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汉缆设备管理员张峰:日行两万步争做“排雷兵”书写劳动者的执着和奉献

文/图 半岛记者 王丽平 高芳

日行两万步,争做“排雷兵”;听音辨故障,敢做螺丝钉。张峰是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设备管理员,他28年如一日,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2020年获评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他用自己的努力书写着新时代劳动者的执着与奉献。

日行两万步的“排雷兵”

4月29日,记者来到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时,张峰正在车间进行巡检,轰隆隆的机器声响彻耳边。这个占地25000平方、足足有3个足球长大的车间,就是张峰每天巡检的场地。作为一名设备管理检修工,张峰每天的工作就是穿梭在各种机器中,用眼睛、耳朵检测排查故障。

“我们公司主要生产电缆,有高压电缆、海底电缆等等,这些生产设备都特别昂贵,我们就是为了维护这些设备,及时排查设备隐患,就像设备故障的排雷兵一样。”张峰说,大到设备的整体运行,小到油距、温度、电线等,都是张峰检查的对象。

张峰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交联分厂是汉缆股份的“拳头”分厂,年产值22亿元以上。他共管理36台设备,每台设备都各不相同,其中高压超高压电缆设备是厂里的宝贝疙瘩,价值达十几亿,如果其中对一台设备出现非正常故障,就会导整个生产线停产。

就拿运输线盘的行车来说,如果行车出现故障,那线盘的运输将全部停止,一个线盘重达20-30吨,除了用行车来运,没有其他办法,所以整个车间都要停止。那会造成公司非常巨大的损失。所以张峰的工作就是要将机器故障及早发现,扼杀在萌芽中。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张峰每天上午和下午要分别巡检一次,每次都要走遍厂房的每个角落,“每天至少走上两万步,最开始走的多了,腿会发酸抽筋,后来习惯了,一天不巡检心里就空落落的。”张峰说。

练就听音辨识的绝活

跟随张峰在厂房里巡检了一上午,嗡嗡嗡的机器声早已让记者的耳朵有些许不适,但这样的声音在张峰耳朵里,却是检测机器是否故障的法宝。

“我们检测设备故障,首先是通过耳朵听音,听设备运行的声音,如果是流畅的电机声,那说明设备整体状况良好,如果发出闷闷的不流畅的声音,那表明设备电机出了问题。”张峰说,听音辨识是很多检修工人都会用到的技巧,但张峰在28年的工作中,自己总结了一套更加细微的听音辨识的技巧,通过声音,他能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大体是什么问题,能做到更加细致入微。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一个螺丝钉都有可能影响一整台设备的运行,所以,我们必须做到细心。”张峰说。所以在他的带领下,维修班组十余人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对设备故障100%做到“手到病除”。

由于公司内有很多进口设备,起初这些带着外文的大设备可让张峰犯了难,“咱虽然只是一名检修工,但咱不能认输啊。”带着这种劲头,张峰一首拿着字典、一首拿着说明书,通过查阅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机械理论知识,经过一番死磕,彻底了解设备各部的功能及设计原理,不仅提高了维修人员自身的水平,更完全掌握了整体的进口设备维保,使维保能力达到了与国内设备相同的水平。

见证汉缆一天天壮大

张峰1992年进入汉缆集团,当时他只有28岁,“还是个毛头小子,现在都变成大叔了。”从最初的车床零件加工做起,做到现在的设备管理人员,并获评2020年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他也见证了汉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更见证了作为民企的汉缆从能生产低压直至能生产超高压电缆、站在了行业先锋队伍的发展历程,“现在我对公司有越来越浓厚的归属感,也让我越来越踏实肯干,想要做得更好。”

张峰所说的更好,就是不断创新。他积极响应公司推行的全员设备维护管理(TPM)的项目创新,通过多方位的设备培训,提高了全体员工操作维护设备的水平,使分厂设备维保费用逐年降低。参与生产新加坡电力公司的大长度最高电压500kV电缆,设计创新了国内首次电缆铝护套涂覆胶层的设备,为顺利完成国内最高电压、第一长度的超高压线路电缆的生产提供了有利保证,为汉缆节约了300万元以上。

此外,张峰还完成五台挤出机加温装置,通过改造,加温效果较改造前相比较生产速度提高约20%,将电费下降40%左右,一项项成绩背后,是张峰和团队无数个不分昼夜的努力。

现在,青岛汉缆已经是国内唯一一家能为客户提供电缆及附件全套解决方案和交钥匙工程的大型制造供应服务商,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高压超高压电缆生产厂家,“我就是公司运行中的一颗小螺丝钉,虽然我也很渺小,但能为祖国的电缆事业作出一点点贡献,我感觉自己很光荣,也很自豪。”张峰说。

>>

来源:半岛新闻网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