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够了社会的打,从14年到19年,我考公务员那些事

先前在我的个人经历,考上编制(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后有什么不同中说了一些我的工作经历,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挨够了社会的毒打,今天我来单独的说一说我考公务员、事业编的一些经历。

应届毕业生期间

2014年大三下学期正式打定主意去考公务员,参加了2015年的国考,由于专业的限制,只能报考工科大类的,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我当时报考的是“上海海关的海关查验二”这一岗位,当时这个岗位招25个人,最终报名2000+,最终的成绩出来,120.8分,最低进面分124.8,在那一年我知道了自己的申论到底有多菜,但是我并没有意识到我的申论在今后的考试中还会更菜


2015年国考报名

2015年过完年,我开始准备江苏省的省考,从此揭开了我与江苏的纠缠不清。

当年我报的是江苏的三不限岗位,高邮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要1个,108个人报考,最终成绩出来排名第6无缘面试。

在考过江苏之后我才意识到了解一个省的考情有多重要,因为我在笔试的前一周打印准考证的时候才发现,

当年江苏省省考考的是三门,公基、行测、申论,而这一年也是最后一次江苏省考考公基,我在匆匆忙忙的准备四天公基之后就去考试了。


15年江苏省考公基为必考科目

如果当时我能早一点看到公告、如果我们提前准备公基、如果我再晚一年毕业就不用考公基,如果……

也同样是在那一年,我开始准备河南省的选调生,然后也只有在那一年,应届毕业生不能报考河南省的选调生,也就是说数十年不遇事情就这样被我遇到了,更可惜的是我只有这一次机会。还是那句话,如果我能晚一年毕业该多好

2016到2018年之间

2017年,我参加了一次国考,在报考结束的一瞬间我就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能源局的某个华南业务司,当时我只能报考这一个岗位,竞争比例440:1,最终顺利的无缘面试。

2018年的年初,我参加了江苏省的事业单位统考,我第二次来到了江苏,这一次报考的是江苏省质监局的无锡所,招2个人,并列第二进面,最后面试的时候前四名全部歇菜,笔试的最后两个人进面试,考完当时还难过了好一段时间。

2018年的由于《监察法》的出台,纪检系统大量招人,我在18年的下半年参加了郑州市两个区的纪委系统单独招聘,但是都没有进入面试。

我不平凡的2019

2019年是我考得比较多的一年,可能自己的努力也确实到位了,依次参加了江苏省考、广东省考、河南省考、安徽省事业单位统考,结果除了江苏省考第六名没有进面,其他三个都进入面试了,我心心念念的江苏,始终不收我。

我当时考试的时候还特地跑到了南京鸡鸣寺拜了拜,希望自己能考上,后来有人告诉我,鸡鸣寺是求姻缘的。果然是封建迷信不可信。

南京的古鸡鸣寺,当时樱花正开放

广东省考由于太远,家里不太想让去,但是无奈已经资格审核过了,放弃的话会有影响,就跑到湛江去面试了,到那随便答了答,二十分钟四道题,我不到八分钟就出来,居然还翻了一个人,总成绩与第一只差了0.5分,想想都一阵后怕。

Ps:湛江的海边挺美。

湛江的海,湛江的云

随后最我重视的河南省考,报考的是监狱,招四个人我第四名,最后面试的时候发挥失常,综合排名第九,与河南省考失之交臂。

有的时候我觉得越是重视,反而效果并不是很好。

接下来就是长期的情绪低落期,这时安徽事业编通知资格审核,安徽省的事业单位笔试采用的是新大纲,分为ABCDE卷,我当时考的是C,根本没放在心上,在卧铺的路上随便看了看题型就去考了,最终依靠行测的优势取得笔试第一名,随后在面试环节专业基础知识第一、面试第二,综合成绩第一,终于上岸了。

吃过的亏,受过的教训,挨过的打

回想这一路走来,其实自己走了很多弯路,一开始没有重视申论,觉得没有什么可学的,也学不进去,一直在刷行测,导致自己的申论一直不是很好,从来都是依靠行测得分。

还有就是没有仔细看公告,其实公告里面有很多东西可以研究,考试科目、考试时间、面试形式、笔面的比例。就像江苏省2015年以前就是考三门;广东的笔试与面试的成绩比例是6:4,而不是传统的55开;而安徽的呢进面比例是1:5。当年我就吃亏在江苏没有好好看公告,如果当时能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看公基,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

无论说什么,其实都说明了自己当初的努力还不够,为什么在19年能够多次进面,与往死里学有很大的关系。

19年上半年我的火车票

所以,在我看来只要愿意在考公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就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因为在考试的两三个小时内什么也替代不了先前的努力

,之前你是怎样对待学习的,考试的成绩就是怎样对待你的。

像我这种每年国考都只有一两个岗位能报考的,并且比例一般都是四五百比一都可以上岸,我不觉得会有很多的人会比我难,这就像小学里学的《小马过河》一样,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听别人说,看别人说,但是自己却做得很少甚至不去做。

一切想法最终都要落在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