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F-35還貴的“終極三代”,“解封”後一大優勢美空軍反而用不上

航空維修專業者,每天和你分享不一樣的飛機新鮮事!

以下文章來源:偵察點

4月14日,卡塔爾空軍訂購的第一架F-15QA(Q代表卡塔爾,A代表高級)在美國波音聖路易斯工廠首飛,距離首批6架飛機2021年第一季度交付的目標又近了一步。至於能否如其所願,讓全部36架F-15QA在2023年全面形成作戰能力,這事兒不僅要看油霸的銀子,波音公司接下來能不能做到“抓防疫、促生產”也很重要。


▲卡塔爾空軍於2017年宣佈採購36架F-15QA,單價高達3.33億美元


作為目前最新版本的F-15,配置豪華的F-15QA在技術上也能為接下來給美軍生產的F-15X(分為單座型CX和雙座型EX兩種)進行一些驗證,畢竟兩者很多應用技術相似。在美國空軍2020年預算中,8架F-15X的費用高達12億美元,但這1.5億美元的單價和F-15QA一比,竟然還讓人覺得挺實惠的。


▲正如這幅F-15QA的宣傳畫所示,從沙特訂購的F-15SA開始被“激活”的F-15系列1/9號外掛點,在對地攻擊時主要用來外掛“哈姆”反輻射導彈


沙特當初決定為F-15SA採購“哈姆”反輻射導彈,還是因為在“紅旗-2008”中暴露出其F-15S在空地反輻射作戰中缺乏這類武器所致。然而要給掛點集中在機身上的F-15系列配備“哈姆”,卻不像在翼下和進氣道下掛點充裕的蘇-30上增掛更為龐大的Kh-31P那樣相對容易。


▲F-15A的滿掛名場面——機翼外側的1/9號掛點掛載的就是“哈姆”,注意其與進氣道下AIM-7“麻雀”外形上的差異


在F-15A試飛期間,1/9號掛點試驗掛載電子戰吊艙時,出現了影響飛行俯仰穩定性的情況。由於F-15用的是帶有增穩控制的機械飛控系統、而不是F-16的電傳飛控系統,所以要想解決掛載引發的氣動/控制問題並不容易;最終考慮進度要求,F-15選擇把電子戰系統內置於機身,而取消了1/9號掛點,但掛點上的螺口等仍然保留。


▲如圖所示

▲對電子戰的追求是永不停止的,比如機身本就內置有AECM的殲-11B/BS,近年來也開始在空戰訓練中掛載新型電子戰吊艙


雖然在1994年參與競標更換F-4G“野鼬鼠”(美軍對防空壓制作戰飛機的代稱)時,麥道公司試圖在F-15C的基礎上“復活”1/9號掛點;但隨著F-16競標成功,成為美軍下一代“野鼬鼠”飛機,這事兒也就沒了下文。而說到“野鼬鼠”作戰,其實使用的武器並不只是“哈姆”這類反輻射導彈,去年發生在日本的一起意外,就能窺見美國空軍反輻射作戰的一些特點。


▲依靠出色的外掛佈局設計,在掛載2枚“哈姆”時仍能兼顧較強的對空作戰能力,F-16CJ/DJ至今仍是美國空軍執行防空壓制任務的主力機型


2019年11月6日下午6時許,駐日美軍三澤基地的7架F-16執行黃昏/夜間防空壓制編隊訓練,其中一架F-16投擲的GBU-12型500磅級激光制導炸彈(訓練彈)沒有命中模擬靶標,卻掉進了靶場以西4.8千米外的一片農地裡。直到今年4月13日,日本防衛省才終於確認了美軍公佈的事故調查結果。


▲上為“三澤對地射爆擊場”的靶區設置,下為可能落入的農田範圍


由於訓練時間段本身能見度很差,加上當時還有云層遮擋,這架F-16的飛行員無法看清目標,因此他選擇由其他飛機完成目標選定和投彈點的指定,然後通過數據鏈傳來的指定位置數據,完成後續飛行,並按下投彈按鈕。然而由於他的注意力過分集中在座艙儀表上,缺乏與其他飛行員的溝通,導致他投出炸彈時已經錯過最佳投彈點,負責引導的其他飛機也“無力迴天”,致使炸彈嚴重偏離目標。


▲既然也沒造成什麼損失,那麼除了三澤基地的美軍領導事後去道了個歉之外,在內部“批評教育”一下就行了


由此可見,在防空壓制作戰中,運用激光制導炸彈等威力更大的武器完成“斬草除根”,充分殺傷雷達陣地上的人員和其他高價值設備,是美軍很常見的操作;而且在能見度不佳時,通過編隊配合完成“A射B導”,也是美軍在訓練中允許的戰術;但即使是數據鏈等先進的技術手段,並不足以保證攻擊的有效性,最終投下炸彈的仍然是飛行員,人的因素仍然影響著後續攻擊的成敗。


▲氣象、地形、對方火力等因素,不僅影響著“補刀”本身的成效,對服務於下一輪作戰方案的打擊毀傷判定也有影響


言歸正傳,自打那次“野鼬鼠”競標失敗之後,F-15長期以來就不合計掛載“哈姆”的事兒了。這種缺失,對於有著龐大的“運泥巴(對地攻擊)”F-16機隊的美國空軍來說,確實不算什麼;但隨著S-300/400、紅旗-9/FD-2000這類先進地空導彈系統的擴散,那些買了基於F-15E的外貿型F-15的用戶普遍抱怨,錢明明沒少花,卻無法使用“哈姆”,說好的全能多用途戰鬥機呢?


▲雖說一些有F-15的國家普遍也有點F-16,但總體機隊規模仍然決定了他們希望機型有著更強的使用彈性。圖為韓國空軍F-15K、KF-16和F-4的混合編隊


然而既然美國空軍自己並不打算在這事兒上費心,所以還得由有錢的那位爺出錢幫波音折騰。雖然由於編寫新飛控軟件遇到了麻煩等原因,導致F-15SA的交付日程也拖了近兩年;但作為全球第一款數字式電傳飛控版F-15的用戶,沙特空軍對F-15SA的性能仍然非常滿意,先進飛控加持下終於激活的1/9號掛點,除了能掛“哈姆”之外還可以掛雙聯AIM-120,甭管土豪能用到啥地步,都算是給其他用戶做榜樣。


▲雖說胡塞武裝是有那麼幾部老式地空導彈系統,但總覺得這不是沙特有了“哈姆”就一定能消滅的......


不過掛的好看是一回事兒,畢竟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啟用過,波音自己都沒有這對掛點掛載外掛物(波音還宣稱這個掛點具備掛載更重的炸彈和副油箱的能力)後,對強度、壽命影響的數據儲備,難免招致一些用戶擔心是否會在長時間使用後出現機翼機身不等壽的情況。所以等到卡塔爾洽購F-15QA的時候,波音就設計了一副氣動外形不變、但內部結構強度增加的新機翼,也是為各國F-15的延壽計劃服務。


▲至於超大顯示屏、新一代通用任務計算機、更先進的APG-82有源相控陣雷達等等,這都是在F-15QA上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這樣一來,等到美國空軍接收F-15X的時候,這款“終極三代機”應用的新技術基本都將得到充分的驗證。只不過對於F-15X來說,1/9掛點的激活跟“哈姆”將不會有太大的關係。畢竟自打美軍最新型反輻射導彈AGM-88E(AARGM,先進反輻射導彈)2012年7月具備初始作戰能力、進入批生產以來,美國空軍是1枚都沒有買過,而是準備等到2023年12月(計劃如此)AGM-88G/AARGM-ER(增程型)完成研製,批量採購裝進F-35A的彈艙裡,來個一步到位。


▲不說什麼更全面的複合制導、任務規劃啥的新功能了,就說這AARGM-ER全新設計的氣動外形(服務於增程和增速兩大指標),就決定了它不可能“立等可取”。圖中背景裡的Orbital(軌道)-RTK公司,現在已經是諾格公司創新系統分部了


我們之前講美國空軍在空射誘餌MALD上的折騰史時,就能看出美國海空軍在裝備思路上的一些差異。和MALD反過來,AARGM-ER是美國海軍主導,美國空軍摻和進來的項目;但這並沒有影響諾格公司這一代產品AGM-88E產量破千——除了供意大利和澳大利亞這倆盟友一部分之外,大部分都被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買走——而且美國海軍也並不打算就此等著AARGM-ER了。


▲圖為2019年12月,諾格公司向美國海軍交付第1000枚AARGM的儀式


就在2020年3月,美國海軍又跟諾格簽了1.65億美元的合同,購買第9批共253枚AGM-88E。按照“紅旗-2019-2”等近年來的演訓中,美軍模擬與裝備現代化地空導彈系統的對手進行空地對抗演練的情況,即使通過INS+GPS/毫米波雷達導引頭的末修正,乃至網絡中心能力的加持,AGM-88E已經具備對關機後雷達的打擊能力,但美軍也不指望僅靠一兩發導彈就能打掉S-400和紅旗-9的地面照射雷達。


▲從演習中看,我軍也在做核生化條件下機動抗擊強敵防空壓制作戰的準備。


強化艦載機部隊在高強度防空壓制作戰中的彈藥儲備,僅僅是美國海軍仍在一刻不停地補充武庫的一個舉措。雖然圍繞“羅斯福”新冠肺炎疫情的種種狗血劇仍在不斷上演著,但這與美國海軍的裝備建設並不衝突——就像他們說什麼也要在西太平洋保持威懾中俄朝的航母打擊群那樣。

文章來源:偵察點

免責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頭條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