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的交流拒绝成为贸易纠纷的牺牲品

从中美竞争关系及表现来看,体现的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贸易数字,更有科技和教育的成分,科技的竞争最终还是体现在教育的竞争,教育成为大国竞争优势的最终源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美教育方面的教育交流展现出不一样的态势,美国儿童中文学习人数开始下降,中国学生赴美热潮开始减退,特别是近期因为贸易战,出现部分美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排斥华人学者现象,种种迹象是否表明中美两国民众是否开始渐行渐远,开始对彼此失去了原有的兴趣,还是背后美国国家政治力量的推动值得深思。

合则两利

学习中文成为不少美国高等阶层子女教育的必选或首选,也是学生申请美国名校不可缺少的加分项。而同一时期,约有36.3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国的各阶段学校就读。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其外孙女阿拉贝拉用普通话唱歌和背诗的形象获得点赞无数。2017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约有22.7万美国学龄儿童在正规地系统地学习中文,民间交流的意向与国家科教的合作形成强烈的偏差。


文化就是"了解世界上人们说过的最好的思想"。——〔英〕阿诺德

结合当前的美国对中国强征关税,贸易冲突升级的背景下,被认为是两国关系坚固护栏的中美民众之间的文化交流,似乎也变得比看上去脆弱得多。中国学生对美国高校的申请难度,教育签证受限,尤其是在某些高科技领域更为突出。同时变化的还有象征着中美之间教育合作典范的孔子学院数量也在减少。


文化交流的真正价值在于智慧和美感的无尽增长,从而为自身提供了无尽的补给。

大国之间有经济争端和冲突在所难免,文化观念的差异也实属正常,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正是全球文化的交融才促使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教育这一本属于全人类基本的权益理应更加开放,而不沦为强权国家为达到政治和经济目的的手段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