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芫根丰产栽培技术要点,需要注意的事情,一起来看看吧!

高原地区芫根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摘 要:长久以来,芫根一直是藏民族特有的食材和药材。牧民们常用芫根做汤、做面。而如今,芫根已经加工为芫根饮料、芫根腌菜等特色产品走出了产地,形成了地方特色产业。该文主要从植物学、生物学特征以及利用价值介绍了芫根,并结合实际分析了芫根种植的场地选定、科学播种、间苗定苗、田间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丰产栽培技术要点,以促进芫根丰产。

一、芫根的植物学特征

芫根是十字花科类的越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部呈现圆饼状或者椭圆形,直径在5-20 cm,厚度在5 cm 左右。肉质根部几乎在地面以上生长,营养物质多集中在根部。肉质根外观清洁光滑,多层紫色,紫红色,浅红色或红白相间,平均重量在500 g 左右,最大的高达10000 g。叶子分别生长于肉质根的顶部,呈现莲座状,叶子颜色呈现浓绿色或者轻微的紫绿色,羽状分裂或者不分裂,叶片最长的为25 cm,叶子数量较多,叶子生长旺盛,最高可生长到50 片以上。芫根花的颜色呈现白色或淡紫色,种子外壳呈现长角型,种子颗粒呈现圆形、深褐色或者紫褐色。

二、生物学特征

芫根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因此该种植物喜欢在冷凉的气候环境下,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8-20℃。对于海拔3000 m 左右的地区,一般在春季进行播种,一年只能够收获一季芫根作物。对于海拔高度在2000 m 以下的地区,等到春季作物收割之后,可以在秋季播种。芫根的抗寒性能较好,但抗旱能力不足,对光热和水肥条件要求较为严格,尤其是在肉质根膨大生长的关键期,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和充足的光照,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加芫根产量品质。

三、利用价值

芫根在青海玉树州种植具有产量高,种植效益好的特点,每亩可产肉质根2500-5000 kg,新鲜的叶子在1500-3000 kg。肉质根当中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芫根蛋白质含量≥5%,总糖含量≥45%,总氨基酸含量≥19%,必需氨基酸丰富、含量高。富含三萜(0.19 g/100 g),三萜具有人体抗缺氧的功能,经常食用对人体非常有益。

在芫根利用过程中,肉质根可以直接作为蔬菜或者果品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滋补增氧的功效,对于高原缺氧,高原性疲劳,水土不服等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叶子可以结合养殖场的具体养殖规模作为青饲料,随时收获,随时使用。作为越冬饲料时,也可以将肉质根放置在储存窖当中,制作成芫根干使用,将茎秆晒制成青干叶储藏使用。

四、高原地区芫根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1.科学选定场地

芫根在生长发育阶段对种植地和养分的要求较高,一定要做到科学选地。通常情况下应该选择土壤层深厚、土壤疏松多孔、保水能力较强、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种植地,以壤土和沙壤土为宜。在播种之前应该在种植地进行精细化整理,前茬作物收获或者土壤解冻之后及时进行翻耕处理,翻耕深度控制在25-30 cm,以打破犁底层为主。整地结束后保证土壤疏松多孔,不存在明显的大土块,达到播种状态。

结合整地还应该做好基肥施入工作,一般每亩追施完全腐熟的农家肥2000 kg。为了保证苗期芫根生长健壮,根系旺盛发达,在播种时还可以每亩追施尿素5-8 kg,磷肥、钾肥各10 kg。在芫根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应该严格控制氮肥的施入量,不能够一次施入过多,否则容易导致肉质根开裂,影响到商品性能。

2.科学播种

在芫根播种之前,应该充分掌握种子的实际生长发育特征。通常情况下,在3-5℃环境下,芫根种子就能够达到发芽状态,茎叶和肉质根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15-20℃。温度超过25℃之后,整个植株生长较为缓慢,甚至会停止生长。由于该种植物的生育期相对较短,可以结合种植地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播种期。春季3 月份播种,夏季7 月份就能够收获,秋季栽培可以在8 月份播种,11 月下旬即可以进行收货。但具体的播种日期一定要结合本地区的海拔高度与气候特征综合考虑,错开一年当中的最高温季节。夏季温度较高时通常不适宜进行播种,否则很容易造成植株抽苔。

在播种之前应该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播种前一天将种子拿出之后充分晾晒,利用太阳光杀灭种子表面的致病菌,提高种子的吸水能力,增强发芽势。然后利用温水选种,将漂浮在水面上的瘪粒去除,提高种子纯度,确保种子净度达到90%以上。选种结束之后将种子捞出晾干。

播种时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了穴播和撒播。撒播节省人力物力,但种子需求量较大,同时芫根出苗之后还需要进行鉴别工作,消耗的人力成本较高。因此在播种过程中主要采用穴播,株行距控制在20 cm×30 cm,每亩播种1 万穴左右。对于冷凉的半山区株行距通常控制在20 cm×40 cm,每亩播种量控制在9000 穴。

播种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好播种深度,通常控制在1.5 cm左右,播种过深,不容易出苗;播种过浅,种子不能够吸收充分的水分,不能够很好的萌发,影响到出苗率,最终导致播种失败。

3.间苗定苗

芫根进入出苗期之后,应该做好田间的巡视检查工作,及时发现缺苗情况,及时补充同一个品种,确保田间出全苗。等到芫根子叶展开之后,幼苗旺盛生长,应该及时进行间苗和定苗,保证田间植株生长旺盛,促进幼苗健康成长。间苗过程中,应该按照早进行,适当间苗的原则,及时将稠密地区的幼苗去除,确保每个定植穴保留适量的幼苗。随着幼苗个体不断增大,应该做好定苗工作,定苗按照去小留大,去弱留强,去杂留纯的原则,确保每一个定植穴中保留一株健壮的幼苗,一般进行2-3 次的田间处理,就能够达到相应的种植要求。

通常情况下,第1 次见苗在子叶展开时进行,时间过晚会导致幼苗之间相互拥挤,使得胚轴延长,不利于幼苗的健壮生长。第2 次和第3 次间苗,应该在叶子生长到2-3 片真叶和3-4 片真叶时进行。每次间苗结束之后都应该进行一次中耕除草,第1次以浅中耕为主,随着幼苗的生长,可以适当增加中耕深度,避免伤害到幼苗根系。

4.田间管理

芫根具有耐贫瘠、耐肥、吸水能力较强的特点,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想获得高产稳产需要重点做好田间的水肥管理工作。施肥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芫根定苗和肉质根膨大两个阶段是养分需求的旺盛期,此时应该结合田间幼苗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追肥,严格控制氮肥的摄入量,重施钾肥。

芫根喜欢在湿润的环境当中生长,播种前期应该灌溉一次透水,播种之后应该覆盖湿润的稀土,确保田间墒情合理。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如果遇到干旱会严重影响到芫根的产量和品质,所以应该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在整个幼苗阶段和定苗阶段要及时灌溉浇水。肉质根膨大期是需肥的关键期,迟此时应该及时灌溉。在芫根的整个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灌溉4-5 次。

5.病虫害防治

芫根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常见的病虫害主要包括了苗期的立枯病、露菌病、萎黄病、软腐病、小菜蛾、菜心螟、蚜虫等。针对这些病虫害应该始终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当田间的病虫害达到防治标准之后,应该选择针对性药物进行防控。幼苗立枯病可以选择使用35%伊得利可溶性粉剂,播种的同时施药。萎黄病在整地同时使用SH 添加剂。软腐病可以使用12.5%链微素或68%多保链微素于膨大形成时施药。小菜蛾使用25%陶斯宁乳剂2000 倍液防治。菜心螟使用58%乃力松乳剂1000 倍液,或者3%苏力菌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防治。蚜虫可以使用10%必芬宁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防治,效果显著。

结语

综上诉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各位种植户朋友参考学习,如果大家有更专业的知识愿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帮忙转发,点赞,关注一下笔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