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遍日本的神秘女诗人最果夕日:用温柔话语,雕刻我们孤独的形状

初次听到最果夕日这个名字,是因为她的诗集《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被改编成了同名电影。我很好奇,诗竟然也能改编成影视作品,就特意了解了一下她和这本诗集。最果夕日在日本是一个现象级诗人,起初对诗也并没有太多了解,只是在网络上发表一些文字,读者们说她写得很有诗意,她才有意识地学习并写起诗来。她不只在网络上有很高人气,也获得了日本诗坛的认可,先后获得现代诗手帖奖、中原中也奖、现代诗花椿奖。

最果夕日在日本的火爆程度,恐怕是我国诗人难以想象,而只能望洋兴叹的,她的诗甚至会被印刷在商品包装上。但最果夕日对于读者来说应该是熟悉而陌生的,因为她窥见了读者们内心的隐秘情感,却从不愿意抛头露面。她很少参加什么活动,面对采访者的相机也会把脸遮挡起来,或者背过身去。她为何如此神秘呢?她的解释是,不想让读者把她的个人信息当成理解作品的线索,希望大家注重诗本身。

这颇类似于美国诗人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所说的:"诗人没有什么个性可以表现,只是工具,不是个性,使种种印象和经验在这个工具里用种种特别的意想不到的方式来相互结合。"诗人的情感与诗歌文本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并非绝对统一的,而是可以隔开甚至对立的。最果夕日和她的诗就是如此,她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感情,在意的是读者读了之后会有什么感受。她把自己当做一个镜头,聚焦于都市青年,细致入微地刻画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并希望他们能从中看出这些。只有这样,她的诗才算完成。

不过,她的名字与作品之间却有着一种默契。最果,即世界的终结,宇宙最偏远之境。夕日在日文中是"タヒ",很像中国汉字"死"的下半部分,她特意要求翻译为"夕日",即夕阳与朝日相遇,死而复生。她的诗正像她的名字那样,多和时间、死亡和孤独有关,但却积蓄着坚韧的力量。蓝色,是忧郁的颜色。如这本诗集的名字所言,她的诗就带有忧郁的底色,但却是哀而不伤的。

最果夕日这本诗集留给我的"印象和经验",可以借用其中《雕刻刀的诗》的最后一句,"他们的温柔话语,雕刻出你孤独的形状"。这首诗里的"温柔话语",其实是指人与人之间互不了解而说出的无关痛痒的话。而最果夕日的诗是真正的温柔话语,语调平和冷静,情感纤细、直抵人心,一字一句雕刻出了我们孤独的形状。这种孤独,在都市青年中可以说是比较普遍的心理状态。

孤独表现在自身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渴望被爱和理解,但又很难被完全理解。由此便会产生内与外的错位,"涂在指甲上的那种颜色,翻遍你体内每一处,却并无所获"。没人理解,就会陷入孤绝的状态,很失落,但最果夕日却说:"陷入自艾自怜的你,在不被任何人所爱的那段时刻,/尽可以,厌恶全世界。"(《蓝色的诗》)单凭自身便可确立个体的存在,要把自己当作中心,这种状态没有什么不好,我们也尽可以借此来感受自身。

最果夕日似乎总是能够挖掘出我们内心幽微的情感,并用有点温柔又有点决绝、有点颓丧又有点鼓舞的语言抚慰我们的心灵。人们变得越来越情绪化,并为此苦恼,但她说:"正确的事,全部委托机器人去做。我们,只管不讲道理,情绪化地,支离破碎地,叫嚷叹息,哭累之后,就沉沉睡去。"(《自暴自弃》)只有机器人才会做完全正确的事,而我们不是没有生命的机器人。

感情与回忆的羁绊也时常困扰我们,最果夕日说:"那些我钟爱的事物,就让它们消亡在黑夜……黑色的瞳仁中,可窥见发条一样的昨日。今天的我,因做到了无视昨日的我而美丽。"(《早晨》)让过去的过去,让每一个早晨都是新的,不要陷入回忆的漩涡,这样就不容易感到寂寞。没有什么是我们永远不会忘的,"因此年年樱花盛开,都会有短短的两秒,把我们衬得透明。"(《早已终结》)

最果夕日在后记中说:"我想写镜头一样的诗。把被摄者内心之中的情感以及故事,稍许变换颜色呈现出来——我想写这样的文字。"她做到了,她的诗确实有着镜头般的画面感,呈现出了都市青年的情感。"假如你有一点点喜欢我的诗,那绝非由于我文字的力量,而是打一开始就存在于你自身之内的某种力量。"读者会从她的诗中看到自己那弱小但不畏惧世界的灵魂,产生自我疗愈的效果。读者山茶她啊这样评论道:"有点丧,却又有希望。好像有颗跳跳糖,在口腔里爆炸出了叮叮当当的小星星。"这样说实在是很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