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内人揭秘:“进口肥”暴增,背后有你不知道的蹊跷!

又到春耕,假冒伪劣肥料也粉墨登场。

前不久,北京一家农资公司老总走访南方市场后,不禁感叹“洋品牌肥料比往年竟多出20%~30%”。其实,很多农民也发现,近几年农资店里“洋肥料”如雨后春笋,琳琅满目。

进口肥料口碑好,但圈内人都知道:进口肥渠道稳定,品牌数量和市场份额每年变化不大,怎么一下冒出这么多?

“进口肥”暴增,背后有何蹊跷?

春耕期间,本报收到多条涉嫌假冒“洋化肥”的线索,据此采访了国内具有化肥进口经营权的企业,以及多位国内外农资企业代表,盘点造假四大套路,首度揭开“进口肥”暴增背后的行业黑幕。

手段一:改头换面,冒用资质

国内化肥进口实行配额制,目前,允许在市场流通的进口肥必须通过4家公司代理:中农集团、中国化工建设有限公司(曾用名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华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换言之,凡是没有通过上述公司进口而在市场上销售,都涉嫌假冒伪劣。

在广东茂名市曹江、石板、石鼓、长坡等乡镇,本报获悉有两款来自荷兰的复合肥,袋皮上注明由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进口,上海某公司经销。

包装毫无破绽:原产国、进口商、经销商、合同号一应俱全,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也符合规范。

问题在于,这两款肥料与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并无关系。本报4月21日致电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相关人士,对方答复说:该上海公司与我们没有合作关系。

无独有偶,在广州南沙大岗镇、榄核镇,广东高州市谢鸡镇、石板镇,广东徐闻县曲界镇、下洋镇等门店,出现一款声称是荷兰的聚离子肥,袋皮写明由华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代理进口、国内某贸易公司是中国区域销售代理。但记者咨询华垦得知,华垦与这家公司并无合作。

明明双方没有合作,为什么无中生有把进口公司和合同号写在包装上呢?一位圈内人揭开谜底。原来,进口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原包装,一种是散货,对于后者,肥料进入中国之后,与进口公司合作的国内经销商会换成自己的包装。不仅如此,这批货在流通中还有可能层层分销,每一级分销商都可能会更换包装,这时如果在包装和产品上做手脚,作为上游供货的进口公司很难把控。

手段二:瞒天过海,进少卖多

如果说盗用进口企业资质是“明着造假”,那么通过正规渠道少量购入进口肥骗取合法手续,再掺卖大量国产肥,这个套路之深,即便是被坑的上游进口商也莫之奈何。

在广州市南沙万顷沙镇、大岗镇、榄核镇和中山市三角镇、石岐镇等地,有一款原产国为荷兰的复合肥料,包装注明由中农集团进口,而经销商则是国内某进出口公司。

这款肥料标注的所有信息都合法真实,但背后的问题却令人心生疑窦。

据中农集团相关人士介绍,中农集团去年向这家进出口公司供应了不到百吨的进口肥料,蹊跷的是:这批不多的货从青岛入关,却反常地卖到了广东,而且去年至今,从时间推算,这批肥料应该已经售罄。

但中农集团只能质疑,要揪现行很难。“如果要追查,需要蹲点查物流,除非查出不是从青岛来的,或者是从广东某个厂出来的,或者查到了超出合同量的货,我们才能证明他是假货。”中农集团相关人士感叹,“尽管我们坚持打击这种行为,但打假难度确实很大。”

手段三:明修栈道,海外借壳

中国曾经大量进口化肥,国外很多品牌至今仍受农民青睐。中国化肥工业壮大起来以后,整体上,这些年在中国市场上耳熟能详的国外品牌,业内基本都能数过来。

不过,近几年,大家普遍有一个印象:新品牌突然多了起来。这其中,一部分是由于特肥和新型肥料兴起,国外肥料新产品得到引进,但繁荣背后,泥沙俱下的现象也更为突出。

在广东省惠州博罗园洲镇和广州南沙区东涌镇、榄核镇等门店,本报获悉一款复合肥料,标注生产商为芬兰乌**肥料有限公司。此外,这款肥料还有一处硬伤:没有注明四大进口代理公司之一。芬兰的这家公司究竟是啥来头,对于渠道商和农户而言,很难查证,即便是专业人士,可能也是一头雾水。

近些年,进口肥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一些人在国外注册公司,倒腾一番后,以洋品牌的面目出现在国内市场,获取农民信任,谋取每吨比国产肥高出一两千元的价差。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这种情况在国内兴起的特肥领域较为普遍。“造假者可能从某个国家倒腾一下变成了进口品牌;另一种是从通过比利时或者荷兰等注册公司进口一些非知名企业产品,然后再灌装国内产品以进口肥等方式销售。”

手段四:碰瓷耍赖,仿冒大牌

本报采访的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近几年在假冒进口肥领域,出现最多的现象是蹭热度、仿大牌。

俄罗斯阿康作为知名的跨国肥料公司,马型商标被中国农民所熟悉。“我们的产品被打擦边球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了。早期有画一个或两个马头的类似商标,或者套用我们企业名称,这种情况很多。”俄罗斯阿康的全资子公司北京永盛丰农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市场上有很多打擦边球现象,农村面积比较大,老百姓的辨识能力有限,针对这些仿大牌行为,公司正在提起诉讼、积极打击,但也很难兼顾到方方面面。

春耕期间,本报获悉在广东广州、徐闻、雷州、廉江、新会等地均有以“*马”为商标的肥料出现。问题是,尽管其中的仿冒企图或隐或现,但企业真要打假却无处下手。

“严格意义上,只要不是假冒伪劣,很难通过目前的法律去限制他们,这更多的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北京永盛丰负责人说,这些人不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守行规,对行业道德和社会危害极大,我们对此表示谴责和遗憾。

特别提示:如何辨识进口肥

1、 看包装

2、 看颗粒

进口高塔造粒产品主要有挪威、俄罗斯、罗马尼亚等几个国家可以生产,颗粒光滑、溶解快,而比利时、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没有此类工艺。另外,来自荷兰、比利时等产品多是法国AZF工艺,硬度高,不结块,表面有凹凸,属于缓释长效型,利用率高,但溶解不会很快,而有些造假产品外观光滑漂亮,要慎重选择。

3、 看企业

如果供应商企业成立时间很短,或者企业规模很小,则要谨慎选择。建议选择大企业、正规渠道更可靠。

(文章来源:农资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