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火烧少林寺,洪门五祖是如何逃出生天的

今天历小六给大家讲下洪门始祖和前五祖以及洪门七戒由来的故事!

相传创立洪门之始祖为殷洪盛。殷洪盛又名洪英,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人。崇祯十四年(1641),他率领门人南下,投奔史可法麾下下。他与当时名人顾炎武、黄宗羲、傅青主、王夫之等都有交往。他有五位最得意的门生,即蔡德英、方大成、马超兴、胡得帝、李式开五人。清兵入关攻入北京后,明朝邀臣痛感亡国之恨,力图光复明朝。相传史可法令殷洪盛赴北京游说吴三桂,要吴倒戈反清,吴不听从。

殷洪盛逃出北京南返途中,“遍访志士顾炎武、王夫之、傅青主、黄宗截诸人,议创"汉留'组织,以为反清复明'的企图”。当殷洪盛得到史可法在扬州殉难的消息后,乃转到安徽芜湖,投靠明朝将领黄得功,参赞军务。后来因黄战败自刎,部众分散,殷洪盛遂招抚、集合二万余抗拒清兵,屡战屡败,而于1645年死于三汊河(即安徽无为、含山、巢县三县交界处,距芜湖西南六十余里)。其门徒蔡德英等五人,暂死继承其邀志,为社稷效命。五人投奔潞王,不料潞王投降了清廷,五人就投奔了台湾郑成功。

郑成功

郑成功于顺治十八年(1661)占领台湾,依旧抱复国之志,日夜招兵买马,卧薪尝胆。当他得知永历帝和太子遇难之后,十分悲痛。这年九月间,他和部下将领及士兵共同结为兄弟,宣誓复明灭清,歡血为盟,并以驻兵的金台山为会盟地点,开山立堂,称之为“金台山明远堂",这便成为郑成功创立洪门组织的起点。

郑成功为了要发扬复明大志,必须深入大陆活动,“于是派了他的部将蔡德英、方大成、马超兴、李式开、胡德帝等五人向中国(大陆)推进,这五个人是洪门始祖洪英(殷洪盛)的门徒,后来便称为洪门前五祖。”

蔡德英等五人到达福建莆田县九连山少林寺(即南少林),投拜于智通长老门下。智通出家前原为明朝大臣,因明末朝政腐败而急流勇退,到福建少林寺落发为僧,后来为少林寺方丈。满人入主中原后,智通怀有光复明朝之志,当其得知蔡等五人的来历后,劝五人受戒为僧,以便于掩护其反清复明的活动。于是五人受戒为僧,并从此在少林寺练习武艺。

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秉承清廷意旨劝郑成功投降,为郑成功拒绝而遭到满门抄斩时,郑成功之兄郑书丹在广东经商,得免于难。郑书丹之子郑君达得知蔡德英等五人奉郑成功之命到闽省活动,借少林寺为立足点,于是携带其妻郭秀英、妹郑玉兰、两子郑道德、郑道芳,千里迢迢来到少林寺,求得与蔡德英等五人合作,誓杀魅子,以报国仇家恨。智通长老接纳郑君达一家在少林寺内居住,郑君达每天同众和尚一起练习武艺,准备=等待机会反清复明。

康熙十一年(1672),西鲁(有的抄本说是西藏)和清兵发生战争,清兵屡次被西鲁打败,“清廷惊惧惶急,悬榜招贤",广求将才。智通长老对郑君达及蔡德英等五人建议趁机应征人清营,以报效朝廷为掩护,侠机倒戈反清。众人都认为此计甚妙。于是由郑君达、蔡德英等和少林寺和尚百余人揭黄榜应募。

郑君达、蔡德英和一百多个和尚浩浩荡荡向西鲁进发,“遇敌迎击,百战百胜,西鲁国王屈服,亲至阵前“求和",未及三月,寺僧凯旋归来,清廷大加赏嘱,加官晋爵”。清廷授予郑君达以总兵要职,蔡德英和其他和尚不愿为官,仍旧回到少林寺,锻炼武艺。当时清廷重赏金银绢帛,加赐“玉僧"名母,赐对联三副:英雄居第一,豪杰定无双;不用文章朝圣主,全凭武艺见君王;出门朝见君王面,人寺方知古佛心。

少林寺和尚中有位马福仪,武功居第七位,但六根未除,对相貌俊美的郭秀英、郑玉兰诱奸未遂,事为智通方丈及众僧所知,将其赶出山门。马福仪衔恨将少林寺僧反清复明的打算向清廷官吏陈文耀、张近秋二人告密。陈、张二人启奏清廷:“西鲁叛乱为少林寺僧人轻易征服,将来少林寺僧人如有异志,则危及杜稷也。”于是,清廷派兵三千人,携带硝磺燃料及易燃物品,由陈、张二人率领,以马福仪为向导,深夜包围少林寺,纵火焚烧,霎时间火光冲天,少林寺尽付一炬,僧人仅十八人逃出寺外,其余皆葬身火海。蔡德英、马超兴、方大成、胡德帝、李式开等五人恰在此十八人之中。蔡德英等十八人突围后,马福仪率清兵紧追不放,蔡德英以袖箭将马福仪射死。蔡等且战且走,到达黄泉村时,已有十三人战死,仅剩下蔡德英、马超兴、方大成、胡德帝、李式开五人,此时忽然浓雾弥漫,使五人便于隐蔽,追兵迷失方向,五人逃到沙湾口始得嘴息。后辈尊称蔡德英等五人为洪门前五祖。因马福仪属于负义小人,以其武功居第七位,以后洪门有以七为戒的传统。

五人逃难之后,便遇到陈近南,他又是怎么成为洪门二圣之一的呢,故事还得继续,各位看官别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