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之美,三分在穂,遇之不忘。


流苏

一个风情流转、唇齿生香的名字

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

流苏翠帐星渚间,环佩无声灯寂寂

——《七夕曲》

风起时,携一缕婆娑的动念;

静默时,染一身相思的幽静;


流苏在空中划过的弧度,是诗人写下的诗篇;

流苏在指尖流转的浮华,是时光清朗的一泓水澜;

古琴轸穗也叫流苏,尽管流苏不是最新潮的元素,但她拥有无可抵挡的自由与不羁,独得琴人的青睐。

古琴轸穗的长短和色泽颇有讲究,且有道理。所谓“道家崇玄色,释门尚姜黄,才子香红佳人绿 ”。



■ 古琴风雅,尽在一缕琴穗里

它或许是发髻上的优雅庄重,它或许是玉佩上的天作之合,它或许是团扇上的别致风韵,但它更是古琴上的细腻情怀。

古人常借物,见天地万象,便在琴上,寄喻对万物运作法则的理解,“琴本制起法象”,琴的形制里,每一处都有象征的意义。世人见过天地,方知众生如何,见过众生,方知古琴几何,见过古琴,方知琴穗为何,那每一丝缕的灵动与风雅,都让世间充满温柔。


■ 琴穗力量,尽在一缕丝线里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可以为良”,古琴之美,三分琴穗,如此灵动,渐变明澈,真丝质地,不在奢侈,只在于寓意与美感。

抚上琴穗,真丝独有的触感,蕴藏着一抹温暖,绝佳的光泽度,彰显出流线型的质感。无论你是热情似火,还是沉稳朴素,琴穗的每一种颜色都暗藏着你对古琴最美好的深意,或是低调,或是张扬,或是自由,或是不羁,但最不容忽视的就是在每一缕丝线里,看似温柔却充满爱琴的力量。

回归,琴穗之美的风雅;

感受,细腻情怀的悸动;

触摸,直击灵魂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