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东游记 19:欧亚之间

点击上方“超人的旅途分享”和我一起重走丝绸之路!

伊斯坦布尔是个充满传奇的城市,值得游览的远远不止圣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因为骑行的缘故,我对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理位置格外偏爱。在众多的景点之中,唯独只有位于欧亚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让我不止一次的以不同的方式去游览。

我在伊斯坦布尔期间的时间基本上碎片化的,时而去警局立案,时而去领事馆求助,时而去修车,光顾着忙,反倒没有太多精力去各处游览。也正因为忙着处理这些琐事,反倒认识了不少的人,有帮助我四处奔波立案的土耳其最大的石材荒料出口商Tekmar公司,也有一路帮忙翻译,并领着我到领事馆求助的在土耳其留学的徐州女孩Mao Mao。

在酒店大堂泡咖啡

在闲暇之余,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在酒店大堂,慢慢的冲泡上一壶精品咖啡,以咖啡的芬芳放松一下劳累的身体和精神。即便是天天喝着土耳其咖啡酒店员工也都好奇的围到我身旁,看着如同做化学实验一般精确细致的手冲过程。当咖啡萃取完成后,我也倒出几小杯来,邀请他们一起品尝。

员工抿了一口咖啡,脸上露出困惑的表情:“这是咖啡吗?怎么喝起来像是茶?”

喝习惯了以醇厚著称的土耳其咖啡的人,不出我所料果然喝不来精品咖啡,我打开咖啡豆的袋子,递了过去:“你看,这是如假包换的咖啡豆呀,我们刚刚喝的是精品咖啡。”

他依然无法理解何为精品咖啡,可是却有了新的兴趣点,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桌面上闪耀着金光的咖啡杯看:“这是金子做的吗?”

看来世界各国人民对于黄金的喜爱都是一样的呀!

出于对咖啡的热爱,爱屋及乌,沿途收集世上最精美的咖啡杯也是我的目标之一。即便旅途再辛苦,对于美味的执着也丝毫不能妥协,更不能缺少那份情怀。我望着得意的收藏品说道:“是的,这是我在罗马买的限量版镀金咖啡杯。”

猎奇围观的人们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连忙拿着手机拍照发Facebook,从此我也成了酒店里面著名的用金杯子喝咖啡的人。

这个插曲也给了我一个启发,就像在家乡泉州,人们谈事情时,都要围坐在茶几前,泡上一泡清香四溢的铁观音。我未尝不可以咖啡为媒,邀请几位朋友一起来品品咖啡聊聊天呢?

于是,我就像位于伊斯坦布尔的朋友们发出邀请,结果响应还是蛮热烈的,“入土”十多年的华人楠楠带着几位朋友来喝了一下午咖啡。“入土”的当地华人的戏称,即在土耳其生活的意思。

当聊到在土耳其的生活时,楠楠突然灵机一动:“对哦,我觉得你可以来参加我们每周末的例行徒步!”

我正好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做,一拍即合:“好啊!”

“不过路途有点长哦,要从这附近一直走到中国驻土耳其领事馆山脚下呢!”

这几天我没少往领事馆跑,确实是蛮远的,估计差不多有个半程马拉松的距离吧,但这对我完全不算回事儿:“没问题,就这么定了!”

就这样,我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游览方式除了前篇介绍的骑行模式外,又增加了暴走模式。

在旅途中,最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看风景的方式和一起看风景的人。

博斯普鲁斯海峡徒步团

2015年10月29日,楠楠、杨芳、Ellen和我在埃及广场集合,从金角湾往沿着博斯普鲁斯海峡一直往东北方向徒步。博斯普鲁斯海峡把伊斯坦布尔一分为二:海峡西岸属欧洲,东岸则属亚洲,我们走的是属于欧洲的西岸。虽说徒步路线和先前的骑行路线有很大一部分是一样的,但是当你慢下来以后,可以更好地用心去感受世界,去贴近生活。

博斯普鲁斯海峡如同其他一些名胜景观一样,也有美丽的神话传说。相传,众神之首宙斯有一个情人叫伊奥,为了向他的妻子赫拉隐瞒此事,他把伊奥变成了一头牛。后来,赫拉还是知道了这件事。她便变成一只牛蝇去骚扰变成牛的伊奥,伊奥为了躲避牛蝇,便跨过了一道水墙。在古希腊语里,“博斯(bous)”就是“牛”的意思,“普鲁斯(phoros)”为“水墙”之意,神话中所说的那道水墙便是今天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博斯普鲁斯海峡全长30千米,是连接黑海和马尔马拉海的唯一通道,我国的辽宁号(瓦良格号)航母当年花费了高昂的保证金才经过这个海峡运送回国。它也是欧亚大陆的分界线,使伊斯坦布尔成为唯一一座横跨欧亚大陆的城市。

徒步博斯普鲁斯海峡纪录片

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学巨擘奥尔罕·帕慕克在他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书中写道:“假使这城市诉说的是失败、毁灭、损失、伤感和贫困,博斯普鲁斯则是歌咏生命、欢乐和幸福。伊斯坦布尔的力量来自博斯普鲁斯。在伊斯坦布尔这样一个伟大、历史悠久、孤独凄凉的城市中游走,却又能感受大海的自由,这是博斯普鲁斯海岸之行令人兴奋之处。”

我们开始迈开脚步,去寻找伊斯坦布尔的力量之源,码头旁边的加拉达大桥是我在伊斯坦布尔期间几乎每天都会来打卡的地方,它位于交通繁忙的金角湾,是连接城市的欧洲新旧城区的主要干道,被视作是伊斯坦布尔的代表建筑。

加拉达大桥

从加拉达大桥上可以看到人间百态,大桥分成上下两层,上面是公路和轻轨,下面是店铺,桥上垂钓的人依次排开,桥下游轮货轮鸣笛而过,成群的海鸥在上空盘旋。如果从大桥的侧面看,双层的大桥仿佛是平行的两个世界:桥上的垂钓者在等待鱼儿上钩,下面的餐厅在等候顾客的到来,我为这个画面取了个名字——愿者上钩。

我们缓缓走过加拉达大桥,回望欧洲旧城区,这又是一幅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画面:桥的对岸随处可见规模宏大的清真寺,从宣礼塔上传来祷告的声音,现代化的汽车和电车穿梭来往于两岸。这是一座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的城市,也是一座可以包容过去、探索未来并具有博大胸怀的城市,更是一座与自身气场有着极高契合度的城市。

“每当你站在这里远眺伊斯坦布尔,一辆辆的汽车驶过你的身边,你会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国王一般。”土耳其之父穆斯塔法·凯末尔 曾经这样形容这座桥的意义。

金角湾

再把目光转向桥的北面,这里是欧洲新城区,其中最显眼的建筑物当属屹立于北岸小山之巅的加拉达塔,它是伊斯坦布尔最高的军事要塞。

登上加拉达塔,整个金角湾的美景一览无余。近处是现代化的新城区,海峡的对岸是历经千年风霜的老城区,海峡两岸有着伊斯坦布尔的过去与现在,有着伊斯坦布尔不朽的传奇。海峡在流动,历史却凝固在这里。

伊斯兰教有句谚语道:“古兰经诞生在麦加,读者在埃及,珍藏在伊斯坦布尔。”远眺伊斯坦布尔老城区,犹如一个宣礼塔的森林,据说在这古老的半岛上有500多座清真寺。

热爱钓鱼的土耳其人

初秋的天气已经带有一丝丝凉意,但这却丝毫不影响当地人钓鱼的热情。最佳的观看垂钓的地点是加拉达大桥,大桥两侧从白天到黑夜都站满了比肩而立的垂钓者。我们沿着海峡北岸前行,一路上岸边也都站在垂钓的人们,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伊斯兰国家的人比较随遇而安,他们只和安拉较真,其他的均得过且过。钓鱼就是他们民族性格的一种表现,把鱼竿往岸边一放,便悠然自得的在一旁聊天,或者喝着红茶静静等待。最重要的是要能耐得住寂寞,才能等来安拉的恩赐。当漫长的垂钓结束,他们将渔获拿到餐厅卖掉,拿到一天的劳动报酬。

当地人还因地制宜的开发出特色美食,在码头旁停靠着众多经营烤鱼汉堡的小船,新鲜的鱼在铁板上煎熟后夹在半切开的面包中,配上洋葱、生菜、西红柿,呈现出美味的土耳其“麦当劳”,体现了伊斯坦布尔靠海吃海的生活方式。

全海峡最豪华的游艇

在使馆区附近有一个游艇码头,密密麻麻停放着许多大小不一的私人游艇,我们很荣幸的受邀登上全海峡最豪华的游艇上参观,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上游艇。这艘游艇30米长,6.5米宽,共有两层,里面卧室、酒吧、厨房一应俱全,土豪的生活不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

土耳其的待客之道就是递上一杯温润的红茶,我们便在船上坐下来休息片刻。我在土耳其遇到的困难之一是语言问题,他们大多不懂英语,而作为小语种的土耳其语也是我一时半会搞不懂的,交流基本只能靠朋友帮忙翻译了。虽然楠楠他们聊得很嗨,但是我可是一点都听不懂,只能傻傻的回应以微笑。

突然,船长和船员们都纷纷走过来搂着我合影,我一时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楠楠连忙解释:“刚刚我跟他们说了你是从意大利骑自行车过来的,想要一直骑到中国去,他们对此很佩服。船长说你就像是他叔叔家的堂弟,这在他们的文化里是很亲切的意思。”

土耳其属于突厥民族,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曾经是我们的邻居,而后才一直向西迁徙过来。如果从人种上来说,“叔叔家的堂弟”的比喻还是满贴切的。

徒步打卡

离开游艇后,我们一直走到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第二座桥下,便结束了当天的徒步任务,总共走了24.3公里。在徒步的篇幅中,我没有介绍横跨海峡的两座大桥,那是因为最经典的观赏大桥的方式是坐船,留待接下来介绍。

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游轮

拿破仑曾经这样描述伊斯坦布尔:“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那么伊斯坦布尔一定是它的首都”。

我想,这位伟大的征服者之所以会将伊斯坦布尔作为世界的首都,最大的原因就是它横跨欧亚的独特地理位置。如果只给你一次机会感受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魅力,徒步或骑行绝对不是最佳选择,只有坐上游轮,你才能真正感受到独一无二的脚跨欧亚的体验。

我从金角湾的码头搭上了游览海峡的游轮,当游轮缓缓驶入海峡,也便迎来了不速之客——海鸥。海鸥以捕食海峡中盛产的小鱼而生,偶尔也去偷吃垂钓者的渔获,不过最简单的获得食物的方式却是跟着游轮啄食游客手中的面包。海峡中繁忙穿梭的轮渡,使得贪吃的海鸥养成了跟着游轮觅食的习惯,一大群洁白的海鸥围绕着游轮盘旋,传来此起彼伏的鸟叫声。

海峡两岸

土耳其有句谚语:“没来过伊斯坦布尔,就不算到过土耳其。没欣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美景,就不算来过伊斯坦布尔。”

游轮游走于欧洲和亚洲之间,一眼扫尽欧亚风情。两岸秀美的风光如入画境。岸边停靠着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游艇,岸上山峦起伏,绿树掩映中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建筑错落有致。海峡的两边反映了伊斯坦布尔的过去和现在。海峡一边的欧洲部分,大理石的宫殿毗连着简朴的石头堡垒,向人们讲述着伊斯坦布尔的历史。而海峡的另一边亚洲部分则随处可见别墅和现代化的饭店,又仿佛告诉人们伊斯坦布尔生机勃勃的未来。

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

船过跨海大桥当然是全程最高潮之一。海峡最狭窄处只有800米,两座并肩而立的斜拉式跨海大桥连接着欧亚大陆。

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便是我牵着自行车坐在公交车上从欧洲来到亚洲的那座桥,它建成于1973年10月30日,是横跨海峡的第一座桥,全长1560米,跨越海峡水面1074米,桥身离海面64米,各种类型的船只都可以通过,是欧洲第1大吊桥,世界第4大吊桥。

苏丹穆罕默德大桥

鲁梅利和阿纳多卢两城堡间是海峡的最窄处750米,1988年在这里建成了第二座海峡大桥,以征服拜占庭帝国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名字命名。大桥总长 1510 米,跨越海面部分为 1090 米,比第一座大桥长 17 米,是世界第六大吊桥。

大桥欧洲一侧是著名的鲁梅利城堡,历史上导致欧洲格局震撼性急转弯的君士坦丁堡之战就发生在这里。1453年,奥斯曼帝国军队在这里修筑了鲁梅利城堡,藉此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完成了对君士坦丁堡的包围,最终东罗马帝国灭亡,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土耳其进入了奥斯曼时代,而欧洲的中世纪也彻底寿终正寝。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都是持久和颠覆性的。

夕阳西下,我站在欧亚之间,望着东方的亚洲。曾经有多少欧洲人从这里路过,经由丝绸之路来到遥远的中国。甚至早在秦朝,中国跟希腊就有可能已经有接触了,BBC关于兵马俑的纪录片有介绍,秦始皇兵马俑可能就是运用了希腊的雕塑艺术,虽然这还有待考证。接下来,我也将沿着先人的足迹,一路感受丝绸之路的魅力,回到远方的家乡。

再转过头望着西方的欧洲,那是我曾经骑行过的地方:意大利、希腊、土耳其,我在那里寻找到欧亚之间文化交流的印迹,留下许多思考以及美好的回忆。

接下来,我又将走向何方?答案既不是欧洲,也不是亚洲,敬请期待……

原创不易 欢迎赞赏

为了更好地撰写《丝路东游记》,

欢迎大家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

进入《丝路东游记》交流群,

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