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群盗墓贼,不是在盗墓就是在去盗墓的路上

盗墓贼又被称为是土夫子,摸金校尉,我们应该也看过很多关于摸金校尉的电影吧,由于电影还有部分书籍的渲染,搞得盗墓贼好像是某种使命担当一样,实际上历史上的盗墓贼要么是为了财,要么是为了有仇恨。当然中国历史上的盗墓贼层出不出,能人辈出,今天我们就说说比较出名的几个人吧。

伍子胥:谁也没我毒
  说到伍子胥,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是春秋末期吴国的军事家,你说他是盗墓贼,打死我们也不会相信。但是《左传》明明白白的记载着伍子胥挖坟掘墓的经过,他挖的谁的墓?答案是楚平王的墓。他为什么要挖人家的墓呢,原来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均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被迫出逃吴国,发誓要搞垮楚国,以报仇雪恨。公元前506年,在孙武攻破楚国城池,成全吴王「春秋五霸」位后,伍子胥也寻得了报杀父兄之仇的机会。据说入楚后的伍子胥最想干的第一事,就是找到死去不久的楚平王陵墓。当然也废了不少周折,还真就找到了,伍子胥就把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为了解恨,打了三百鞭子,这得多恨周平王啊,他这一打不要紧,还真就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因为“鞭尸三百”这个成语流传到现在。现在看,伍子胥挖人家的墓就是为了报私仇

项羽:谁也没我牛
  与伍子胥相比,项羽的盗墓显得理由更充分更正义一些。伍子胥是为了报「家仇」而盗掘陵墓,是私心;三百年后,项羽为了「国恨」,掘开秦始皇陵,天下所愿。秦始皇是甚么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陵是甚么陵?中国帝王陵寝中的「第一陵」,敢对这样的帝王陵下手,只有项羽,厉害!

  对于项羽掘秦陵,班固的《汉书》称,「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大师至其下矣。项籍焚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紧闭之祸,岂不哀哉。」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渭水》记载得更具体,「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作物不能窜,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羊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灭。从那以后,历史上再也没有哪个人可以这么明目张胆的烧这么大规模的皇帝墓了,你说项羽牛不牛?

刘去:谁也没我变态
  盗墓有的是泄愤,有的是贪财,但中国历史上有一盗墓者却很变态,首先是为了好玩,他就是西汉时期广川王刘去。刘去为西汉皇室,封地在河北、山西、山东相连区域,原为信都国,后称广川王。据说,刘去当年名声很差,做事不靠谱,吃喝玩乐样样精。
  据晋人葛洪编着的《西京杂记》记载,在其封国内「国内冢藏,一皆发掘」,有点名气的古墓几乎没有一座能逃过刘去的铁锹。刘去盗掘的对象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王族墓,魏襄公、晋灵公的陵墓都让他掘开了。

  被刘去盗掘的有名古墓还有好多,如魏王之子且渠墓、晋幽王墓、栾书墓等一大批古墓。但盗墓多了,刘去也害怕。《太平广记》记载,在掘开且渠墓时,刘去被吓得半死,里面的人竟然栩栩如生。刘去赶忙让手下人住手,退出,重新封好。史称,刘去盗掘古墓的数量「不可胜数」,但具体有多少,又获得多少宝物,现在已无从考证。

曹操:谁也没我专业
  盗墓,多是王者行为,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历史上大规模的盗墓行为都掺杂有官方性质。但设专职,设「盗掘办公室」,有明确记载的,最早应该是三国时期的曹操。史书中称他在军中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专门研究、执行盗墓,曹操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专业的盗墓者。
  据说,在他打天下之初,为了筹集军饷,曹操想到陪葬甚丰的王陵,遂打起了盗墓的主意。为保证盗墓的成功和收成,曹操独出心裁,在军中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有几十个人专门负责,打到哪盗到哪,哪座陪葬多盗哪座。
  曹操盗得的最著名陵墓是芒砀山王墓,这里是汉梁孝王刘武和李王后的陵墓。此陵构建规模宏大,有北京「十三陵」的四倍大,人称「天下石室第一陵」。刘武是刘邦的孙子,其父是汉文帝刘恒,哥哥是汉景帝刘启。刘武正处「文景之治」、国富民丰的年代,可以想见刘武陪葬的丰厚程度。

董卓:谁也没我恶毒
  中国历史上的厚葬之风到西汉时期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历史上,陵墓在100至200年内被盗的占80%以上,据此,汉代以后必定形成一个盗墓高潮。史实证明,这推测是存在的。在中国历史上三大盗墓高潮中的第一波,即出现在西汉末年至南北朝这一段时间。这一历史时期,小朝小廷如玩游戏般交替频繁,因此世道很乱,饥民遍野,民间盗墓之风盛行,你盗我亦盗,大家一起盗。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掘墓大盗曹操外,还有董卓、黄巢等人。不同的是,董卓没有曹操那样专业,但董卓手下能人多,规模亦很大,东西两汉的帝王陵墓多被他盗掘了,与其为人一样,「恶」名在外。
  西汉最有作为,也是中国众多帝王中颇有作为的皇帝汉武帝刘彻的茂陵被掘开,董卓就是最大的罪人之一。东汉末年,为军饷发愁的董卓盯上了茂陵,盗墓执行人就是他手下第一大将吕布。茂陵营建了54年,地宫巨大,为西汉皇陵中最大的一座。虽然之前已让赤眉军光顾,但吕布进去后。发现陪葬品仍是堆放满地,吕布满载而归,把刘彻的棺椁翻得乱七八糟。

黄巢:谁也没我蠢
  黄巢虽粗通笔墨,但和曹操相比,由于没有盗墓常识,加上他左右多为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他对盗墓不是太在行,不少墓掘而未开,故称其为最蠢的盗墓者并不为过。
  黄巢军队前期「整众而行,不剽财货」,那他号称四十万大军的粮饷从哪来?盗墓是其财路之一。黄巢成为中国盗墓史上的狂人,是因为其盗掘的对像都是重量级。一是效法项羽,掘秦始皇陵;二是学赤眉军、董卓,掘汉武帝刘彻的茂陵,三是掘武则天与李治的合葬墓干陵。对于黄巢盗掘的文字散见诸陵的盗掘记载中。在干陵记载中,黄巢掘陵时动用40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据说差不多挖了半座梁山,但最后仅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此至今仍有迹可寻。由于农民军中文化人少,加上干陵的结构实在太坚固,兵士弄不清干陵的内部结构,结果挖错了方向,干陵躲过了劫难,否则保存不到今天。

温韬:谁也没我危害大
  连武则天在内,唐朝共有21位皇帝。其中9位皇帝的陵都在汉陵以北的北山山脉一带,号「关中十八陵」。但其中17座都被盗掘了。而第一祸首就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节度使温韬。温韬也算是历史上盗掘帝王陵最多的一个人,许多珍贵的文物都让他给毁了,实乃危害最大的盗墓者。

  温韬给中国帝王陵墓带来的破坏是灾难性的,许多珍贵的文物让其给毁了,所以史学界、考古界都认定温韬是中国历史上危险最大的一个盗墓者,有千古之罪。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把《兰亭序》等众多珍贵的名家书画真迹作为陪葬品,带进了昭陵。搞笑的是,不通文墨的温韬在把一批书画作品带出陵后,看上的却不是价值连城的书画作品,而是装裱在外的华美绸缎,他让手下将上面的绸缎全部撕下来,而把作品扔了。史学界推测,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从此不再出现,可能就是让温韬给撕毁了。
  刘豫:谁也没有不义
  唐「十八陵」让温韬盗掘了,北宋「巩义八陵」则让叫刘豫的人盗掘破坏干净。北宋皇陵在今河南省巩义市,葬有北宋七位皇帝和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追尊「宣祖」)的迁葬陵,号称「七帝八陵」。相比汉、唐帝王陵冢巨葬丰,北宋帝王陵普遍简单。刘豫本为北宋臣子,后降于北金政权。降顺变节,本已不义,合伙盗掘陵墓,则更加不义。
  当了傀儡皇帝的刘豫学起了曹操,设了专门的盗墓机构,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有记载的官盗机构,分汴京、洛阳等几路人马,疯狂盗坟掘陵。北宋的皇陵比较简单,掘起来并不费多大劲。刘豫与粘罕的官兵先后盗掘,互相勾结,把赵匡胤生前认定的风水宝地毁得不成样子,除了皇陵,后陵、妃墓、周围的臣子墓都未能幸免。其间,陵区内到处都是盗墓的士兵,宋哲宗赵煦的尸骨被挖出后,乱抛在地,曝晒日下。当时被弃尸骨漫山遍野,风水宝地成了乱坟荒冢。

  杨鼙真珈:谁也没我笨
  北宋皇陵被盗掘,南宋皇陵也未能幸免。南宋皇陵是在元初遭盗掘的,这也是中国帝王陵寝被盗掘事件最悲惨的一次。南宋皇陵实为「攒宫」。即为攒集梓宫,暂葬地。考虑以后迁回河南巩义祖陵区内,所以棺椁葬得比较浅,盗掘起来很容易。盗掘南宋皇陵的是叫杨辇真珈的西域和尚。
  杨辇真珈没有放过一座帝王陵,连后妃大臣墓都未能幸免,全部掘开,盗掠去了无数财宝。史书上记载被杨辇真珈盗走的宝物有,徽宗陵的「马乌玉笔箱」、「铜凉拨锈管」,高宗陵的「真珠戏马鞍」,光宗陵的「交加白齿梳」、「香骨案」,理宗陵的「伏虎枕」、「穿云琴」、「金猎晴」,度宗陵的「玉色藤丝盘」、「鱼景琼扇柄」,还有大量的黄金、白银。
  在毁陵盗物之外,还有最令人发指的事情。杨辇真珈将帝、后们的骨骸全部掘出,弃之荒野。理宗赵昀是大头,杨辇真珈将他的头颅从尸身上取下来带回北方,镶银涂漆,制成盛酒的器具使用。又将帝后的尸骨收集于临安皇宫中,上筑高13丈的白塔压之,名曰「镇本」。
  陈奉:谁也没我荒唐
   盗墓盗到了自己主子身上,打起了当朝皇帝祖宗陵墓的主意,看起来不可思议,但这样的荒唐事在明朝万历年间偏偏就发生了。执行者是叫陈奉的宦官,与刘豫、杨辇真珈的盗墓含有政治成份不同,陈奉盗墓纯粹是为了财宝,真的是利令智昏。显陵位于今湖北省锺祥市境内,是朱翊钧自己的曾祖父、恭睿献皇帝朱祜杭和曾祖母蒋氏的合葬墓。显陵本为王陵,营建断断续续长达47年,规模宏大,陪葬不薄。陈奉借显陵在枣阳矿山旁边的便利,以开矿作掩护,进行盗掘。知县王之翰探知陈奉用心不良,进言阻拦,结果反遭陈奉的诬陷,遭逮捕。老百姓对陈奉恨得咬牙切齿,要诛杀他,陈奉吓得躲藏了起来。史称,陈奉两年之后离开湖广时,搜刮来的金银财宝货物数以万计,运载财宝的舟船首尾相连,长达数里,为确保万无一失,陈奉增派了大量士兵护卫。从这里可以知道,一个宦官敢盗掘当朝皇陵,当然这是得到了朱翊钧的默许,为皇帝敛财的,不然陈奉的荒唐行为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现在人称,朱翊钧的定陵被发掘掉,也是一种报应,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