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闷死瘫痪老人:赌什么都好,别赌人性

101


近日 ,看到一条新闻非常痛心。


一名67岁的保姆在房间内将瘫痪的83岁老人闷死,保姆做这些的时候并不知道房间内装了监控,她的一举一动都被拍摄了下来。更令人吃惊的是,保姆行凶之后还非常镇定的教死者家属处理后事,并索要礼金。


死者家属在看监控时,无意间发现了这一幕并报警,保姆被捕。


这样的事情以前也发生过,有网友评论说,在这个行业有个行规,保姆干不满一个月雇主也要付一个月的钱。在记者采访保姆家属时,她的丈夫曾透漏,该保姆以前在医院做过护工,在事情发生前,保姆曾接到过医院的电话称有活给她。不知道这名保姆的行为和想多挣钱有没有关系。


在家政服务行业,特别是找保姆时,雇主就是赌的对方的人性。一般雇保姆的家庭,不是家中有小孩就是家中有老人,老人一般是行动不便的,而照顾这两个人群恰恰需要的是良好的人品。人性又是个最难看得清的东西。


就像夏目漱石说:“世上没有像模子刻出来一样的恶人,平时大家都是善人,至少大家都是普通人,然而正因为一到紧要关头就会突然变成恶人,所以才可怕,所以才不能大意。”


赌什么都好,别赌人性。



202


英国有句谚语:金钱造人性。


知乎上一名急诊科大夫分享了一个故事:


一个脑中风后遗症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人住进了医院,儿子在美国工作,不能及时回来照料,就请了护工。护工照顾的挺好,儿子回国探望的时候病人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儿子还给护工包了红包。有一天,床位医生说下午查个血,复查个肺CT,给主任看看没啥事就可以回家了。


结果,第二天血报告、肺CT 都不错,病人体温却又上来了,而且不停咳嗽。主任查完房就把儿子单独叫出去说了一句话:“护工换掉,现在就换!你最好自己盯着护工。”换掉护工后继续治疗几天,病人恢复得挺好。

照顾老人的护工属于全护理,一天300块,如果老人出院了,她就不一定在短时间内找到全护理的主雇。照顾生活能自理的病人一天收费85。病人病情转好可以出院了,护工为了多挣钱,就在晚上把病人的衣服剥光、被子掀开故意让病人着凉发热。


为了一点点金钱,人的道德竟然可以沦落到如此地步。无独有偶,莫泊桑在他的短篇小说《魔鬼》中讲的故事把人性的恶揭露到了极致:


92岁的老太太濒临死亡,但神志清醒。老人的儿子是个庄稼人,对于母亲的死亡他没有表现出悲伤,而是急着要去收麦子。


儿子在医生的谴责下请来了专门照顾濒死之人的老妇人拉贝。拉贝是个裁缝,贪婪吝啬,每次去照顾人的时候,还要拿着她的裁缝活计。


在价格上两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儿子认为老人很快会死去,要支付较少的法郎;拉贝去看了之后,觉得老人还能支撑三天,所以想多要一些法郎。最后,两人达成一致:不论老人何时死亡,儿子付给拉贝三天的钱。


拉贝去了之后,为老人请来神父祈祷,然后她边做活边观察老人,期待她快点死去。两天过去了,老人倒精神起来了,老人的儿子看到这些开心起来,不是为了母亲开心,而是看拉贝的笑话,他觉得自己赚了。


拉贝被激怒了,她先给老人讲了魔鬼的故事,并详细的描述了魔鬼的样子,还告诉老人,她以前照顾的濒死之人都看到了魔鬼。讲完后,她用雇主家里的窗帘、铁桶等把自己扮成魔鬼的模样,老人在惊恐中死去了。


老人死后,拉贝笑了:她赚了。

老人的儿子在算自己多付了多少钱。


金钱就这样左右着人性,古代这样,现代也这样。


就像雨果说得那样:“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


303


纳·霍桑说:“金钱并不像平常所说的那样,是一切邪恶的根源,唯有对金钱的贪欲,即对金钱过分的、自私的、贪婪的追求,才是一切邪恶的根源。”


钱应当用正当的手段去谋求,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钱是我们用来生活的工具,而不是奴役驱使我们的枷锁。

算命先生经常说得一个词叫横财横破,意思是说得来太容易的财富,往往只是过眼烟云。这些钱是通过不正常的手段得来的,也会通过不正常的途径损失。看似挣钱了,实则亏了。

作者介绍:番茄鱼,喜欢读书、写作,关心粮食和蔬菜,与您分享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