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巴黎:從《情迷六月花》到《午夜巴黎》

20世紀初,風情萬種的巴黎迎來了畢加索、龐德、菲茨傑拉德、海明威、約翰·多斯·帕索斯、詹姆斯·喬伊斯、亨利·米勒、達利等弄潮兒,成為全球不可多得的藝術重鎮。

1924年海明威在巴黎寓所

海明威回憶:

如果天賜幸運讓你在巴黎度過了青春時光,那麼在以後的歲月裡,無論你身處何方,巴黎都將永遠與你相伴,它是一場不散的筵席。

《情迷六月花》(1990)、《午夜巴黎》(2011)用影像品味了這場盛宴。

亨利·米勒認為自己的創作“是無休止的褻瀆,是啐在藝術臉上的一口唾沫,是向上帝、人類、命運、時間、愛情、美等一切事物的褲襠裡踹上的一腳”。

不難想像,愛上這樣一個憤世嫉俗的窮光蛋如果不算危險,多少也會有些麻煩。

寧(1903~1977)

1931年12月,28歲的美豔貴婦寧不僅愛上了正在寫作《北迴歸線》的亨利·米勒,還愛上了他的妻子瓊。問題更加複雜了。

瓊(1902~1979)

1986年,寧的日記《亨利與瓊》出版:

亨利與瓊

我們走過塵世,走過現實,忘掉了自我。她細嗅我的手帕,也吸入了我的體香。當我用霓裳裝點她的美麗,我們互相擁有。

考夫曼根據這本轟動文壇的日記拍攝了《情迷六月花》,扮演瓊的烏瑪·瑟曼年方19,神秘高貴而又放蕩不羈:

在一家華人開設的酒吧,她與寧翩翩起舞,一邊訴說內心的喜悅:

無論我說什麼,你都會原諒我。我想和你一起吸食鴉片。

心醉神迷

扮演寧的葡萄牙才女瑪麗亞·麥戴羅斯精通六國語言,在《情迷六月花》和《低俗小說》中的演出令人過目難忘。

24歲的她,一雙清澈的母牛似的大眼睛、楚楚可憐的胸、羞怯的微笑、狂野的內在,一個簡單的從椅子上起身的動作都流淌著無盡的風情:

與丈夫觀看付費的女同志演出,通過細微的表情變化將矜持與隱秘的衝動和盤托出,真是個天才演員:

寧先是被米勒的才華與活力吸引,接著又被五光十色的底層生活和慾望俘獲。

親愛的,你必須原諒我,我只是忘了怎麼抗拒美的誘惑。

考夫曼用酒池肉林、音樂和舞蹈還原紙醉金迷、香豔浮華的巴黎,令人目不暇接。

與大放異彩的兩位女星相比,米勒看上去象是一個蹩腳的私家偵探,糊里糊塗地捲進了一場載入史冊的三角愛戀:

《午夜巴黎》

以穿越的形式再現巴黎燦爛奪目的人文之美,傳說中的莎士比亞書店讓好萊塢的編劇吉爾流連忘返:

書店

當午夜的鐘聲響起,吉爾鬼使神差地坐上一輛老爺車,回到1920年代:

穿越

參加讓•考克託(法蘭西學院文學院士、畫家、設計師、電影導演)的派對,菲茨傑拉德、科爾•波特(音樂家)等風雲人物悉數登場。

菲茨傑拉德夫婦

意猶未竟的吉爾,隨爵士時代的先驅、比戴安娜王妃還要拉風的菲茨傑拉德夫婦來到美國女藝人布利克託普(1894-1984)的夜店狂歡,巧遇正在大跳康嘉舞的美國舞蹈家、歌唱家約瑟芬·貝克(1906-1975年)。

為提高美國工人的生產積極性,讓他們買得起汽車,福特公司1924年將日工資從2美元升至5美元,而1920年24歲的菲茨傑拉德的年收入就已高達1.8萬美元。

菲茨傑拉德、澤爾達這對金童慾女陷入“史上最豪華奢侈的狂歡縱樂”,燈紅酒綠、夜夜笙歌。沉浸在高腳杯裡的空虛和幻滅,菲茨傑拉德在《人間天堂》、《了不起的蓋茨比》等傑作裡有細緻入微的呈現。

沒等瞠目結舌的吉爾回過神來,菲茨傑拉德夫婦將其帶到另一間酒吧,介紹給海明威。

澤爾達這位18歲就讓一群飛行員魂不守舍、駕著飛機在她家屋頂盤旋的狂野少女,無法忍受海明威的批評,挽著西班牙著名的鬥牛士胡安·加西亞(1892-1962)的胳膊轉身離去。

吉爾結結巴巴地請求海明威讀一下自己的小說,遭到斷然拒絕。我討厭它,海明威說。但你還沒讀過。是的,如果它寫得糟糕,我會恨,因為我恨糟糕的寫作;如果它寫得很好,出於嫉妒,我會更加恨,你別指望從競爭對手那裡得到好評。

海明威

海明威介紹吉爾認識了巴黎文壇的教母葛楚德·斯泰因(1874-1946),後者的名言“你們都是迷茫的一代”,作為海明威早期小說《太陽照樣升起》的題辭廣為人知,成為海明威、菲茨傑拉德等人的標籤。

唯妻子馬首是瞻的菲茨傑拉德和一再強調自己的硬漢形象、顯得有些裝腔作勢的海明威,以及面對犀利的斯泰因,如同小學生一般的畢加索,讓吉爾像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畢加索的情人兼模特阿德里亞娜非常喜歡吉爾的懷舊小說,她心目中的黃金時代是更加多情和感性的19世紀。

第二次穿越,1893年5月21日開張的馬克西姆餐廳:

勞特雷克(1864-1901)、高更(1848-1903)、埃德加·德加(1834-1917)等印象派大師抱怨當下缺乏想象力,要是能夠生活在文藝復興時期該有多好。

吉爾突然明白:

每個時代都有它的輝煌和焦慮。一味懷舊,可能就會永無止境

在我看來,《午夜巴黎》不只是伍迪•艾倫寫給巴黎的情書,它包含著更豐富的寓意:對於年輕的美國,古老的歐洲具有恆久的魅力。

.

qing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