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漏诊,化疗不敏感 这类胃癌很凶险!江苏专家找到潜在治疗靶点

据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空间站》报道:在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其中,有一种胃癌亚型,叫胃肝样腺癌,对化疗药物不敏感,预后很差,中位生存期只有一年,临床上还容易出现漏诊。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团队,在研究这一凶险的胃癌亚型时,取得突破。通过观察病人血液指标,就能及早确诊,还发现了潜在治疗靶点。


【容易漏诊 对化疗不敏感 这类胃癌很凶险!】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的医生,在临床治疗胃癌病人时发现,有几例病人,化疗效果一直不好。患者的病理分析显示,他们得的是胃肝样腺癌,属于非常特殊的胃癌亚型。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刘琳介绍,患者容易发生肝转移以及淋巴细胞转移,之前没有特别好的治疗策略,诊断体系也不是很完备。

随后,医生选取了576例胃腺癌患者,从中发现15例胃肝样腺癌患者。他们通过持续2年的研究发现,胃肝样腺癌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血液指标中,甲胎蛋白值普遍升高。这一发现,有助于减少胃肝样腺癌的误诊率。

刘琳分析,这类病有一个特点,有两种分化的成分在里面,一个是胃腺癌的分化,还有一个是肝细胞癌样的分化。过去都是要在胃腺癌的分化中,去找肝细胞癌的分化,很容易产生漏诊和误诊的。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普通胃腺癌患者中,如果外周血甲胎蛋白水平特别高的这类人群,可以倒过头来给他进行二次病理诊断,把这些免疫组化指标重新再做一下,更好的有利于这个病的诊断。

【专家发现独特血液指标 提高临床诊断率】

专家说,通过观察病人血液指标,就能及早确诊胃肝样腺癌,从而精准治疗,改善这类病人的预后。不仅如此,研究还发现了这一凶险胃癌类型的潜在治疗靶点。

刘琳介绍,两组人群当中有一些靶点的蛋白表达水平是有差异的,有可能这些靶点就是治疗的靶点,当然这个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实。

目前,该研究被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收录,并入编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

医生也提醒,目前,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应用,早期胃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到90%。有胃癌家族史和慢性胃病史的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早诊早治。

江苏台记者/汪乐萍 李洋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