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停摆”带来重压 行业或将调整

原标题:“停摆”带来重压 行业或将调整

——疫情之下的中国马拉松产业

据中国田径协会旗下的中国马拉松官网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日全国范围内共有22场中国田协认证的马拉松赛事延期或取消。春暖花开的三四月间,本是马拉松赛事扎堆举办的黄金时节。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却让飞速发展十余年的中国马拉松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赛事停摆,让这条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收入锐减甚至归零;疫情风险,给跑友们健身锻炼的习惯和热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当蓬勃发展马拉松产业遭遇冷酷的疫情,如同熔炼的钢铁突遇冷水的刺激,由热到冷的温度骤变之余,蒸腾而上的氤氲水汽也让产业发展的前路充满了未知。

比赛停摆 突如其来的“寒冬”

1月23日中国田协发布通知,要求4月30日之前的各项马拉松赛事“通过易地、推迟、取消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风险隐患”。在此时间段内,93场中国田协认证赛事全部延期或取消。如果再加上已经确定取消或延期举行的4月30日之后的赛事,以及民间企业、社会力量自行主办的草根赛事,受疫情影响无法如期举行的各类跑步赛事数量保守估计也在200场以上。

没有比赛的日子里,赛事公司没有业务,没有收入,只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开支,艰难维持。

除了各赛事公司,整个马拉松产业链条上的各类企业也都受到疫情的巨大冲击。国内专业急救培训与赛事保障机构极速反应(唐山)负责人彭康凯表示,今年以来企业几乎没有收入,资金压力陡增,目前仍有45%的员工在家等候复工通知。以跑步媒体、跑步装备为主业的马孔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1月下旬和整个2月几乎零收入,3月份跑步装备的销售才开始逐渐复苏。

“寒冬”之下,各个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开源节流,积极复工自救。河北野人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了线上进行的2020石家庄马拉松春季赛,4月12日举行线上开幕式,19日比赛截止,65000余名跑友通过跑步软件参与其中。

不过,无论自救举措多么成功,终究只是暂时性的应急之举。所有涉足马拉松产业的企业都在翘首企盼着复跑之期的到来。

复跑难定 企业生存面临考验

3月22日,在都江堰市青城山景区举行的2020成都双遗马拉松健康跑一夜之间成了“网红”。尽管参赛规模只有一千人,尽管比赛的长度只有6公里,但这场疫情发生之后国内进行的第一场正式线下跑步活动,一度让所有马拉松企业看到了赛事全面恢复的希望。

不过,从3月底到4月初,相关部门先后发布通知,要求大型聚集性体育活动如马拉松长跑等暂不开展。

虽然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要求之下,人员的聚集始终是大忌。

对于何时能够复跑,人们的期待各不相同。江苏力然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唐胜表示力然体育已经开始筹备5月2日的泗洪马拉松,现在就等着一纸复跑的通知。彭康凯则表示,8月初复跑就是理想的状态了。

“从目前情况来看,马拉松赛事短期内恢复的可能性不大。”智美体育集团董事、副总裁宋鸿飞说,“一个赛事筹备期需要三个月左右时间,再加上南北方天气气候的差异,不是全年都适合举行比赛。实际上今年留给各个赛事公司办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宋鸿飞表示,智美已经做好了今年赛事完全无法恢复的准备。

恩贡(上海)文化发展中心是一家经纪公司,主营业务是中国境内跑步赛事中的外籍职业运动员邀请工作。该公司负责人丁熠晨对于复工时间的预判更为谨慎。他表示马拉松是典型的第三产业,复产复工需要等到社会经济全部恢复正常之后才能开始,而自己的业务领域又是马拉松产业复工链的最后一环。在目前国际疫情形势严峻,出入境管理全线收紧的情况下,明年的业务能否正常开展还是未知数。

在这个疫情导致的“冬天”里,过最紧的日子,做最坏的打算,已成为所有马拉松企业的共识。

跑或不跑 跑友眼中的两难抉择

跑?或者不跑?这看似是一个主观上的问题,但对于疫情下的广大跑友来说,却有太多的客观实际是需要考虑的。

疫情之下,健身锻炼被迫从室外回到室内。对于跑步爱好者来说,跑步机不是家家都有,健身房也几乎全部停业,跑步习惯的延续遇到了客观困难。

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逐渐转好,不少跑友在3、4月间开始恢复室外跑步,但口罩戴与不戴又成了新的问题。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跑友均表示,戴口罩跑步不仅体验差,甚至可能带来安全风险。

没有比赛的日子里,大量的跑友依然在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坚持着运动锻炼,积极等待着赛事回归。但对于恢复参赛,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观点。

由于前期报名的多项国内外赛事取消或延期,厦门跑友李清模遭受了几万元的经济损失,已报名成功的比赛延期后也会出现档期冲突无法参加的情况。他表示,疫情结束后会先抱观望态度,减少参赛频次。

马孔多负责人艾国永则希望在疫情结束之后,能够尽量多参赛,完成全年的参赛计划。

南京跑友小戴表示,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有计划、有选择地参赛,毕竟跑步不是为了参赛,而是为了锻炼身体。不过他也表示,如果要求必须戴口罩,比赛就不考虑参加了。

难度升级 疫情之后的全新挑战

世界田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此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马拉松热对于世界马拉松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疫情结束之后,如何让马拉松产业尽快恢复发展,如何让跑步爱好者们尽快跑起来,将是一个世界性课题。

无论跑友态度如何,不管等待多长时间,比赛终有恢复正常的一天。被按下了暂停键的中国马拉松产业能否在复跑之后无缝恢复?在这个问题面前,所有企业的受访者都不敢盲目乐观。

宋鸿飞分析说,从短期来看,2020年已经有不少赛事被取消,比赛数量减少就意味着“蛋糕”小了。延期的大量比赛也可能在复跑后出现密集撞车的情况,国内马拉松跑者的数量是一定的,密集赛程之下部分影响力较小的比赛可能出现参赛跑者数量不足的情况。此外赛事刚刚恢复之后,很多跑友因为缺乏系统训练准备,身体机能和运动状态大不如前,势必会让赛事运营的安全风险增加。近期国内多地接连出现运动性猝死的悲剧,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种运动风险提高的苗头。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在整体经济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中国马拉松产业的市场前景也难以独善其身。

宋鸿飞表示,不少跑友的收入受到疫情影响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汽车、金融、体育服装这三类以往对马拉松赛事赞助力度最大的行业受经济大环境影响都很大,在品牌推广方面的经费也会相应减少。压力之下,马拉松产业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比较吃紧,整个行业预计会迎来一次优胜劣汰的大洗牌。

在唐胜看来,产业发展放缓、企业优胜劣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疫情的冲击让企业看到自我优化提升抗压能力的重要性,也能帮助兴旺十余载的马拉松热潮逐渐趋于理性。渡过这次危机之后,生存下来的企业将代表着更为健康的马拉松产业未来。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