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危难,他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但我们不能模仿

在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之间斗争尖锐频繁。国家与国家之间经常派人进行外交。有人就专门记录这些外交事件,集结成一本书:《战国策》。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赏玩其中的第一篇《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九鼎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秦国发兵攻打东周,想要靠武力获取九鼎。九鼎是个什么东西呢?它在那个时候代表着国家政权。如果秦国获得九鼎,就意味着周王室失去天下,秦国将成为天下的主人。所以东周王室非常担心这事,不想把九鼎给秦国。

东周有个叫颜率的人,可能是某个官员,也可能是某个外交人员。他对东周国君说:大王不用担心,我去齐国搬救兵。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国想要抢九鼎。我们国君认为,与其给秦国这个蛮夷之国,还不如给你们。如果你们能帮我们打败秦国,一来你保存了周王室,得到了好名声;二来你得到了九鼎,意味着你得到了天下。

齐王听后非常高兴,就发兵来救。秦国看到齐国来救,只好退兵。

周王室的危机解除了,东周的国君又担心起来。毕竟他们之前答应要把九鼎给齐国。颜率说:不用担心,我来帮你解决这事。于是,他有一溜烟跑到齐国。

颜率就问齐王:你救了我们的国家,我们非常感谢。我们要把九鼎给你,你准备从哪里运回齐国啊。

齐王说:我想借道梁国。

颜率说:不行啊。梁国的国君早就想得到九鼎了,你从那里走不是就是送羊入虎口吗?肯定运不回来。

齐王说:那我从楚国运回来。

颜率说:那还是不行啊。楚国也是很想得到九鼎。

齐王就说:那你说说看,我应该怎么样才能把九鼎运回国呢?

颜率说:九鼎不是普通的东西。它不是瓶瓶罐罐,可以拿在手上带回齐国,也不是轻飘飘的东西,可以通过空运拿回家。以前我们祖上攻克殷商得到九鼎的时候,一个鼎用了9万人来拉。九个鼎一共用了81万人。启用的士兵和物资也达到差不多的数量。现在你即使有这么多的人和物资,没有合适的路,根本没法运回来。

齐王很生气:你瞎说,你就是不想给。

颜率说:我们真的是诚心实意地要给你们。你们快点规划好路线把九鼎运走吧。

齐王没办法,只好就此作罢。

故事讲完了。我们就来分析分析其中的道理。

作为战国策的第一篇。作者可能想表现的是颜率的聪明智慧。他借来救兵挽救周王室,同时还保留了九鼎,一举两得。周王室是一毛不拔,没有丝毫损失。而作为被安排的齐国,则是发动了军队,白干一场,最终一无所获。

然而我比较怀疑。我们都知道,在人际交往中讲究有来有往,借钱讲究有借有还。像周王室这种,只拿好处,言而无信的家伙,我们多数人都是吃一次亏以后再也不干的。周王室这次虽然解决了危机,但下次遇到危机的时候,齐国十有八九是不会救的。而齐王吃了个暗亏,下次肯定会对周王室加倍小心,不会再上周王室的当,也不会轻易帮助周王室。周王室的这次行为相当于堵死了以后合作的路。

所以我个人觉得周王室赢了一场交易,却失去了一个朋友,最终的结果得不偿失。我们不能学习他们的这种小聪明。做人还是得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