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后悔自己所选的专业,看看答主们怎么说

我们都知道,高考政策改革的目的,其中一个就是希望可以解决大学生学非所长、学非所愿、学非所用的问题。

新高考选科,让高中生把原来在高三考虑的问题——“我想学什么专业”,提前拿到踏入高一就开始考虑,让学生和家长有更多的时间来了解和决策。



专业→学业→职业→事业,高考如何选择专业、今后能否对口就业,是我们生涯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如何参考10大维度,如何科学选择专业,在智圣途的各种形式的课程里我们介绍了很多,今天看一看实际案例,那些“过来人”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后悔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来自知*的答主们。




小编有话说:金融学是各个院校投档线最高的专业,对口就业一般需要名校高学历,甚至海外留学背景,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英语基础,以及计算机应用技能,还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这位家长除了选择专业非常简单粗暴武断之外,还有一个高光槽点顺便吐槽一下,这真是个不吐不快的问题,那就是选学校信*度。

每年报考季,网络上盛行各种“预估投档线”,很多家长以此作为投档的主要依据,导致各种高分低就(如上面这位答主)、滑档掉档的事故,当然还要一些听信亲友建议、听任孩子意愿,和生搬硬套某一年的数据、某一项单一数据(比如只看线差、只看位次、只看往届分数)等等这些,感觉填报志愿比买个车买个房,甚至决定一条旅游路线都要简单。

这里重申一下,“院校投档线”“专业投档线”都是在当年的招生工作完成之后自然产生,没有投档之前先划所谓录取分数线的说法,所有的预估,如果没有人能够对结果负责,那么一定要慎重参考,不要迷信盲从。填报志愿,我们需要参考的是历年投档线、专业线、位次、批次线,以及历年的参考人数、招生计划,以及当年的批次线和一分一段表等数据。






小编有话说:因为不了解专业概况,选择了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专业,这是新时代的盲婚哑嫁了,结果就是进入大学就开始后悔,完成学业非常吃力,又无所适从。

选专业不能想当然,不能望文生义,有些专业对某一门或者某几门学科有较高的要求,是很多人想不到的,比如金融学、保险学、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甚至心理学,需要数学学习能力好,而环境科学与工程、地质类、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要物理化学基础好。

还有一些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就业方向,也不是我们根据字面意义的理解就能猜到的,比如教育学-教育技术,这两个专业都不是教书的,一个研究教育理论,一个研究教学媒体和开发教学系统,再比如林产化工-森林工程-林业-园林,很多人就傻傻分不清,例子很多,这里只负责吐槽,就不一一赘述了,再往下看。




小编有话说:这几位都比较具体了,槽点满满。因为选择的专业与自己的性格、兴趣、学习能力、家庭环境、职业期待不匹配,不能够或者不愿意对口就业,导致学非所用,浪费了时间与金钱,影响了职业发展,甚至未来的婚姻家庭等人生计划。

我们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为选择在前,方向不对的时候,越努力错得越远。根据我们现在的国情,用人单位对学历水平、第一学历、院校层次、专业的要求都同样重视,我们填报志愿的时候要做到综合考虑,多方权衡,确实是非常难的一个事情,家长们需要系统的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与信息,才能帮助孩子赢在选择。




小编有话说:最后是一位美国同行的意见,他认为,能够学好学精的专业,就可以称之为好专业,无论什么时候、哪个领域,只要自己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就不会没有好的发展,很同意这个观点。这位答主还认为,选择专业主要看兴趣和爱好,这里我们需要补充一下 ↓ ↓



• end •

传递观点,传播知识,促进行动。欢迎加入学习与交流!

更多知识敬请关注本号,以及查阅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