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超级品牌日,保险业的淘宝即将诞生?

4月19日,轻松筹、轻松保推出了首个「保险超级品牌日」,联合众多保险品牌严选出高性价比产品,里面有我们认识的大公司,如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阳光保险,也有互联网品牌公司众安保险、众惠相互等等。

在轻松保官方微信公众号里,可以查看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几乎清一色是都月缴产品,“1元/首月”、“2元/首月”十分符合网上消费者的口味。

但是,把一年的保费分摊成12个月来收取,即使第一个月免费,只收取11个月的保费也足够能把保费与利息回收。例如「惠享e生·600万医疗保障」计划,各年龄段首月保费都是3元,41~45岁年龄段,有社保的每月保费是71元, 一年合计的保费便是784元。

惠享e生 保费表

这款产品在线上直接投保,41~45年龄段的保费是750元,比月缴的784元一年少交34元,相当于4.5%的利息,其实不太划算。这样收费设计,就是利用了我们的互联网消费习惯,先付3元便可享受几百万的医疗保障,让人有了占便宜的感觉。


选择保险产品不能只看价格,更何况月缴的产品实际上并不比年交的便宜,绝大部分的保险产品对于疾病都有至少30天的等待期,也就是说首月付3元享受几百万只是意外的保障而已。「惠享e生·600万医疗保障」这款产品主要是核保比较宽松,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三高人群都可以承保,所以对于这种核保宽松的产品,保费必定不会便宜,没必要硬做成月缴,然后用首月3元来吸引顾客购买。


对于此次「保险超级品牌日」活动,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线上销售的发展趋势与不足:

1、流量大,效率高。

轻松保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在这样流量庞大的平台上展示保险产品,效率绝对比代理人队伍要高。利用众筹或互助模式,各平台获得了一大批对保障需求十分关注的用户,这部分用户自然也是保险产品的潜在用户。


目前,很多保险公司仍然在用钱补贴线下营销获客活动,鼓励代理人邀请亲友参与保险公司组织的各类活动,达到转介绍获客的目的,显然在线下这种获客模式上烧钱,不如付钱给众筹或互助平台直接获客。


也许还有保险公司里的专属代理人会说,顾客需要有温度的服务,保险服务始终离不开人……虽然说得没错,但若顾客在轻松保平台选择了某保险公司的产品,然后保险公司再给顾客提供相应的线下服务,这样从线上到线下的销售服务模式就能秒杀了线下的专属代理人。


2、产销分离式的合作,会让产品设计得更简单。

在本次「保险超级品牌日」里,轻松保平台与各大保险公司形成了产销分离式的合作,已经跟淘宝的模式十分相似。顾客可以在各种保险产品里随意挑选,所以产品的内容设计就不能太过复杂,简单易懂,性价比高的产品会更得顾客欢心。


脱离了线下代理人的销售,自然也少了各种花哨的包装话术,只能靠硬核的保障内容来决胜负。以百万医疗为例,有的是6年保证续保、有的是保三高、乙肝携带者等等,在这样信息量大的平台上挑选,就能更轻松做出决定。


以往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总要加上一两项市面上没有的保障内容(通常这部分保障都只是噱头),用以突显产品的竞争优势,也方便线下代理人用作宣传销售。以后通过线上平台销售产品,大可把精力投到开发有用的保障项目上。


3、便宜式销售,容易忽略保障内容。

本来在线上投保需要先了解保险的基础知识,以及保险产品的主要内容,目前看到轻松保的线上平台,都以低保费来吸引顾客投保,虽然投保前需要顾客确认“已阅读并同意”相关的内容,但是并没有特别提醒顾客查看「健康告知」、「保险条款」里的除外责任等等重要内容。

未来希望能站在教育顾客的角度,把以上的重点内容都清楚地告知顾客。其实保险产品除了部分精算内容比较复杂,一般的知识都是能够快速上手的,若涉及医学或法律的知识就需要进阶学习,即使保险公司内部的核保核赔人员,也有很多是业余水平。保险知识涉及面较广,易学难精,了解基本知识便有把握选购产品了。


4、试用式销售让反悔变得更多。

在保险公司工作历程里,总感觉投保了就不要轻易退保,由于线下代理人的人情关系,顾客选择犹豫期退保的机率也十分低。但是线上投保的情况就不一样了,顾客随时可以反悔,即使犹豫期退保也不会碍于情面感到不好意思。


首月只要几元的试用式销售,也有其好处。由于前期支付的保费较少,放弃的成本也较低,如果投保后感到不合适或想投保其他产品,也可以随时选择更换,这是月缴的好处之一。


既然保险产品也属于商品,能退换货也是正常的。若是碍于情面暂时不退保,反而会更影响将来的保费续交。所以,在投保前有足够的产品可选,投保后有15天充分考虑的时间,这样保险公司的继续率会更稳定。


最后,想起麦肯锡曾在2018年的保险业务报告中指出,「保险企业必须转变观念,不再将新技术视为对现有业务的威胁,而是要更加注重利用颠覆性技术来创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