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郸城:洼李村的“警察故事”

从郸城县城驾车12公里,来到李楼乡洼李村,波浪起伏的麦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成群的蜜蜂在油菜花田里,酝酿着生活的甜蜜;工厂里轰鸣的机器声,吹响了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号角;道路宽了,村庄美了,洼李村的欢笑声更多了。

洼李村的变化离不开郸城县公安局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韩伟,2018年3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韩伟带着锅碗瓢盆、衣服被褥来到洼李村,从此与洼李村结下不解之缘。两年多来,韩伟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引领村庄发展,演绎着一章又一章的“警察故事”。

位于豫东平原地区的洼李村,产业结构单一、缺人才缺企业,长期以来都是以地为生,靠天吃饭。去洼李村报到之前,局领导找韩伟谈话,问他有没有信心带领洼李村打赢脱贫攻坚战,韩伟的回答只有一个字“有”。“驻村工作只有热情还不够,还要找对方法,找到路子。”在韩伟看来,发展产业是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杠杆。

调子定了,思路有了,如何找到合适的“杠杆”成了当务之急。洼李村虽然有一定的交通条件,劳动力也充足,但是想找到规模企业来落户却并不容易。韩伟带领村两委班子到处“寻亲”,但是却处处碰壁,一些干部慢慢泄了气,韩伟就给他们打气。“只要想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洼李村的老少爷们、局领导都在看着我,我不能让他们失望。”韩伟的倔脾气上来了,他不想服输。

一次的偶然的机会,韩伟从村民口中获取一条重要“情报”:李楼乡村民田华在郑州市办有一家新型磨具厂,企业效益好,因为场地受限,准备搬迁。韩伟喜出望外,当即驱车赶往郑州找到田华。起初田华比较犹豫,但是随着韩伟多次上门,田华最终被韩伟的执着所打动,同意将企业搬迁到洼李。在李楼乡与县公安局等部门的帮助下,去年年底,田华的战狮磨具厂投产运营。“在家乡发展,成本低,能享受到各项优惠政策,在办好企业的同时,还能帮助更多的乡亲增收致富,真是‘一举两得’。”如今田华的顾虑一扫而光,对于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田华的磨具厂目前已吸纳周边群众一百余人务工,人均月工资在四千元以上。等到企业完全投产后,预计将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年上缴税费500多万元。”李楼乡党委书记任胜利说。

“谁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就为谁竖起大拇指,我要给韩书记点个赞。”洼李村村民张宝林告诉记者,前两年因为家里孩子上学,靠着几亩地的收入,日子过得很困顿。在韩伟的帮助下,张宝林流转土地种植辣椒、豌豆,又办了一家小型门窗加工厂,两年不到的时间就摘掉了“穷帽子”,走上了致富路。如今的张宝林,家里盖起了洋楼,购买了汽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作为韩伟的搭档,洼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兰东表示,洼李村能有今天的发展,与韩伟的付出是分不开的。“韩书记从驻村之后,常常是十天半个月不回家,十岁的儿子韩正浩想他了,就赶在周末来到村里,和村里的孩子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李兰东说,去年2月份,韩正浩拿出自己的压岁钱为村里的小伙伴们每人买了一个新书包,在爸爸韩伟的陪伴下挨家挨户送了过去。洼李村村民都亲切地称呼韩正浩为“扶贫小队员”。

漫步在洼李村,新气足,活力旺,新时期“警察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洼李村每天都有新的变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警察、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我将继续带领洼李村的乡亲们奋力摘取乡村振兴的甜蜜果实。”韩伟眼神中透着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