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佐藤纯弥回顾《人证》感慨良多 苦逼时代催人泪下的悲伤草帽


电影《人证/人間の証明》(1977)日本蓝光版封套

日本导演佐藤纯弥(1932-2019)在回顾自己早年作品《人证/人間の証明》(1977)时感慨良多:“《人证》可以说是日本旧电影向新电影发展历程中的一条分界线,也正因为它是分界线,所以当时受到的评价贬褒不一,有人说它太写实,有人说它违背了日本电影讲求含蓄的传统,现在过了很多年,这部影片在日本仍然受到欢迎,作为导演我的心情也很复杂,但我坚信,随着时代的变化,电影也应该有所变化。”

《人证》是根据著名作家森村诚一同名代表作品《人证》拍摄。 森村诚一是日本左翼进步作家。他的作品想像奇特,充满了社会责任感,最著名的作品是“证明三部曲”系列,即《人证》、《野性的证明/野性の証明》(1978)、《青春的证明/青春の証明》。其中,《人证》在10个月内再版30多次,半年中畅销300万册,被认为是日本文坛的一个奇迹,也成为世界侦探推理小说史上的一部精品。虽然在日本文学界中公认《人证》是森村诚一先生最高峰的作品之一,但森村诚一先生则一直称他认为《新人间的证明/新人間の証明》才是自己最有意义最优秀的作品。

电影《人证/人間の証明》(1977)剧照。

电影《人证》忠实于原作的风格和特点,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虽然头绪繁多但并不故弄玄虚。主要人物的性格具有复杂性和多层面的特征,在推理片中是比较少见的。另外,在运用音乐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时空构成方面也极具特色。

影片是1977年日本十大卖座影片的第二名。20世纪70年代的日式推理电影总是逃不脱对人性和道德的激烈拷问,野村芳太郎、佐藤纯弥这些战后导演,对被占领的惨痛经历和挣扎的复苏有深刻的印象,作品中便自然带有一份悲天悯人的情绪,残酷中尚有一份人性的光辉。这很能抓住当时观众的情绪,更能呈现出一个带有矛盾的完整的真实人性,受欢迎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电影《人证/人間の証明》(1977)剧照。

《人证》中的八杉恭子(冈田茉莉子饰)和郡阳平(三船敏郎饰)是一对暴发户,由于被金钱和权势蒙住了心窍,他们可以置一切于不顾,虚荣而阴险的恭子甚至不惜杀死亲生混血黑人的儿子焦尼(乔·山中ジョー山中)饰。警方展开调查,从死者遗物中,知晓其名叫焦尼,并推断其来日目的是为找寻生母。根据种种线索,警方来到某温泉,发现知情人已被杀害,但还是知晓了知名服装设计师八杉恭子当年曾与一美国黑人士兵在此同居之事,遂派警官栋居(松田优作饰)前去美国向纽约警察肖夫坦(乔治·肯尼迪George Kennedy饰)求证。

求证过程中,栋居陷入历史记忆与民族情结中,几欲将眼前的美国人尤其肖夫坦与当年在日本犯下罪行的刽子手混为一谈,但终回复理智完成了任务,将八杉恭子圈定为凶手,而八杉恭子不过也是历史的受害者。

电影《人证/人間の証明》(1977)剧照。

《人证》不在于它曲折推理的案情,以及这一案情所表现的战后近30年中从日本到美国的时空的遥阔。而是电影编导刻意企求的它的内在哲理涵义和对人类人生与时世中的不平与苦难的深刻的痛感与同情心。所有的这一切,都集中地通过女主人公八杉恭子的屈辱的过去身世、她的后来的发迹,直到最后自我毁灭的一生的悲剧性遭遇来表现的。  

八杉恭子并非一个只有单方面的酬世于虚荣浮华、为人则狠毒残忍的女人;而应该说她是一个有着复杂人生观、带有分裂性二元性性格的人物。她有自己的饱尝过种族歧视与民族压迫的辛酸苦果的令人同情的一面,又有一旦居高临下时歧视自己的半异种半异族的黑儿子的令人唾恶的一面。而后一面的原因,则又是在于她害怕昔日战时年月的那种曾经带来自己的屈辱与丧失人的尊严的苦难生涯会再度重现到她脑海的回忆中来的缘故。她珍视自己用心血开创与争得的眼下全新的华丽的生活方式,而主要是珍视她的那种受到周围世界承认与尊重的真正合人性的社会地位。

电影《人证/人間の証明》(1977)中国版海报。

这一切都是作为一个人,其追求应得的人生幸福的自身权利所表现的人性美好的一面。但是,历史与生活的辩证法使影片摆出一个新的残酷的事实于其面前,让她必须做出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是要一个对她已成过去、已是陌生的闯入者的黑儿子,还是要那种对她已经习惯了的自得自满、歌舞生平、荣华富贵、带艺术性商业性的社交生涯?

在瞬息间,八杉恭子做出了,或者说是她所囿于的社会地位与社会环境,使她不能不做出了一种错误的选择——杀死前者,保全后者。然而,这是一个不可挽回的错误的选择、罪恶的选择——这就事与愿违地导致了她的一生,包括为她珍视的一切的最终毁灭。

在临毁灭之前,八杉恭子觉悟了,但是已经晚了。影片的感动人心的地方正在于揭示了八杉恭子一时表现的(却不是一时造成的)那种非人性的残忍的罪恶与最终的合乎人性的“良心发现”的懊悔与自责的对照。  

电影《人证/人間の証明》(1977)剧照。

八杉恭子的过去的悲惨身世决定了她是会在残酷的事实面前觉醒的。八杉恭子在为其时装设计授大奖的仪式上获悉其两个儿子都已死去的消息而陷入不可控制的、真正出自其内心悲痛的绝望所做的那一长段自我谴责罪恶、自我懊悔与痛惜铸成错误的动人心魂的表白。八杉恭子再度吟诵了那首曾经是表达当年夫妻互恋、母子互爱之情的西条八十的“草帽”诗——在从碓冰到雾积去的半路上,一阵风吹来,孩子失去了妈妈买给他的、自己那么心爱的草帽;它飞到悬崖下的山涧,再也不会回来了。

孩子在呼唤妈妈,孩子在向妈妈懊悔、痛惜与自责地反复告诉着失去草帽的心伤……。包括所有人,在孩提时代都会发生过的那种由于一件自己心爱的东西,因为自己的原因不慎永远失去而产生的不可弥补的痛悔心情——尽管父母再三安慰,答应再去同样买一件来,总不能补偿自己心灵上的那种无限创伤般的痛失心情——而西条八十的“草帽”诗传达的正是这样一种真切的伤感心情。

电影《人证/人間の証明》(1977)中国小人书封面。

它与影片女主人公八杉恭子永远失去儿子的心情心心相印。影片中与“草帽”诗糅合一起表达的八杉恭子最后懊悔与自责的一席话,是影片最精华的部分,也是影片的小说原作者与电影编导创作意图的真谛的集合点。八杉恭子的自悔乃至自杀,表现与证明了人性在她身上的最终复活。八杉恭子自我毁灭的悲剧的积极的意义就在于此。

因此,影片作者显然指望人们不应当把谴责的矛头仅仅对准八杉恭子。人类互相残杀的战争、人类白种、黄种、黑种诸种族间的互不信任的隔阂与排外,白种人对有色人种的歧视与压迫,乃至男人对女人的歧视与压迫的这种种人类间的不平等的社会关系的传统习俗的劣根性,乃是影片所要加以谴责的真正目标。直到今天,这种非人性的造成人类成员间的一桩桩悲剧性冲突的终极原因,也并没有能被消除,它也不是由人类现在的一代、两代人的努力所能消除得了的。

当年日本报纸对电影《人证/人間の証明》(1977)做整版的报道。

但是,人类中一切正义的有人性的人们都会努力去逐步消除它。人类终究会自己起来克服自身身上所表现的一切非人性的耻辱的传统习俗的罪恶。这或许是人类终究会表现为还有着人性的证明。

许多人对于电影《人证》的记忆似乎更多地源于那首凄凉哀婉、如泣如诉的《草帽歌》。《草帽歌》的歌词出自日本著名诗人西条八十的同名诗作,原是一首儿童诗,诗中模仿孩子的口吻向妈妈倾诉着一种孩子式的失落感和忧伤情绪。西条八十的《草帽歌》开头是这样的:

妈妈,我的那顶草帽怎么样了?/在那夏日从碓冰去雾积的路上,/落在溪谷里的那顶草帽!/妈妈,我爱那草帽!/可是,一阵清风将它吹走,/那时节,我是多么懊恼!

电影《人证/人間の証明》(1977)剧照。

其实光看这诗什么都感受不到,但当他附着在《人证》这个故事上,突然华丽一闪变得特高级。所谓作家的作品都是写给某人的情书,外人不明所以,知者温暖吾心。混合起来才会产生化学作用,经典就是这样由人赋予各种概念,各种意义。以现代人的想法,亲随便一首诗都能改编成歌词呐。

影片的主题曲《草帽歌》是一首地道的黑人歌曲,有趣的是原唱者乔·山中与他扮演的剧中人焦尼的身世极为相似,也是美国黑人与亚裔的后代。歌曲以焦尼的口吻唱出,深沉、哀婉的歌声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眷恋和失去母爱的悲哀。

电影《人证/人間の証明》(1977)台湾VCD版封套。

乔·山中出生在日本战后的那个年代,一出世,便不知自己的父亲是哪个黑人,他的母亲又再嫁,没到乔·山中小学三年级,母亲就因病去世了,乔·山中一直是个孤儿。他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的头发、眼睛和肤色都跟兄弟姐妹的不同,到了小学一年级,更是经常遭遇同学们的群殴,大家都骂他是“怪物”、“杂种”。二年级的时候,母亲患了肺结核,母亲住院期间,他基本无人照顾,一年多后,他被亲戚写来的信告知母亲已走。他当时还不大明白“走”的确切含义,当他自己确认了母亲死了这个消息后,躲到无人的地方痛快地大哭了一场。

从那以后,他成为一名孤儿,开始了在孤儿院中的生活。年幼的他,由于人种问题,找不到正经工作,只好去当拳手(因为拳击不追究人种),一直到19岁。一直生长在日本,认为自己就是日本人,但是却忍受着长期的压抑与歧视。

日本歌手及演员山中乔在电影《人证/人間の証明》(1977)中饰演乔尼·海沃德 。

后来作为歌手的乔·山中在回忆拍摄电影《人证》时认为,他时常感觉不到自己是在拍戏,因为主人公的一切遭遇他都感同身受,那就是自己的人生。

《人证》就是一个在苦逼的时代造就出的一群苦逼的人所发生的一堆苦逼的事,所以松田优作(1949-1989)饰演的警官栋居整个一张阶级斗争脸,在片中呈现出临近20世纪80年代的高腰西裤,松田优作确实穿出了时髦范,但纽约风格的皮衣外套更适合他。不过电影《人证》演技最出彩的不是松田优作而是妈妈八杉恭子的扮演者冈田茉莉子,这部戏,你无法恨也无法怪任何一个人,大家都是受害者,要是怪人家就显得太不厚道了。

电影《人证/人間の証明》(1977)日本版DVD封套,这是以松田优作主要作品为主发售的DVD套盒里的一张。

扮演日本警察栋居的松田优作,当时在日本是炙手可热的男星,他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幼年遭遇母亲的抛弃(母亲不堪战后的贫苦生活,毅然离开了父子二人),与父亲相依为命,后又丧父(父亲在拯救一名被美军欺辱的日本妇女的过程中,被美军殴打致死)的孤儿。所以他立志长大之后要当一名警察,一位审判者。此后栋居双眉紧锁不苟言笑,其冷峻形象使人难忘。

而在他接手美国混血儿焦尼遇刺一案的过程中,过去的阴影挥之不去,那惨痛的一幕幕历历在目,深深折磨着他,他在给予罪犯什么程度的审判这个问题上,他痛苦不堪。而松田优作后来跟导演佐藤纯弥透露过,他的妈妈,当年也曾在酒吧为美国兵做过招待一类的工作。所以,这不仅是一个人的痛苦,而是一个民族的痛苦和无法删除的耻辱。

电影《人证/人間の証明》(1977)剧照。

松田优作身材高大,长手长脚,是日本人里少见的九等身。他是柔道高手,也擅长拳击,在电影《人证》中有一个镜头是他在美国酒馆中与几个寻衅黑人斗殴,其出拳之迅猛凶狠表情之咄咄逼人给人印象十分深刻。看那个镜头时的印象仿佛演员不是在演戏,而是真在与人斗殴格斗,这或许与他演戏的投入不无关系。后来看了许多有关他生平事迹介绍和回忆的文章,据说他本人的性格与那电影里栋居的性格特征颇有相似之处,演绎栋居多少有些本色出演的味道。

八杉恭子的扮演者冈田茉莉子在年近古稀时谈到这部影片时说:“《人证》是我表演转型时期的一部作品,在这之前我没有塑造过心理如此矛盾复杂的母亲形象。虽然这部影片是一部推理片,却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八杉恭子这个人物很真实,在她身上蕴涵了太多历史性和社会性的东西。”在谈到《草帽歌》时,冈田茉莉子说这是她最喜爱的一首歌曲,每次听这首歌曲,她都忍不住会掉下眼泪。

电影《人证/人間の証明》(1977)日本广告版海报

尽管电影《人证》在场景和对那首诗的还原上做得非常出色,但在剧情的还原上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影片对原著最大的改动是在于对八杉恭子这个角色定义的变动,在电影中八杉恭子反倒成了一个让人同情的角色,她当时这么做完全是因为被逼无奈,最后她的自杀估计很能唤起人们的怜悯之心。

事实上,在森村诚一的原著中八杉恭子是一个丝毫不值得同情的角色(她最后并没有自杀),最后她的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即便是她到最后认罪的态度也让人感觉到她这是必然应该做的事。

至于原著所包含的其他一些思想在本片几乎没剩下些什么。看得出影片相对原著确实做了很多妥协,或许原著对现实的这种批判在那个年代提出来还是显得有些敏感,这也许是本片难以完全忠实地反映出原著思想的原因。

日本电影《人間の証明/人证》(1977)一问世,其海报就被日本老牌电影杂志《电影旬报/キネマ旬報》于1977年10月上旬号作为杂志封面刊出,并在当期做重点推荐。

而对如今的日本来说,那个年代早已成为过去,这也是为什么由竹野内丰领衔主演的电视剧版《人間の証明》(2004)就能比较忠实地还原原著情节了,但新版最大的遗憾却在于把故事背景移到了近十年左右的时代,反而让故事失去了原有的一些感觉,或许这个故事真的是只能属于那个年代的日本。

《人证》在国内公映版本和现在市面上的蓝光版本不一样,国内版大约缺少15分钟左右,蓝光版本和国内公映版有一个主要的不同之处,即影片结尾时的情节顺序不一致。国内公映版是以八杉恭子跳崖而结束,而蓝光版本里则以美国警探肖夫坦被黑人流氓杀死结尾。

在国内公映版里,肖夫坦被杀这个情节则发生在最后的时装颁奖会之前,也就是说,这两个情节在两个版本里的前后顺序颠倒了。1978年《人证》在国内的公映的时候的版本是长影译制厂经过剪辑了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