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自然醇品:三点决定它能变成“巨无霸”

电商或者说零售的本质前端始终是个流量生意,开始可以通过新渠道或是品类来获取流量红利但很难长期保持。所以,后端供应链和品控的建设也是成功的重要原因。

自然醇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零食生产供应商,事实上它并不直接生产东西,而是将自己做成了一个开放平台,链接了前端来自各个渠道(电商、自有app、线下渠道等)的流量和后端超过100家的供应商,打通了从农户到加工厂到销售到配送的整条流程。

严抓上游产地,深度把控生产的各个环节

严格把控品质。所有供应商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资质考察和现场审核通过资质准入筛选才能进入供应商体系,进入体系后仍有严格的年度考核和定期成绩单预警,并设有奖惩和淘汰机制。自然醇品自己研发了一套全新的生产流程和操作标准并帮助合作的工厂一起实现从作坊式到规模化生产的产业化进步。上游加工厂每批货都有驻厂检测员进行监控完成质检后才可入库。

建设了一个以数据为基础的可追溯系统。每一个产品包装的背面都有一个特殊的ID编码,代表了产品的“身份证”,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产地、时间、工厂等等信息。因此一旦消费者反馈出现严重问题,公司可以马上溯源到对应的农户和加工厂,并要求供应商进行整改。

深入种植基地与生产一线契约种植助农。自然醇品不仅管理加工厂,还管理原料和种植。从新疆、美国,到南非、智利,产品团队跑到了全球产地,深入原料端口制定标准,规范流程,通过与农场契约种植的方式深度把控农场,保证最好的品种,实现种植基地的可视化监控。

改变线下渠道

干果是一个粗加工产品,线下渠道链太长,经销商、代理商、商超会层层加价,50块钱的东西,到商超就能卖到100多块钱,溢价太多,抑制了商超品牌的发展。而炒货摊又由于缺乏规模化经营和品牌打造而难以做大。因此在自然醇品之前,干果复杂的传统线下渠道抑制了品牌的诞生。自然醇品这样的平台企业诞生后,厂家只需把产品做好,专心做生产加工环节,然后交给自然醇品变现即可。另外,传统渠道中产品从加工出厂到最终销售往往要60-90天甚至更久。但自然醇品通过压缩渠道并利用大数据提前预判需求提前下订单,使得产品的销售周期被大大缩短到30天以内。一方面提高了产品的口感和消费者体验,另一方面也省去了链条中很多不必要的渠道成本,并缓解了供应商在账期内的资金压力。

把控物流体验

自然醇品一直非常重视物流与仓储的投入,在终端配送环节则与包括京东、申通、圆通、中通、汇通和EMS等各家第三方快递进行合作,保证用户可以得到最便捷的物流配送体验。

不断求变的策略转变

从17年开始,随着线上流量红利的枯竭,以及大量头部商家的“出淘”,自然醇品也开始调整自身的战略定位,不断尝试新的思路。

拓宽经营品类

在早期通过干果类(猕猴桃干、芒果干)打开市场后,自然醇品将经营品类逐渐拓宽到零食、果干,礼盒等,试图将自身转型为一家泛零食企业。

多渠道经营,降低对淘系依赖

随着淘宝流量红利消失,直通车聚划算等的价格不断上涨,自然醇品也在拓展新的渠道。增大自营比例,开发自有app,甚至开线下店玩起了新零售,都是公司近两年不小的尝试。

总结来看,自然醇品运营的核心原因有以下几点:

1)品类潜力够大,有足够安全的毛利空间(干果品类)

2)市场需求未被很好的满足(品牌干果)

3)原本的供应链和渠道低效率,且有被整合的空间。上游相对原始,通过重度垂直完成产业一体化。(原本的炒货铺体系及商场层层渠道体系,上游供应商分散且无序)

事实上,远远不只有干果行业存在着出现“自然醇品”的机会,我们看到类似的行业改造与整合,正在鲜花、酒、蛋糕等多个垂直领域出现。不妨来期待一下,谁会是下一个自然醇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