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槐店乡“红军岭将军台”的由来与百岁上将万海峰的革命故事

光山槐店乡“红军岭将军台”的由来与百岁上将万海峰的革命故事

“红军岭、将军台”位于槐店乡万河村境内,距光山县城南约10公里处,东接司马光油茶园,西临龙山湖风景区,北依司马光小镇,南与泼河镇的钟鼓楼遥遥相望。自古为钟灵毓秀藏龙卧虎之地,广为流传着红军万海峰上将的革命故事。

万海峰将军,1920年9月15日生于光山县槐店乡万河村万河湾,由于家境贫穷,找人取名是要给钱的,父母干脆叫他 “毛头”,幼年时父母病逝,倍尝人间艰辛。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红军常到槐店大面山一带闹革命,小毛头给地主放牛时,喜欢和儿时放牛的小伙伴们一起,到渡口南边的高台上玩排兵布阵的游戏,春夏之际洪水泛滥时,他常常独自一人站在高台上,观看潢河奔腾的浪花,极目远眺,怅然若思......

每当看到英勇的红军战士渡河时,身背钢枪威武的身影,甚是羡慕。当毛头看到女红军在墙上刷写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时,小小年纪就萌发了想当红军的念头,1932年秋,在外乡帮工的二叔突然回到家里,要去投奔红军,刚刚13虚岁的毛头缠着二叔也要去当红军,二叔带着小毛头翻过万河的“大面山”,通过高台北边的古渡口终于找到光山红军独立团。

1933年7月,毛头正式参加红28军,给政委高敬亭当警卫员,首长高敬亭亲自为他取名“万海峰”。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春,他被分配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任侦察参谋。有一天,粟裕首长交待他一项侦察任务,他化装潜行,出色完成了任务,受到了陈毅、粟裕首长的肯定。不久,粟裕首长直接把他从普通参谋越级提拔为苏中军区独立七团二营营长,年仅21岁。在黄桥战役中,他带领该营连续战斗三天,痛歼日伪军600多人。不久,他又升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第18军第54团副团长、团长,率部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两次涟水保卫战、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尤其是孟良崮战役,他率部经过40多小时的强行军,成功地穿插至垛庄西南岱山寺西侧的无名高地,配合友军从西、北、南三个方向,出其不意地向垛庄发起猛攻,最终华东野战军击毙了骄横的国民党中将师长张灵甫,全歼了美械装备的整编敌七十四师32000多人。

1952年9月,万海峰随24军入朝作战,任军炮兵主任,他率先提出“游动炮群”的作战思路,在一次攻击敌无名高地战斗中,他指挥全军炮兵取得歼灭美军1800余人的骄人战绩,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重挫了美军的嚣张气焰。

新中国成立后,披坚执锐的万海峰将军,历任师长、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北京军区副政委、成都军区政委等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指挥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救灾,是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三届中顾委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荣誉章,二级朝鲜国旗勋章。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离休后的万海峰将军时刻牵挂着家乡的建设和发展,1999年他通过国家儿童基金会牵线搭桥,为万河村兴建“绿之风”将军小学一座。期颐之年他仍关注万河大桥的建设及拥河发展、乡村振兴等。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当年包括万海峰将军在内的红军将士爬过的大面山为“红军岭”,亲切地称渡口南边的高台为“将军台”,吴焕先徐海东等红军将领曾经站在高台上,指挥红二十五军渡河的古渡口为“红军渡口”。光山诗协会长刘家亮先生曾经赋诗一首:

红军岭上放牛童,济世安邦志若虹。

逐蒋驱倭挥利剑,援朝抗美挽长弓。

光山县委县政府提出“拥河发展”战略后,万将军家乡群众为了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红色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在万家祖宅上建万海峰将军陈列馆,修建红军台并在红军岭上修建红军广场,从军路、红色书屋等。

2019年五一节万海峰将军的子女代表老将军参观将军台、红军岭、万海峰将军陈列馆成为一段佳话。红军岭、将军台、万海峰将军陈列馆有望打造成光山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潢河百里画廊一颗璀璨明珠和司马光小镇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上图为万晓援少将,高敬亭的女儿高凤英,万海峰的孙女万丛,李德生的儿子李和平等到光山及周边县区考察。

红军岭,将军台的开发建设,已引起了该县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生态旅游示范区来打造,图为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裴仁和,槐店乡乡长刘存新等领导进行实地考察时的情景。

(通讯员:王加成 万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