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体美纳入中考,该如何理顺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


体育原本已被纳入中考,接下来要提高分值,要达到与语数外同分值,然后还要把音乐和美术纳入中考计分。

为什么音体美要纳入中考?解读说得非常明白:体育的目标价值是全方位的,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里面非常基础性的,而美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审美和人文素养更基础,而且它的影响更加潜移默化。

意思再明确不过了,这就是素质教育。

昨天跟一位初一的家长聊天,她却表示不理解什么叫素质教育:“要推行素质教育就不要考试嘛,一考试孩子的压力就大得不得了,现在的孩子太难了,还搞个么事素质教育啊。”

这是家长的直接感受,并不是没有道理。顶层设计肯定是好的,体育和美育的确也非常重要,学校体育要追求“四位一体”的目标,相信每一位家长也都希望提高自己孩子的体育和美育的素养。但为什么一提到考试家长就叫苦不迭呢?

究其原因,除了命题方式、考试方式、评价标准等基本设置一直在摸索改革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少有人愿意去理顺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总是把这两者进行对立,现实中这两者的确也是对立的。但是这种对立并不是素质教育和考试的先天对立,而是人为造成的对立。

为什么会这样?打个比方说,我一直在语文教学领域实施用素质教育来提升考试成绩的方法,在实践中也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只要我把这种理念写成文字发表,立刻会引来无数质疑,我知道这是正常的,因为,既要落实素质教育,又能提升考试成绩,实在是太难了。我一直呼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审美与思辨的素质教育,引领孩子深入文本逻辑,去读懂文本,这才是真正的考试提分之道,但显然声音比较小,完全无法对抗那种直接提分、短期提分、迅速提分的不着调、不靠谱的声音。这样的声音背后的力量,根本就不愿意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钻研素质教育,他们最擅长的是不动脑子的套路化、模式化的机械应试,所以就拼命渲染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对立性,活生生把所有要参加考试的科目都变成机械、僵化、死板的应试苦差事。

现在把音体美纳入中考、提高分值,出发点当然是要通过考试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但是,现实如此残酷,考试不但不能提高素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在摧毁素质。像我所从事的语文教育领域,一直非常受重视,在考试中也是一直占有最高的分值,但是从总体上看,一代一代学生毕业之后的语文素质到底怎么样?相信大家都心里有数。这并不是考试的错,也不是实施素质教育就无法提升考试成绩,而是急功近利的压迫将教育完全变了味,大家都知道这不对,但找不出具体是哪里不对,老师无奈,家长焦虑,学生迷茫,人人都是受害者。

所以,音体美纳入中考、提高分值,是不是最后又变成了机械、僵化、死板的应试苦差事,甚至会不会把爱好生生变成了一个让人讨厌的学习任务,也是难以预料的。

考试是一把双刃剑,怎样考、怎样评价,怎样教,决定了考试的社会效应。只能祝愿我们的一线落实到顶层设计之间不是山高水长的遥望,而是同在一个屋檐下的执手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