成鋼的人文精神和古道熱腸、守望相助的淳樸民風。

  商建東是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是一名共產黨員,是大足首批援鄂抗疫醫療隊隊長。一個多月前,商建東在請戰書上按下手印,主動請纓馳援湖北。大足區中醫院內四科和重症監護室主任官江出征湖北時,80歲老母親給他整理行裝,顫顫巍巍著給他送行。還有66名護士們心中的“定海神針”黃守玲、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又請戰幾次終於如願的“苟媽”苟鑫、寫好“遺書”上戰場的曹藝……

  自2月2日以來,大足共有58名醫護人員援助湖北武漢、孝感和重慶萬州,與天南地北馳援湖北的4萬多名醫護人員一道,匯聚成抗擊疫情的洪流,成為人們心目中最閃亮的浪花。在一線,他們與各地醫務人員密切配合,合理規劃病區佈局,制定病區規章制度流程,認真落實防護措施,發揮精湛專業技術,出色完成救治任務,多次得到患者的感謝信和錦旗。援鄂期間,多名醫護人員“火線”申請加入黨組織,醫療隊隊員陳遠思被評為孝感市優秀黨員,苟鑫被孝感市婦聯評為“三八紅旗手”。

  一滴水匯成大海,一粒水裡見太陽。

  猶記得,醫療隊成員、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況剛說:“雖然上有老下有小,但疫情就是命令。作為一名醫務人員,同時也是一名黨員,在這種危急時刻挺身而出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況剛的妻子盧曉靜是一名婦產科醫生,也是大足區援鄂抗疫醫療隊的後備人員,在送丈夫出征時,她和大女兒流下了不捨的眼淚:“爸爸去打仗了,咱們和弟弟妹妹要給他加油!”

  猶記得,2月11日上午,由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感染科、神經內科等科室的14名女護士,為赴湖北孝感增援,剪掉了心愛的長髮,她們的短髮寸頭,成為人們心目中本年度的“最美髮型”。“我沒結婚,沒生小孩,沒有後顧之憂,我更適合去增援湖北。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本就該衝在抗疫一線。”今年26歲的張冬梅是這批援鄂抗疫醫療隊中年齡最小的隊員。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張冬梅直到上飛機的前一刻才告訴了他們。她的戰疫事蹟也被重慶日報“這屆年輕人靠譜嗎?聚焦戰‘疫’90後群像”專欄報道。


  猶記得,2月2日大足援鄂抗疫醫療隊出征時,區委書記於會文那番深情的話語:“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時刻,大家主動請纓奔赴一線,義無反顧支援湖北,履行白衣天使的神聖職責,你們是最美的逆行者,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3月20日,於會文視頻連線他們時,感慨地說:“醫療隊中大部分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隊員,你們舍小家、顧大家,無微不至、不急不惱地照顧病患,是最美的天使,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瀨溪河水,與子同袍。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援鄂的醫護人員,他們就像瀨溪河的水一樣奔騰入江,閃耀著光芒,奏響義無反顧趕赴援鄂一線的最強音。

《《3》》

  “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瀨溪河水的光芒,同樣閃耀在我們熱愛的這方土地上。

  1月24日,大足區發佈通告,實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I級應急響應。疫情發生後,道路設卡、商店停業、小區封閉,棠城街道幾無行人和車輛,有著從來沒有過的空曠和寂靜。

  於是,有一群人出現了。醫護人員、人民警察、黨員幹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退伍軍人、文藝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市場監管人、交通人、志願者、青年、婦女、教師、記者、企業家、快遞小哥、小區保安、商場店員、環衛工人……面對這各行各業、各種身份的大足人和在足工作、生活的人,我們無法一一叫出他們的姓名,無法統計究竟有多少人,但知道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逆行者。

  這些逆行者,從那一刻開始,放棄春節休假,帶著家人的擔憂,扛著肩上的責任,走上疫情防控的最前沿戰場。在隔離病房,在路口卡點,在城市街道,在社區樓宇,在市場商超,在村口鎮界,隨處可見他們的身影,無論晨昏,無論風雨。

  所謂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為你負重前行。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我們看到了黨徽蘊含的初心和使命,白衣戰袍後的醫者仁心,警徽、團徽的光芒,許許多多平凡人的堅守、努力和金子一般的心。

  讓我們回過頭去,看看大足抗疫戰場上一路戰鬥過來的身影——

《《4》》  

  他們是白衣執甲鏖戰本土的醫護人員。

  夏曉影是區人民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疫情發生後,她主動請纓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成為大足區人民醫院感染科隔離病房組長,也是大足區首批加入疫情防控和救治一線的醫生之一。她的丈夫是該院一名神經外科醫生,由於夫妻倆都忙於工作,7歲的大女兒和2歲的小女兒都由奶奶暫時照顧。作為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夏曉影不能回家,沒有春節,天天連軸轉,忙到忘記了女兒的生日。“完全忘記了今天是我二女兒的生日,我的小寶貝一定要健康快樂,感謝我的家人,讓我毫無後顧之憂,全身心投入工作,等我回家。”夏曉影只能趁休息間隙發了一條這樣的朋友圈。

  430餘名醫務人員遞上請戰書、引進了重慶市首臺高端消毒機器人、採集組織數萬升急救血液援助湖北、堅持疫情防控與日常醫療服務“兩手抓”……正是有了像夏曉影一樣的醫護人員的堅守和努力,作為大足區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療機構的區人民醫院,才在共克時艱中不辱使命。

  “我推遲婚期、取消婚假,向黨支部請纓,哪裡需要,就去哪裡!”面對疫情,區婦幼保健院“90後”產科醫生劉欣,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在渝蓉高速公路大足西下道口疫情防控交通檢測站點,劉欣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常常靠方便麵充飢。年長的同事們都心疼她,害怕她身體吃不消。面對關心,她總是笑呵呵地說:“阻擊疫情、回報社會,我們‘90後’責無旁貸,這一次,就看我們的吧。”當輪班回到醫院預檢分診崗位,不論是8小時的白班還是15小時的夜班,她一樣一絲不苟,盡職盡責當好疫情防控的“守門員”。醫生黃利娟不僅主動請戰到發熱門診工作,還把自己的手機號告訴患者。於是,她的手機便成為了健康熱線電話。無論白天黑夜,黃利娟都仔細傾聽患者的訴求,用專業的、溫暖的指導化解他們的憂慮。她說:“患者有求,我必有應,這就是我的職責。”

  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在大足區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有一群人在默默奉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中,郭昌畢骨傷科醫院成為全區第一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之後他們又陸續承擔了第二個、第三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醫護工作,僅直接投入“戰鬥”的醫護人員就有近百名。自啟動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以來,每天都有動人的故事發生。其中一位80歲高齡的老人在隔離觀察時總是擔心被確診,害怕自己再也回不了家,醫學觀察責任人張奎醫生就在工作之餘陪老人聊天、談心,對老人進行一次次心理疏導。隔離觀察期間,正好老人80歲生日來臨,醫護人員特意給他送來了單獨準備的壽麵、小麵包和水果,祝福老人杖朝之年身體健康,福如東海。

  還有戰疫中的疾控“尖兵”。1月15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方案第一版後,區疾控中心檢驗科科長楊東昇一馬當先、披掛上陣。1月22日,大足區第一例疑似新冠肺炎病人標本被送至區疾控中心,楊東昇迅速和同事們進行檢驗,並冷靜作出準確判斷:排除是新冠肺炎。此後,一個又一個的疑似病例標本送來,楊東昇和團隊夜以繼日工作,爭取以最快速度檢驗,以便大足區能迅速準確對疫情做出研判和防控……區疾控中心承擔著為全區人民篩選定位“新冠肺炎”這個敵人的重任,而像楊東昇這樣的疾控人被譽為是戰疫戰場上的“偵察兵”“掃雷兵”“探雷兵”“清潔兵”“信息兵”。

  還有許多堅守在防疫一線的鄉村醫生。在疫情防控中,智鳳衛生院承擔起了渝蓉高速大足東下道口的“守衛”任務,作為院長的鐘才能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白天,他帶領同事們走村入戶,測體溫,登記流動情況;晚上,他召集大家分析情況,佈置第二天的任務,常常忙到深夜。寶興鎮衛生院院長劉志偉,當所有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返足人員摸排、居家隔離、預檢分診等工作時,他同時想到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寶興鎮敬老院的40多名五保老人。他與同是鄉村醫生的妻子堅守在防疫一線,9歲的孩子太久沒有見到父母了,視頻時告訴他們:“爸爸媽媽,最近我很不聽話,你們回來打打我吧!”孩子“討打”的天真和渴盼,讓夫妻倆淚目,讓無數人感動。

《《5》》  

——他們是堅守前哨的人民警察、交通執法人員、市場監督人員、退伍軍人、民兵。

  41歲的龍灘子派出所民警賀偉家住渝中區。春節假期,同事們分批休假,他正好休第一批。原本正月初四才返崗,但由於疫情防控需要,大年三十這天,他剛把父母送回老家,一接到區公安局停休通知就即刻返回崗位。1月27日,正在龍灘子街道龍星社區排查走訪的賀偉,收到妻子發來信息說,8歲的女兒為他畫了一幅畫。在這幅色彩鮮豔的蠟筆畫裡,一家三口坐在屋頂上看日出,陽光明媚,頂部還附有稚拙的文字:“愛你一生,陪你一世(愛心圖樣)一家人。”和賀偉一樣,全區1000餘名公安民警、輔警全員上崗,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大家深入一線做好疫情防控知識宣傳、重點人員排查、交通卡點值守檢查、社會面巡邏防控等工作。

  1月27日,正在外地休假的區交通局黨委委員、區交通綜合執法支隊支隊長宋晉心急如焚趕回大足,脫下“靚裝”,換上“橘裝”,帶領隊員奔赴抗疫一線。2月10日晚20:08分,正在高坪鎮龍中路疫情監測站忙碌的宋晉收到了媽媽發來的一則短信:“女兒,今天是你的生日。疫情當前,你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沒關係的,我們理解你,生日每年都可以過。你是一名黨員,黨和人民需要你,關鍵時刻你要衝鋒陷陣,你是一個有責任感、使命感的人,我們為你感到驕傲!女兒,加油!生日快樂!”讀著短信,這位幹事雷厲風行、被稱為“鐵娘子”的女人,淚水忍不住在眼眶裡打轉。

  2月10日是龍水鎮市場監管所高級技師唐君超衝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連續奮戰的第20天。再有1天,他就要退休離開他熱愛的市場監管工作崗位。本該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的時候,他向組織遞交了請戰申請書。他寫道:“雖然我即將退休了,但作為一名有著40年黨齡的老黨員,更應該發揮帶頭作用,退休不退崗,自帶口罩,不計報酬,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沒有豪言壯語,但字字鏗鏘,體現了一名市場監管人的執著和堅守!很多人不知道,老唐的家裡還有兩個和他一樣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親人:在雙橋經開區人民醫院工作的兒子唐臣豪、兒媳歐陽雪梅。

  “我們是退役軍人。災難面前,我們組成退伍老兵應急救援隊,堅決要求衝鋒在前。”1月24日,金山鎮8名退役軍人向鎮黨委遞交了請戰書,要求到一線抗擊疫情。鎮黨委批准他們的請求後,1月25日8點,應急救援隊隊員穿著迷彩服在鎮政府門前整隊集合。隊長劉建將8名隊員分成2個小隊4個小組,每組2人,每4人一隊。小隊長帶著隊員,直接奔赴防控卡點,和社區幹部一起,向群眾宣傳防疫知識,勸散聚眾人群,提醒村民戴口罩。“疫情不止,我們戰鬥不止。”全體隊員堅定地表示。他們脫下軍裝,但軍魂永鑄,永葆軍人的信念和勇敢。疫情來襲,他們再次熱血衝鋒,戰鬥堅守在疫情防控“前線”,用行動踐行軍旗下的錚錚誓言。

  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按照“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要求,全區民兵也積極投入到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當好疫情防控的先鋒隊,奮戰一線全力保障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6》》

——他們是篤定靠前的黨員、幹部。

  “親戚不走,來年還有;朋友不聚,回頭再敘;大門一關,茶水一端;好吃好喝,睡它幾天……”這是金山鎮街村社區的女子黨員快板隊自創的宣傳小段。疫情發生以後,金山鎮街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武政宏第一時間決定,組織社區黨員成立先鋒隊。當有著16年黨齡的個體商戶、會打快板的馮治珍主動要求加入先鋒隊時,武政宏頓時來了“靈感”:“對,就成立一支快板隊!”很快,在一支由26人組成的先鋒隊裡,又專門組建了一支女子快板隊。從正月初一開始,這支女子黨員快板隊走街串巷,一邊打著快板宣傳防疫知識,一邊入戶進行信息排查。

  “不要拍我,拍黨徽吧,我沒有給她抹黑!”2月9日下午2點多,龍崗街道累豐社區棚戶區封閉圍擋搭建現場,一名普通黨員李鋼指著胸口前的黨徽,向前來採訪的記者說道。

  前一天晚上,他在封閉的小區門口值班到深夜。上午他剛值完班,下午顧不上休息,就趕到這裡來幫忙了。“李鋼,李鋼,不愧是鐵打的李鋼!”看著幹勁十足的他,一起幹活的群眾累中尋樂,調侃他。居民們不太明白:李鋼不喊苦不喊累,放棄春節闔家團圓的機會,是從哪裡來的幹勁?

  區紀委監委駐區衛生健康委紀檢監察組組長宋鳳容,作為父親的女兒,她在旁人眼中有些“無情”。1月25日下午5點,年過八旬的父親病危,緊急送往了重症監護室,消息傳來的那一刻,她強忍心中的痛苦,奮戰在督查疫情防控一線。父親在重症監護室期間,她五次前往區人民醫院督查,也沒有去父親的病房看上一眼。雖然內心無比內疚,但她說:“黨員幹部就應該挺身而出,紀檢監察干部更應以鐵的作風成為先鋒中的先鋒。”

  2月7日晚,區委組織部決定集中選派一批優秀黨員、年輕幹部深入基層防疫一線,幫助基層單位開展防疫工作。120名優秀黨員、年輕幹部迅速集結,2月8日全員奔赴戰疫一線。區計劃生育協會幹部石廣洪就是其中一員。在龍崗街道老舊小區,網格化管理需要大量人手,石廣洪等一批黨員的到來,解了街道的燃眉之急,她也因此變身“居委會大媽”。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場戰疫中,每一個基層黨支部都是一座堅強的戰鬥堡壘,每一名黨員都是一面精神旗幟,每一名基層幹部都是一枝精神的桅杆。廣大基層黨組織、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衝鋒在前、頑強拼搏,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讓黨旗在鬥爭一線高高飄揚,他們的精神力量感染了身邊的抗疫“戰友”,吸引著更多人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匯聚起更強大的戰疫力量。

《《7》》

  ——他們是捐資出力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屆人士。

  哈佳是哈佳蔬菜種植股份合作社社長。作為一名市、區人大代表,當她和家人在新聞上看到湖北疫情蔓延導致群眾基本生活物資無法滿足後,找到區慈善會、農業農村委等部門,主動表示要捐贈蔬菜,支持疫情抗擊工作。2月13日,包括哈佳蔬菜種植股份合作社首批捐贈的4噸蔬菜在內,大足區多家農業企業捐贈的25噸物資,集中運往湖北省孝感市。“疫情當前,人人出力,義不容辭。”哈佳坦言,“將合作社種植的有機蔬菜,送給抗疫一線,是我們的一份心意,也為保障湖北的蔬菜供給出一份力。”讓哈佳遺憾的是,她原本計劃捐贈11.5噸,但因運輸能力影響,最終只能在這批捐贈中捐4噸蔬菜。

  疫情發生後,玉龍鎮大土社區主任、鎮人大代表梁濤一家人向鎮政府捐款9500元。梁濤說:“國家有難、群眾困難,我們一家三個黨員,必須站出來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他作為玉龍商會會長,發動會員向鎮上捐款9900元,商會還自發看望慰問了全鎮33名醫務工作者和鄉村醫生。除了捐款,梁濤在工作中衝鋒在前,他在重慶辦企業的兒子,也回到老家當起了志願者。

  “排查、消毒等工作需要大量人員,我們幾乎全院出動,醫用防護用品都用完了,多虧了段委員,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說起政協委員段傑的義舉,通橋衛生院院長龍大碧激動、感慨不已。前一段時間,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物資緊缺是一線防疫人員面臨的問題之一。段傑就把自掏腰包,通過多方努力買到13000個醫用防護口罩,全部捐贈給了公安民警、基層政府、醫療單位、防控檢查站等防疫一線。

  面對一線醫護人員缺少必備防護用品的緊急情況,民建、民進、工會教育等界別積極對接聯繫,發動委員、會員捐款捐物。工商聯界別充分發揮商會優勢為疫情防控出力,廣東大足商會聯絡海外資源,購買了23000個醫用防護口罩、500個n95防護口罩、200支“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大足棠香商會、大足龍灘子商會、大足萬古商會、大足建材家居商會會員也紛紛捐款近3萬元。

《《8》》  

  ——他們是“雲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按下了暫停鍵,為了“停課不停學”,大足區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紛紛試水網絡雲課堂。

  2月1日早上8點,在大足中學高2020級1班的教室裡,物理教師劉興林正在現場講授《交變電流的產生和描述》。雖然偌大的教室裡空空如也,但是在手機“釘釘”平臺上卻是“座無虛席”,學生們正在通過網絡直播上課。為了不影響1900餘名高三學生的正常學習,大足中學和全區所有中小學一樣,在沒有恢復正常開學之前,通過互聯網,在“釘釘”上進行直播教學。

  對於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網絡和流量的孩子,龍西中學除了向全校教職工“籌集”智能手機,暫借給學生幫助他們完成網上學習外,還補助失依兒童每人150元。校長張建輝說,學校特別關注防疫阻擊戰一線人員子女、已上班雙職工子女、農村留守兒童、隨遷子女、困難家庭子女及學習有困難學生的在線學習,而送設備、送流量、送“關愛”是保障父母離異、孤兒等特殊家庭學生停課不停學的關鍵。

  海棠小學蔣靜、廖雪琳、張婷婷、鄧溜幼等師生,精心策劃、編排,通過學校的廣播電視臺、官方公眾號,開設“海棠故事會”“師說心語”“網課小達人”之欄目,分享雲課感悟,開展教學互動,進行德育教育。

  在推進課程教育的同時,3月2日,大足區教育系統開展了別樣的線上升旗儀式,上了一堂特別的“開學第一課”。各個學校和教師還不忘向學生講解新冠肺炎防控知識,分享戰疫一線的感人故事,引導學生致敬逆行者、感恩逆行者。在他們看來,這也是一次進行思政教育的絕佳機會。

《《9》》

  ——他們是用筆戰疫的文藝工作者和新聞媒體人。

  2月2日,大足區援鄂抗疫醫療隊送行現場的一幕感動了無數人:一個9歲的女兒和爸爸媽媽相擁在一起,爸爸揹著行囊,即將奔赴武漢。這一幕,被大足畫家陳鵬程用筆墨定格。“抗瘟神,文藝工作者在行動。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陳鵬程說,除了這幅作品,他還創作了熱淚盈眶的鐘南山院士頭像、身穿防護服相互鼓勵的醫務人員、聚光燈下的手術檯等數十幅美術作品,一些作品先後被媒體、專業報刊選用。

  區美術家協會主席劉翀從2月2日起,先後在速寫本上完成了一系列以醫護人員、病患、兒童等對象為主的畫作。為了宣傳戰“疫”,劉翀還創作了許多以疫情防控為主題的詩詞和書法作品。他說,他還將繼續把視角對準平凡人,以持續堅守崗位的快遞小哥、保潔人員等普通人為對象進行創作。

  “當疫情黯淡了太陽的光輝,我們是防病治病的白衣天使,眾志成城,砥柱中流……”前不久,一首讚美醫護人員的歌曲打動著每一位聽眾。這首名為《捨我其誰》的歌,由袁貴勇作詞,大足民進會員吳全生譜曲。歌曲旋律鏗鏘高昂,歌詞堅定自信,將醫護人員所肩負的責任、所面對的困難、無所畏懼的精神深刻地展示出來。

  區作協的會員們通過詩歌、散文等形式,創作了許多鼓舞士氣、謳歌英雄、祝福未來的作品。區作家協會主席趙曆法說,截至目前,大足作家以抗擊疫情為素材,創作了近百篇(首)作品,這些文字發自肺腑,字字珠璣。

  春節放棄休假全員上崗,不顧危險反覆深入隔離病房採訪,奔忙於疫情防控一線挖掘典型事感人事,熬夜加班寫稿選圖、編排審校、剪輯視頻,發佈疫情防控最新動態……在區內媒體大足日報社和區電視臺,新聞人默默無聞地與眾多逆行者一起,用筆和鏡頭對準疫情防控一線,採寫了數以千計的接地氣、冒熱氣的新聞,傳遞了正能量,發出了好聲音。

  書畫、文字、剪紙,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這些文藝作品和新聞產品,發揮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以汩汩精神力量讚美英雄、謳歌時代、記錄家國情懷,浸人心田、催人奮進。

《《10》》

  ——他們是戰疫中的“她”力量。

  女醫生、女護士、女警察、女幹部、女記者、女青年、女志願者、女工人、女教師、女店員;女兒、妻子、母親……在職場上,在家庭裡,女性是她們的標籤。

  草木蔓發,青山可望。巾幗聚力,眾志成城。在這場特殊的戰“疫”中,她們不是被保護,而是衝在了保護大家的最前線,以女性特有的溫暖、堅守和奉獻,帶給人們戰“疫”的信心和希望,在危急關頭更顯巾幗不讓鬚眉的分量。

  ——他們是蓬勃朝氣的青春方陣。

  年輕的臉龐朝氣蓬勃,青春的力量一往無前。大足的青年志願者、青年幹部和學子們不畏懼、不退縮,他們的身影忙碌在疫情防控一線,將青春的光彩揮灑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當好疫情防控戰鬥員、宣傳員、保障員,開展心理干預和諮詢為人們戴上“心理口罩,進行“心理按摩”,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彰顯蓬勃力量,交出了“90後”“00後”已可擔重任的答卷,譜寫了戰疫的青春之歌。

  ——他們是快遞小哥、商場店員、城市清潔工、小區保安。他們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群體,他們的工作偶爾會引來不理解的謾罵和怨言,但是他們默默承受著委屈,以一己之力,助戰抗疫。

  ——他們是宅守在家的普通居民。讀書、健身、做美食、拍抖音,無數宅守在家的普通居民解鎖新技能,讓無聊的“宅生活”樂趣橫生。關注疫情、牽掛家人、憧憬著早日打開家門,他們一邊堅信疫情終將會過去,一邊解嘲道:這個春節節約了好多開銷。

《《11》》

  這是一曲蕩氣迴腸的集結號!這是一場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偉大斗爭!在本該在家的日子,他們卻選擇了逆行與堅守。

  鍥而不捨,金石可縷。2月10日,大足區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從2月11日開始,全區確診病例保持零增長,僅有14例;2月26日,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將大足區由中風險區縣調整至低風險區縣。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和區委的工作要求,通過無數逆行者、堅守者和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大足區築牢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銅牆鐵壁!

  然而,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不可小窺。2月20日,在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的時候,全區經濟形勢分析會召開。會議提出了“4433”發展思路:強力推進文化興區,工業強區,農業穩區,生態靚區,著力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特色產業新高地、營商環境優選地和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奮力實現大足加快發展、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成富足大足、美麗大足、幸福大足。

  2月23日,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要“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區委常委會賡即於24日召開擴大會議作出工作安排,要求全區上下要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要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必須把時間搶回來,把進度追回來,把損失補回來。於是,重大項目有序復工了,企業安全復產了,扶貧幹部又走進貧困戶家中了,春耕生產一派熱火朝天。大足,正擼起袖子加油幹,邁開步子趕上去。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給大足區帶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足區堅持“兩手抓”,拿出精力、智力、火力,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在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找座標、明方向,踩下了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油門”。

  3月20日召開的區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提出:要擦亮大足石刻品牌、打造區域文化旅遊休閒中心,擦亮傳統工業品牌、打造區域特色產業創新中心,擦亮“大足硒鍶”品牌、打造區域特色農產品供應中心,擦亮生態環境品牌、打造區域高品質生活中心,擦亮立體交通品牌、打造川東渝西重要交通樞紐中心,擦亮教育醫療品牌、打造區域職業教育醫療衛生中心,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部崛起”的先行區。

  這一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伴隨“擦亮六個特色品牌、打造六個區域中心”“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部崛起’的先行區”目標的提出,大足石刻寶頂山景區、北山景區,香國公園、西禪公園恢復對外開放……

《《12》》 

  是的,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什麼能阻擋春天的腳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經從“外防輸入,內防擴散”轉向“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防控策略。推動全面阻擊向精準阻斷轉變,在慎終如始鞏固疫情防控成果的同時,我們按下了“快進鍵”,增添了“動力源”,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經濟正在吐綠復甦。

  14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瀨溪河水波盪漾,田野草木葳蕤,油菜花、李花、梨花、桃花、海棠花相繼在枝頭綻放。春意在田間地頭萌發,春風在鳥鳴聲中駐足,春潮在人們的心上湧動,——春天如期而來!

  花開春天,否極泰來。儘管還沒有完全摘掉口罩,人們已走出家門,到戶外踏青賞春、沐浴暖陽,看山水秀麗,聞花草清香,聽車水馬龍,享一頓麻辣鮮香火鍋帶來的淋漓酣暢。網上“雲遊”的千手觀音,也火了一把。為一補暫停舉辦大足石刻國際旅遊文化節給遊客帶來的缺憾,大足石刻寶頂景區和北山景區在快手開展了三場“雲遊”景區直播。直播上線的“變身千手觀音”魔法表情,引發快手老鐵“變千手觀音”的熱潮。

  作家畢淑敏說:“面對大自然,你會找到微笑的理由,發現生命的可貴。你看到新的景物,聽到新的聲音,聞到不同的氣味,連空氣的冷暖都是不同的。”此言誠哉。也許生命需要一些縫隙,好讓陽光照進來。在這個驅散疫情、拆掉柵欄和蕃籬後的春天,當我們再讀這句話時,感觸就特別不一樣,每一口呼吸,每一個毛孔所散發出來的氣息,都格外春和景明、氣象萬千。

  一路歡騰的瀨溪河流,它的107萬個水分子,既能澆灌自己的家園,又能給遠方以滋潤。它的瀲灩波光,它的清澈旋律,告訴人們:這個春天,大足,好美!從現在起,明天,更美!

來源 大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