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过去了,总书记考察过的这个村子有了新风貌……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省岢岚县宋家沟新村考察,鼓励乡亲们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三年过去了,记者再次走进宋家沟村,看看那里的变化。

早春的晋西北大地倒春寒依旧厉害,早晚还会上冻。4月20日,宋家沟村民沈姚付已经扛着耙和锄头,到距离宋家沟2公里远的11亩自留地里翻土,为春播做准备。

沈姚付今年64岁,原是岚漪河对面锅圈崖下口子上村的贫困户,住着简陋的土坯房。口子上村原有30余户居民,大多住着破旧濒临坍塌的土坯房、石窑洞。2017年,随着异地移民搬迁和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该村21户44人搬迁到立地条件较好的宋家沟新村。

沈姚付现在住着紧邻“三棵树”小广场古朴的小院。门口张贴着他自己写的对联,“上联‘党的政策记心间’,下联‘小康路上永向前’,横批‘春风送暖’”。沈姚付把自己的感受每年写进春联里,已连续写了3个年头。

“三棵树”小广场就是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访调研时站立过的地方,旁边就是公路,出门方便很多。随着疫情防控常态下复工复产不断恢复,一些戴着口罩的游客陆续来这里观光。老两口在村广场旁支起小摊卖起凉粉,最多的时候一个夏天就能挣上1万多元,“搬来以后,生活越来越好。”沈姚付说。

移出来不等于富起来,产业扶贫才是根本。扶植绿色产业,提供周到服务成为国网人的主要任务。

4月21日,51岁的宋家沟村民侯东和媳妇吴美兰正在自己的大棚里为绿油油的葡萄架做修剪。前几年,侯东在雨中一次车祸中左腿受伤,被确定为四级伤残,但天性乐观的他拒绝伤残低保,和媳妇带头承包了村里的两个大棚,还养了十来只羊。“咱身体有点毛病,更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带动村里人富起来。”种植养殖一体化,羊粪成为大棚种植的天然肥料,“巨峰、夏黑、玫瑰香、美人指,四个葡萄品种第二年就跨果了。这200苗葡萄,每苗产个5-6斤,一年也有2万块钱收入哩!”

为保证蔬菜大棚用电安全可靠,供电所的台区负责人主动上门服务,现场指导农户大棚用电合理布线,积极向农户宣传安全用电常识。“供电所经常来给我们检查大棚照明、取暖、抽水、喷灌、卷帘机等用电设备,蔬菜大棚种植离不开电力支持!”侯东满脸笑容。

在“宋乡情”宋家沟电商体验店,岢岚县新农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康卫东正在淘宝店铺上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宋乡情”寓意“送您一份、乡村情怀”,沙棘饮料、银盘蘑菇、红芸豆罐头等具有晋西北特色的农副产品,以“电商+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现年29岁的侯卫东幽默地说,“2017年有30多万的销售额,去年达到了52万元。现在还在快手和抖音上带货,我们都是追梦人,也是农民的搬运工。”2020年,他还将在全县完成12家电商体验店。

走在宋家沟宽敞整洁的街道上,看不到电杆电线,低压线路早已随着3年前全村风貌整治而缆化入地,电表箱、电缆分支箱等设施外部全部安装装饰框,与古朴村貌融为一体。据东川供电所负责宋家沟辖区供电的王大成介绍,当时共改造10千伏高压线路0.12千米,组立杆塔6基,新建入地低压电缆4.2千米,改造接户电缆0.443千米、进户线4.1千米,安装10千伏断路器1台、电缆分支箱42台、表箱47个、电表386块。

国网山西电力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断加强异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电力保障。如今的宋家沟新村,柏油路、自来水、宽带网、有线电视……基础设施相当齐整,学校、卫生院、文化广场、图书室、党员活动室、老年食堂……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宋家沟还将借助美丽乡村特色风貌和毗邻宋长城景区、荷叶坪高山草甸景区的优势,发展家农家乐、手工制作和农产品深加工,一批惠农富民项目让宋家沟从一个穷山沟变成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美丽乡村。

作者:李云亮 高岸柳 马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