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志】横扫六合,二世而亡——秦朝故事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定都咸阳,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扫灭六国,以为功在千秋,他大概不会想到,秦王朝会在短短十几年之内,就灭亡了。

秦朝疆域版图

前面说到,秦国在秦孝公继位的时候,险些被魏国灭掉,经过商鞅变法,扶大厦于将倾,其后历经秦惠文王、秦悼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五位国君,秦国一步步击垮了六国,秦始皇嬴政即位后,先后除掉了嫪毐、吕不韦,安定了内政,之后陆续灭掉六国,正式建立秦王朝。


扫灭六国

秦始皇画像

公元前230年,内史腾灭韩。

公元前228年,王翦灭赵。

公元前226年,王翦灭燕。

公元前225年,王贲灭魏。

公元前223年,王翦灭楚。

公元前221年,王翦灭齐。


严刑峻法

李斯画像

秦始皇以武力征服六国后,担心六国势力复辟,并没有减轻商鞅时期设立的严刑峻法,反而听从李斯、韩非的建议,制定更严苛的法律,这也为秦朝灭亡埋下的祸根。乱世用重典,秦朝因法而兴,也因法而灭,严刑峻法下的高压政治,并没有为子民带来和平,严苛的法律激化了社会各阶层对于秦王朝统治的不满,最终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一呼百应,天下大乱。


专制集权

秦朝中央制度

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设立郡县制度,加强了君主的权力,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这也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开端。

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太尉(负责管理军事)、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召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九卿: 卫尉(掌管皇宫保卫)、 郎中令(掌管警卫事务)、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廷尉(掌管司法诉讼)、典客(掌管外交事宜)、奉常(掌管宗庙礼仪)、 宗正(掌管皇室内部事务)、 少府(掌管山河湖海税收和制造业)、 治粟内史(掌管财政税收)。


经济变革

统一货币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加强对原六国的统治。

承认土地私有制,提升农名耕战积极性,也开启土地兼并的先河。

建立户籍制度,有利于了赋税收入和徭役征调。

重农抑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盐铁国营,控制重要资源,提升国库收入。


焚书坑儒

焚烧书籍

传说焚书坑儒是因为儒生淳于越得罪了秦始皇,所以秦始皇下令焚毁儒家典籍,坑杀儒生,这种说法实际上过于片面,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背后,实际上是统治阶级对于治国思想的博弈。秦国靠法家而兴,奉法家为经典,儒家一贯主张“仁政”、"刑不上大夫“,这恰恰与法家思想背道而驰,六国复辟势力利用了儒家抨击法家,实际上是抨击秦王朝的统治。

秦始皇用焚书坑儒手段来打击贵族政治的思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焚书坑儒摧残文化,是极其野蛮残暴的事,对于古文献的保存和学术的传授,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南征北战

长城

秦朝建立后,国家并没有休养生息,继续进行大规模战争,向北抗击匈奴,修建长城,向南征服百越,设群立县。繁重的赋税和徭役,彻底激化了社会矛盾,陈胜、、吴广在押送徭役的路上,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一时间秦王朝摇摇欲坠。


秦朝灭亡

赵高影视形象

秦始皇在出巡路上病逝,胡亥伙同赵高篡夺了皇位,又逼死长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胡亥即位后,暴虐无道,残杀宗室和大臣,李斯也被残杀,赵高指鹿为马,政治混乱,秦王朝众叛亲离,最终被项羽、刘邦为代表的六国势力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