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往事,王元化与熊十力的交往

王元化(1920年-2008年)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与钱钟书同为学界泰斗,素有“北钱南王”的称号。他成为思想界的领军人物,也得益于前辈学人的教导,其中就有熊十力先生。

王元化

熊十力(1885年-1968年)是一代大哲,现代新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熊十力晚年住在上海,长期在上海工作的王元化也由此得以拜访相识。

拜访相识

王元化是经哲学家韦卓民介绍才拜见熊十力。1962年秋天,王元化持韦卓民的介绍信,来到淮海中路2068号拜见熊十力。熊十力当时身体很不好,2月份曾煤气中毒昏迷不醒,加上此前好友相继逝世让他觉得世事无常,遂闭门谢客,不轻易见人。

韦卓民之前曾嘱告王元化:“近年来,十力先生谢客来访,他脾气古怪,不知见不见你。”王元化当时虽持介绍信,仍有些忐忑。果然,当他来到熊十力住所,看到在门上贴着一张信笺,纸已褪色,字墨尚浓,大意是说,本人年老体衰,面赤、气亏、虚火上延,请勿来访。

熊十力

王元化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敲了几下门,为他开门的是当时正为十力先生誊写《乾坤衍》的丰先生。王元化在客厅仅等候了两三分钟,熊十力接到介绍信,便从隔壁走了出来。在王元化的印象中,熊十力先生身材瘦弱,精神矍铄,双目奕奕有神,留有胡须,已全白,未蓄发,平顶头,穿的是老式裤褂。

关于这次会面,王元化后来在中这样写到:

“我表示了仰慕之意,他询问我在何处工作,读什么书等等。这天他的心情很好。他的态度柔和,言谈也极儒雅,声调甚至近于细弱。当时我几乎与人断绝往来,我的处境使我变得很孤独。我觉得他具有理解别人的力量,他的眼光似乎默默地含有对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同情,这使我一见到他就从自己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亲和力。这种感觉似乎来得突兀,但我相信它。”

交往见闻

经熊十力允诺,王元化之后几乎每周都来走访一次,从而也成为熊十力晚年身边仅有的几个朋友之一。王元化发现熊十力也有一些神秘主义的生活经验。熊十力早年从军,曾梦见五弟陈尸在床,痛哭至醒来泪痕犹湿,后来离军返乡,才知五弟确实已经去世,由此他认为梦是预兆休咎的。有一次,熊十力很认真地给王元化看相,王元化认为,这可能是他把这当作识人的一种方法。

熊十力虽然不喜欢清淡名士,但是生活上却有魏晋人的通脱旷达风度。有一次,王元化来拜访时熊十力正在沐浴,王元化坐在外间等候,但熊十力却要王元化进去,就赤身坐在澡盆里跟王元化谈话,谈学论道,侃侃而谈。

熊十力

熊十力由佛入儒,在起居室内有三幅大字书写的君师帖。居中的上书孔子之位,在右的上书阳明先生,在左的上书船山先生。王元化向熊十力请教佛学,熊十力说:“你学佛做什么?现在没有人学这个了。”熊十力只是感慨王元化这种学不干时的态度,还是同意用通信方式笔谈,并赠予王元化《佛家名相通释》。

熊十力曾向王元化讲述治佛学的艰苦,面对浩如烟海的内典,茫然无所措手足。曾有一个时期,他埋头在明人的疏记中,废寝忘食,而所获甚微。王元化把这些话作为要勤奋好学的鼓励。

读书方法

王元化读《佛家名相通释》深受教益。正如序中所说:“疏释名相,提挈纲领,使玄关有钥,而智炬增明。”王元化曾向熊十力讲述,认为书中记述的分析与综会、踏实与凌空四者兼顾而不可偏废,诚为读书之要。

据熊十力所下定义,踏实就是“必将论主之经验与思路,在自家脑盖演过一番,始能一一得其实解。若只随文生解,不曾切实理会其来历,是则浮泛不实,为学大忌

”。所谓凌空,乃“掷下书无佛说,无世间种种说,亦无己意可说。其惟于一切相,都无取著,脱尔神解,机应自然,心无所得,而真理昭然现前”。

熊十力先生在治学方面的原则,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根底无易其固,而裁断必出于己”。王元化对此宗旨服膺,力求贯彻于自己治学中。

熊十力还提出了治哲学者于中国、印度、西洋三方面不可偏废的主张,很有见地。他认为佛家于内心之照察、人生之体验、宇宙之解析、真理之证会,皆有其特殊独到处。即其注重逻辑之精神,于中土所偏,尤其可以用作补救。

王元化认为,熊十力哲学的核心是“本心”这一概念。贺麟认为,十力先生所谓本心,即仁,即生生不息、凝成众物而不物化、新新不已的“绝对本体”。这个刚建的本体或本心之显现,“有其摄聚而成形象的动势,名曰翕;有其刚健而不物化的势用,名曰辟。所谓心物即是辟翕两种势力或过程。

”一辟一翕,恒转不已。心与物交参互涵,不可分而为二,是一个整体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

新儒学三圣: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

熊十力还提到两条读书方法,值得领会。第一条是:

“凡读书,不可求快,而读佛家书,尤须沈潜往复,从容含玩,否则必难悟入。吾常言,学人之所以少深造者,即由读书喜涉猎,不务精探之故。”

这段话告诉我们,读书不可以贪多求快,临时抱佛脚。沉潜往复,从容含玩,才是读书的良方和箴言。

另一条讲到精读的方法:

“每读一次,于所未详,必谨缺疑,而无放失。缺疑者,其疑问常在心头,故乃触处求解。若说不知,即便放失,则终其身为盲人。”

这条的意思就是说,在读书上不能知难而退,而要知难而进。读书可以作为消遣,但目的还是学习。特别是专业研究的精读书目,要一遍一遍地读下去,否则就不能吃透其中容易划过的重要内容。读不懂、吃不透的疑问要常在心头,处处求解,要把问题和实际联系起来,去追究,去推敲,最终求得豁然开朗。

王元化,1981年

王元化后来因历史原因长期处于困厄之中,但他仍坚持闭门苦读,仅一部黑格尔的《小逻辑》,他就从1956年一直读到1974年,也身体力行了熊十力这种务求精深的读书方法。

“文革”爆发后,王元化与熊十力音讯隔绝。熊十力去世于1968年5月24日,但一直到1979年王元化平反,他才知道熊十力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十一年了。闻讯,他黯然伤神,连续写下了《记熊十力》、《再记熊十力》、《熊十力二三事》、《读熊十力札记》等文,表达了对这位影响自己治学的恩师的无尽思念。

人生有限而学海无涯,学问的传承就是在一代代学人的交往中绵延赓续。我们普通人也许没有机缘直接聆听大师教诲,但通过了解学界往事,仍可获益良多。

文|乌衣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