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开年连当三次老赖!捷信医美分期全线冻结,不良贷款率攀升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消费金融行业陷入“困境”,也让捷信的2020“雪上加霜”。近日,捷信被曝出旗下医美分期业务已于2月24日开始全线冻结,待疫情结束后解冻。此外更有媒体指出,捷信消费金融在2020年开年不到两三个月时间,已累计3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最高执行标的超过十万元。此前捷信CEO内部信流出,还透露出捷信有意“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医美分期业务全线冻结 有意大规模裁员

据了解,捷信于2010年底正式在中国开业,也是国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之一。目前,捷信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已覆盖全国多达312个城市凭借着25万多个贷款服务网点,服务着超过1900万的活跃客户。近年来,捷信金融积极开发了涉足旅游,健身,生活美容等多个新兴领域的消费信贷产品。在医美分期领域,捷信已成为为数不多的巨头之一。


但随着这次疫情的爆发,人们对线下医美项目的消费需求被抑制,医美分期等多项线下业务也随之“遇冷”。“现在医美分期的逾期率,是2019年的两倍。”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即便是作为医美分期巨头之一的捷信,如今也不得不宣布暂停医美分期业务。而实际上2019年一系列针对医美套路贷等行为愈加严格的整治与监管,早已令医美分期陷入“风口浪尖”之中。有行家分析指出,医美分期的主要客户群体年龄偏小、履约能力较差,导致金融纠纷激增、医美套路贷等问题不断。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曝料捷信套路学生进行“医美分期”。

与此同时,捷信CEO的一封内部信被曝光,信上写着,“即将离开捷信的那些同事,我们会记住曾经一起的美好时光。”这无不在暗示,捷信内部似乎正开启一场“大规模裁员”。

2019年IPO计划搁浅 不良贷款率攀升

2019年9月份到2019年11月份,短短几个月间,捷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的全球上市计划经历了从宣布“推迟”到决定“不再推进”的过程。捷信官方解释,这是由于一系列不可预见的挑战影响了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不过,在披露的招股书中,捷信隐晦地提及“我们或无法遵守中国规管消费金融行业持续演变且严格的合规要求”。

有媒体注意到,近年来捷信的不良贷款率在不断攀升。2016年间,整体不良贷款率分别为6.1%、6.9%、8.4%;中国市场的不良贷款率则分别为4.3%、7.2%、9.7%;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占资产总值的比重愈来愈大,近3年分别为5.0%、6.3%、7.7%。坏账成本还远高于国内其他头部消费金融公司。

此外,聚投诉平台上有关捷信金融的投诉就高达上万余条,然而解决率却不到一半。捷信消费金融被投诉的内容大多涉及高利贷、暴力催收、套路贷等。这也让捷信一直被负面新闻缠身。

2020年不到两个月 三次被列为被执行人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信息显示,2020年1月13日,捷信消费金融被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金额为20600元;2020年1月14日被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金额多达115342元;2020年2月26日被莱州市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金额为24217元。没想到2020开年,做惯了“债主”的捷信也连当了三次“老赖”,面临“被催债”的窘迫处境。




不久前,捷信发布了“2020-2023战略”,提出以“科技+渠道”提升服务质量,有意布局线上化转型。等待并寻求“逆风翻盘”的时机,是包括捷信在内的所有企业都正在迫切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