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条锈病爆发,品种间抗性差异大,选择抗病品种是丰收关键

高产栽培:川麦68属于优质弱筋小麦,是烘烤酥性饼干、蛋糕,及酿酒的优质原粮

。四川气候特点是阴阴雨绵绵、气温偏低、日照少,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籽粒蛋白质、面筋含量、沉降值趋向弱筋变化,有利于弱筋小麦生产。

图1:弱筋小麦是制作酥性饼干的优质原料

川麦68获得高产、稳产,需要掌握以下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扶贫达人在行动#

品种优势:川麦68具有植高矮,高抗条锈病、高抗白粉病,且耐低温、抗穗发芽的优点。

播种期:成都平原小麦安全播种期是10月20日-11月15日,最佳播种期是10月25日-11月5日。川麦68生育期180天,与绵麦367相当,比川麦104早3天左右,可以早收获3-5天,适合规模种植户麦后机插秧模式。根据川麦68的生育期,建议在成都平原播种期为11月3-5日。播种期过早在成都平原有霜冻风险(今年个别品种在彭州、什邡等区域,遇到霜冻,有产量损失);播种期推迟过多不利于弱筋小麦生产。

图2:2020年四川早播种的小麦出现冻害

播种量:川麦68的千粒重46.8克,在四川小麦品种中属于中偏大籽粒,建议用种量14-15公斤/亩,密度适度偏大,有利于弱筋形成。

种子处理:在播前晴天晾晒3天,再用先正达"酷拉斯"种衣剂拌种,防控地下害虫及病害,提高麦苗的抗逆性。

田块处理:成都平原部分质地偏砂(壤)、排水良好的稻茬田,可进行旋耕整地,注意选择适当时机,避免过湿耕作。绝大多数稻茬田土壤粘重、温度大,宜采取免耕栽培。无论免耕还是旋耕,都需要开好边沟、厢沟,做到沟沟相通,利于排水降湿。边沟宽25~30cm、深25~30cm,厢沟宽20~25cm、深20~25cm。

图3:条播小麦通风透光有利于高产

肥水管理:川麦68的需肥量专家建议亩施纯氮12~15公斤,配合适量的磷,钾肥。换算成"底肥+追肥",建议底肥施用24-8-10的专用复合肥40公斤/亩,拔节期用尿素做追肥,施用量5-8公斤/亩。有弱筋小麦订单要求的,建议总氮量减少,氮肥适度前移,减少后期蛋白质的合成,降低湿面筋含量,保证弱筋品质。#我要上头条#

病虫害防治

1、化学除草

免耕麦田应在播前10~15天进行化学除草,用除草剂"农达"200ml对水30kg喷雾。在小麦播种后10天到3叶1心前使用安道麦的"技除",亩用量135-170ml,兑水45斤左右,均匀喷雾,进行封闭除草,重点防控麦麦草、棒头草、锯锯藤等杂草,效果良好。

2、赤霉病防控

在小麦抽穗扬花阶段,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如气温达到15℃左右,气象预报连续3天有雨,或10天内有5天以上是阴雨天气,或有大雾、重露时,应喷药预防赤霉病。

防治方法:在初花期(开花株率10%左右)和盛花期喷药。使用先正达的"麦溢"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见花就打)使用,亩用量60mL,兑水45斤左右,均匀喷雾;或者每亩用12.5%氟环唑(欧得)20-30g,或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爱可)20-30g,对水30kg喷雾。在防治赤霉病时,若蚜虫达到了防治标准(田间蚜穗率20~30%),可加入20g 10%氯噻啉,混合喷药。

3、后期"一喷三防"

稻茬小麦进入灌浆期后,随着气温的上升,很可能发生条锈病、蚜虫等多病虫混合危害,可在3月底4月初的适当时候进行"一喷三防"。每亩用100g磷酸二氢钾、20g 10%氯噻啉粉剂和20-50g 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爱可),对水30kg混合喷雾。喷药后5~7天,查看药效。蚜虫发生较重田块,视实际情况再单独防治一次,每亩用20~30g 10%吡虫啉,或20g10%氯噻啉粉剂,对水30kg喷雾。

对条锈病的防治注意:人员不能从重病区穿行、农机作业车每次换药要对车身接触小麦部分消毒;针对发病原点加大用药量,喷施隔离带。

适时收获

在成熟初期用半喂入收割机及时收获,收获过程中麦秆切碎抛洒,利于秸秆还田操作和下茬水稻栽插。小麦收后应及时晾晒扬净,含水量低于12.5%以下时进仓储藏,预防霉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