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刘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大败曹军,曹操:没这事,我自己放的火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对赤壁之战非常熟悉。文学作品中,将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归因于孙刘联合,用火攻大败曹军。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曹操败给孙刘联军,远没有文学作品中说的那么简单。今天,我们就来拨开历史迷雾,看清赤壁之战的真相。

公元200年,曹操以2万兵力与袁绍11万兵力在北方官渡地区展开决战,曹操夜袭袁军粮仓乌巢,击溃袁军主力,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地区。公元208年,曹操率北方雄师20余万人,对盘踞南方的孙刘联军5万余人展开围剿,力图一鼓作气,收复南方,统一中国。无奈,兵败赤壁,狼狈退回北方,从而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曹操智慧超群,善谋决断,兵多将广,为何会兵败赤壁呢?史学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曹军很可能是在赤壁这个地方染上了流行性传染病,导致部队战斗力大大下降,最后才失败的。

这个观点是有历史依据的,在《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就有对赤壁之战中疫情的描述,说:“曹操与刘备战于赤壁,这个时候曹操部队发生了大规模疫情,士兵染病致死无数,所以决定退军。刘备乘机荆州江南各郡。”《三国志》中还有一则记录的是曹操给孙权的书信,书信中曹操说:“赤壁之战,我军刚好碰上了疫情,为减少人员伤亡,我自己下令烧船撤退的,却无意中成就了周瑜诸葛亮,好像是他们打了胜仗。”这个虽然不能说明火攻完全没有孙刘的功劳,但曹军部队中发生疫情却是铁板钉钉的。另外,在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中也有关于曹军发生疫情的记载。

那曹军中发生的大疫情究竟是什么疾病呢?由于当时医学水平有限,没有留下详细的文字记载。目前,一些学者根据流行病学原理,有以下两种疾病的推断。第一种认为是急性血吸虫病。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女尸出身贵族,体中都有血吸虫卵,说明这种病当时在长江流域非常普遍。那么地处长江中流的赤壁战场就成了血吸虫病最严重的流行区,而且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也和血吸虫易感季节相吻合。

第二种认为是疟疾,疟疾在长江流域是一种常见病。曹军经过的豫南、江汉平原和湖沼地区,都是处于疟疾高发地区。曹操当时实行快速急行军,所以官兵身体疲乏,抵抗力差,部分人感染疟疾后,在军中经反复传播造成流行,致使很多人病重甚至死亡。

在流行病发生的时候,如果没有好的治疗方案,做好自我保护与隔离,不断增强自身抵抗力是最有效的方法。曹军赤壁战败,孙刘精诚合作起到重要作用,疫病的大规模流行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