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量不减价:教育投融资“量价倒挂”之谜

摘要:真正的好东西只会越来越贵,还不打折!

上月末,猿辅导以教育史上创纪录的10亿美元G轮融资豪横吸引眼球,事后也引发了业界的猜测和质疑,其中之一就是猿辅导的78亿美元估值到底是名副其实还是虚火过旺,理由是猿辅导78亿美元的估值对于其三四十亿元的收入是否公允。此外,从2018年末F轮融资后30亿美元估值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就翻了一番,凭啥?

当然,争论的结果就是:“综合来看,猿辅导的估值相对比较公允。”投资这档子事儿就讲究个你情我愿携手共赢,投资方有钱愿意投而项目方有真金白银进账,估值大涨是皆大欢喜。

投资是一门技术活。人和人的起跑线不一样,所能到达的高度及到达各自终点所需的时间也都不一样,甚至可能是天壤之别。比如猿题库,很多投资人听说李勇(猿题库创始人兼CEO)要在互联网教育行业创业,当时连项目都还没确定就有四家机构表达了明确的投资意愿,最后被IDG抢得头筹并投出了猿辅导的天使轮融资1000万美元。


天使轮,1000万美元——相比于2020年至今国内教育行业天使轮1862.5万元人民币的平均融资额,殊不知猿辅导的第一笔融资就足以吊打大多数教育机构A轮B轮甚至C轮的融资额!

IT桔子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截止4月20日,国内教育行业一级市场从种子轮到天使轮、A轮和B轮分别发生了13笔、19笔、31笔和24笔融资事件,平均融资额分别为1076.15万元(人民币,下同)、1726.32万元、5734.19万元和3222.92万元。直到C轮,教育机构的平均融资金额才终于超过猿辅导的天使轮——但在资本寒冬叠加“新冠疫情”的大环境下,能走到这一轮且成功融资的教育机构越来越少且逐渐递减。

依照常理,环境越差融资越难,标志就是量价齐跌。

数量方面,确实有所体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教育行业一级市场共发生了56起投融资案例,比2019年同期下降逾40%;投融资总额118.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9%——如果剔除猿辅导10亿美元那单,将比2019年同期下降超过50%;进入二季度,情况并没有明显好转,4月截止20日,教育行业共披露了7起共涉资6.245亿元的投融资案例,也分别仅有去年4月的22%和25%,今年4月甚至还出现了连续14日无新增案例披露的情况。

然而,投融资数量大减并没有引发融资额大跌。数据显示,与2019年相比,今年以来教育行业投融资金额整体较为平稳。除了风险最高的种子轮的平均融资额出现大幅下调,天使轮和B轮融资额均保持平稳,而A轮融资金额则比过去两年翻了一番还多。这表明,疫情之下很多中小微型机构要么已经丧失了融资的冲动和需求(挂了),要么仍在死撑,投融资双方的博弈仍在持续且加剧。


当然,数量锐减而价格保持平稳,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单拉动。比如,猿辅导一笔10亿美元融资,就拯救了整个教育行业3月份的数据,该笔融资占当月融资总额的90%以上!事实上,今年以来,教育行业一级市场上亿元级别融资仍较为高发,这对于提升行业景气度、提振市场信心的意义非同一般。


公开数据显示,仅过去六天(4/15-4/20),国内教育行业就有七笔投融资事件披露,其中不仅有在线直播早教机构“卡比早教”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还有火花思维3000万美元D+轮融资,以及编程猫2.5亿元C+轮融资。据称,火花思维最新一轮1亿至1.5亿美元的融资也在进行中。

疫情之下,估值水平整体打折已是投资界的共识。那为何这些教育公司依然能获得连续高额融资呢?

高盛的报告认为,由于企业在日益恶化的经济环境中优先考虑流动性,预计2020年上市公司的现金支出将大幅下降33%,其中现金并购支出下降49%,资本支出下降27%,研发支出下降9%

上市公司并购支出减半,这对于潜在并购标的来说,融资难度增加、身价缩水在所难免,但对于有志于独立IPO的“独角兽”或“准独角兽”来说,它们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发展至今,已拥有了更大的体量、更强的实力和更稳的预期,也有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自然也就拥有更强的吸金能力。

可以预见,在全球疫情肆虐、宏观环境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大多数公司将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融资难的情况也将长期持续,但与此同时,真正好的东西必定会越来越少且越来越贵,并不会因为环境变化和季节更替而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