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的感染问题

什么是感染?

医学上的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或全身性炎症反应。感染主要表现机体的体温升高超出正常的体温界限。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后体温高于37.0℃。


血液病患者怎样预防感染?

1、住宿环境的消毒及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进行空气消毒。限制陪护,尽量减少探视人数,避免交叉感染,免疫力较低的患者尽量住层流床。特别注意移植后早期出院患者,在家也尽量住单间,定期紫外线消毒房间(3个月内);外出需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2、做好自身的卫生护理:应该做好口腔及会阴、肛门部位的护理,口腔护理时需冲击性漱口,出现溃疡和感染要及时治疗;便后清洗会阴部,进行坐浴;并注意眼睛,鼻腔护理等。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病原体侵入。

3、皮肤护理:每天注意擦浴,尤其是针对腋下,肚脐,腹股沟等褶皱处清洁、干燥,注射和插管部位碘伏消毒;及时换洗衣服、被褥,保持身体处于清洁卫生的环境。

4、肠道的护理:患者进食注意洁净、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不吃生冷、油腻、长期腌制、辛辣刺激等食物,并注意饭后要漱口。

5、保持愉悦的心境,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悲伤与忧愁都与病无补,而且会降低抵抗力,增加感染机会。相反,保持心情愉快则可以提高免疫力。

6、如已感染,正确反映情况以利于疾病的判断、及时治疗,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病原学检查及治疗,使感染尽快控制,节约人力、财力成本,促进疾病痊愈。


血液病患者相关部位感染后如何自我护理?

1、口腔感染的护理:停止用牙刷刷牙,使用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或者漱口液等进行口腔护理,确保患者的口腔清洁;对于出现的红肿、溃疡、出血等异常情况及时的给予对症处理,如刺激因子凝胶、溃疡散、配置止血药含漱等。

2、肛周感染的护理:保持肛周清洁、干燥,排便后清洗肛周,根据患者病情给予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时间15-20分钟,2-3次/天;或给予外用红外线肛周局部照射等。

3、皮肤感染的护理: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心静脉置管成为了患者检测和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很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有利就有弊,血管置管造成了插管部位皮肤破损,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屏障,病原体可经皮肤导管入口部位进入人体;皮肤表面的细菌可在表皮下沿插管皮肤的内面或导管的外表面到达导管的尖端,引起导管尖端的细菌定植,细菌随之在纤维蛋白内或鞘外繁殖,引起导管相关感染,所以放置导管时严格无菌操作,专业人员定期给予维护。发生感染时,给予神灯照射或相关药物对症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