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大拍 | 赏心乐事,揽玉掇菁


虽在城市,有山林之致,此为清玩雅赏之道。自古讲究「乘物游心」,秉持清怀者,赏真物,观其韵,得其美,心安意闲,志趣神清。

而在这个春日,乘物游心的方式,莫过于在手机里欣赏古玩器物中的美意,足以快然自足,大有“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的快乐。

木与山川,四月人间。西泠网拍 · 艺是继续“掇菁 · 重要古玩艺术精选专场”,以好古惜物之心,追怀古人之生活奇趣,凝粹聚芳,揽玉掇菁。


四月拍品

『金元 · 钧窑天蓝釉紫斑公道杯』

口径:10.3cm 高:6.6cm


宋代钧瓷主要以釉色装饰为主,极少见其他装饰法,这与宋人的文人审美,内敛、含蓄,形有尽而意无穷相关。


反观金元时期的钧瓷,则将堆贴花镂雕引进制作技术当中,把兽面、花卉、龙首等等一些吉祥而富有趣味的图案融入钧瓷的装饰中去,使钧瓷的装饰更加丰富,表现形式更加活泼。少数民族的审美与汉族相比,更加奔放有趣,造型与装饰也就复杂得多。



像此件钧窑天蓝釉紫斑公道杯,杯心直立一人,杯内见拱形结构,并有孔隙供水流入,杯中注水,小人便随之浮现。小人背后有一孔,水入,则小人又会沉入水中,以示水满,再多则溢。精思奇巧,令人惊叹。



钧瓷紫斑器,取铜料,着笔几抹入窑,火去时,青紫交融,现斑斓,五光十色,每窑绝无同者。


此件钧窑小碗造型隽秀,盈盈可握。其莹润光亮的天蓝釉面之中饰有不规则的玫瑰紫色斑块,发色浓淡有致,过渡自然,由青到紫,雅韵幽现,在天蓝荧光中回旋往复,合纵连横,观之宛若宇宙星辰,引人入胜。


钧瓷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一色入窑,出窑万彩。古人曾吟“夕阳紫翠忽成岚”诗句以形容钧瓷釉色变化之微妙,堪为形象。


龙泉窑青瓷作为主要的青瓷窑系之一,到南宋时期,龙泉窑也因袭商、周、汉代铜器式样的风气,大量烧制仿古器皿,出现了不少仿古铜器造型的器物。


四月拍品

『南宋 · 龙泉窑贯耳瓶』

高:33.5cm 直径:15.5cm


如此件南宋的龙泉窑贯耳瓶。贯耳瓶本是商周时期承装祭祀之酒的礼器,秦汉之时,此类器型又现于酒宴上的游戏器具——投壶。



每逢宴饮,士大夫阶层必以“雅歌投壶”助兴,盛行不衰。唐宋之后,已非实用器,多为文房瓷器摆件之用,亦或插花竖翎之具。


此器直口,近口沿处对称贴竖直管状贯耳一对,长颈直竖,鼓腹,下部丰满,圈足,足底露胎。通体施淡青色乳浊厚釉,釉面肥润,色泽莹润如青梅挂露,清雅怡人。青瓷釉以粉青、梅子青为最。梅子青有“梅子正青,色如挂枝初梅,青翠碧绿,莹澈剔透”之说。且南宋时期龙泉窑梅子青釉的釉层,比粉青釉的釉层更厚,柔和而光润。



整器秀丽别致,含蓄而沉静,流畅的轮廓与淡雅的釉色使任何其他装饰都显得多余,一展南宋崇尚纯净一色、恬淡古雅的审美品味。器型、釉色、皆属上乘。


四月拍品

『明 · “大明嘉靖年造”款青花龙凤纹梨形壶』

长:22.5cm 宽:17cm 高:25.5cm


青花瓷自唐代产生以来,历经宋、元,至于明清,烧造数量之繁荣、质量之上乘,可谓是空前绝后。

明代的青花瓷器型,典雅、庄重,纹饰一改元代满、密的风格,较为疏朗开阔。



所谓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以素坯做纸,绘之以纹饰,以表达祥瑞、美好之意。

一般而言,龙纹只存在于官窑的制作生产中。不同年代之间,龙纹也各有其变化。嘉靖之时,青花瓷绘的龙爪间距比弘治、宣德青花瓷的距离要宽得多,是五爪奋力怒张的态势。而凤纹也多和龙纹一起出现,龙凤首尾相对,寓意龙凤呈祥、如意团圆。



只见此嘉靖青花龙凤纹梨形壶,壶腹绘龙凤纹,舞凤姿态优美,龙五爪,昂首奔腾,神气盎然,龙凤遨游缠枝花间。整体构图饱满,笔触流畅灵动,密而不乱。回青之色发色浓艳,幽菁可爱,釉质厚润。



壶盖有宝珠钮,盖两面各绘龙凤,颈饰如意云头纹,近足处饰莲瓣纹,底边变形莲瓣纹一周。足沿处无釉,可见胎细白、致密。壶口有楷书“大明嘉靖年造”六字款,笔道遒劲,颇见功底。


此式壶造型传世少见,极其珍稀。


四月拍品

『清·“大清同治年製”款青花缠枝花卉纹赏瓶』

来源:88年苏富比。


直径:21.8cm 高:38.3cm


至于清代,青花瓷的青花色泽和胎质较之前更为优秀,纹饰更是华丽复杂。



赏瓶,创烧于雍正时期,为清代官窑的经典陈设用器,其形乃雍正朝督窑官唐英“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而奉旨烧造的款式,清宫中原名为“玉堂春瓶”,后用于赏赐臣子,故又名“赏瓶”。多以青花缠枝莲纹为饰,以期勉臣下“清廉”。乾隆以后历朝相袭。

同治时期青花浓艳泛紫,胎釉均为晚清特征,釉色白中带浅灰,画法工整,造型一如乾嘉时期,饱满且圆润。



此件赏瓶满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口沿处弦纹之上绘海水波涛纹,弦纹之下绘如意云头纹。颈部饰蕉叶纹、回纹,肩部绘缠枝花卉和如意云头纹,近足处饰莲瓣纹,足墙饰卷叶纹。



整体布局层次清晰,线条流畅,笔触细腻,青花发色明快鲜艳,浓淡相宜,白釉莹润,为同治官窑典型器。白釉底又青花书“大清同治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品相上佳,属同类器中佼佼者,存世不为多见。


四月拍品

『清·“大清乾隆年製”款寿山石描彩东方朔像』

高:31.5cm长:20cm重:3372g


寿山石雕刻艺术中,圆雕一道成熟最早,盖取不同材质雕刻诸如动物、人物、佛像等物,乃是人类工艺美术创作的先天直觉,故在清早期寿山石雕钮、薄意艺术尚未完全成熟之时,寿山石圆雕造像却已达到高峰。



如此件“大清乾隆年製”款寿山石描彩东方朔像,神情喜悦,须发丝丝分明,步步生风,手持桃枝负于身后,立于灵石之上。双目微闭,嘴角窃喜状,神情悠然颇为传神。


传说,东方朔曾三次偷西王母的千年仙桃,并以长命一万八千多岁而被奉为寿星。故而文房摆件、绘画等艺术作品中的东方朔常常身负桃枝亦或仙桃之形象,以示吉祥。



又见此像衣折动感飘逸,袍衫滚边皆刻花填金,刻工极为精细。石质润糯似脂,自然色别赤朱亮艳,为寿山石圆雕件之精作。



此件寿山东方朔雕像曾由日本南纪德川家收藏。后由德川家赐于正田家。正田为日本明仁天皇皇后美智子的祖先。因此此次珍品回流故国,实为可珍。



敬请关注

西泠网拍·艺是 四月拍品


清 · 敦好堂藏款玛瑙三足圆洗


口径:14cm 高:2.8cm


款识:敦好堂藏


说明:“敦好堂”为清代著名学者吴先声堂号。吴先声,字实存,号孟亭,又号石岑,生平著有《印证》、《敦好堂论印》各一卷。笔洗,作为古代文人盛水洗笔的器皿,笔洗因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本件玛瑙洗质料莹泽细密,气韵古朴。胎壁轻薄,器表抛光均匀细腻,天然纹理掩映其中,犹如山软叠嶂般静雅,又好似层层云朵般自然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