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人民医院为聋哑患者顺利实施脑出血手术

“不要害怕,你等会就睡着了,睡一会手术就做好了。”“我们一定会把手术做好的,你放心。”“有什么需求,你可以写下来。”

用耐心、贴心暖化担心,用爱心、细心赢得信心。近日,一台特殊的手术在太和县人民医院顺利完成,手术台上的病人是神经外科二病区收治的一位聋哑患者,因患者系先天性聋哑患者,沟通存在很大困难,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依从性较差,据家人介绍患者上过“特殊学校”,能够认识简单文字。

神经外科二病区副主任巴永锋介绍,患者入院一周前因外伤致头部受伤,导致右侧大脑半球亚急性硬膜下出血,出血量较大,大脑受压非常明显,若不手术,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危及生命。硬膜下血肿若不能吸收超过3周为慢性进展,血肿为液态可行微创钻孔引流,急性和亚急性多为血肿及部分机化状态,多需要在全麻下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考虑患者家庭困难,全麻骨瓣开颅费用较高和风险较大,局麻钻孔一方面可能血肿不能引流另一方面患者可能不能配合。

神经外科二病区主任张超勇组织科室同事和手术室麻醉科相关人员积极讨论,制定合理周全的手术方案和预案,决定先在局麻+基础麻醉下为患者行钻孔引流,若血肿不能引流,术中改变术式行全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但术前患者因害怕、抵触手术,床位医生通过一个多小时整整几篇文字的耐心沟通,终于取得患者同意,“刚进手术室时,患者再次紧张,一直不愿意躺在手术台上。”巴永锋说,手术室里,只有患者一个人,家人无法陪伴,他多少会有些紧张,为了鼓励和安慰他,麻醉医生、护士、主刀医生在手术室里通过文字、图片手势与他耐心交流,使得患者取得较好配合。

“和普通患者交流,我们只需要把手术的注意事项一一告知,可是他听不见我说的话,也无法立即给我们反馈。”巴永锋说,为了让患者放松以便进行手术,他和麻醉科主任张博、手术室护士长李琳等,用写字的方式与患者耐心地进行沟通,并尽量用通俗的文字,让患者能看明白。

“我是你的麻醉师,会帮你打针、挂瓶,不会太疼、你放心,不要害怕、睡一会就好了,我们会把手术做好的。”拿给患者看时,患者脸上紧张的表情稍微有些舒展。

“你不要动,尽量配合,难受时紧握我的手,可以吗?”

“腿上要贴一个东西,有点冰,这是手术中需要的。”

为了让患者记忆深刻,医生还在手术侧边“右”字用红笔标注。巴永锋说,每进行一个手术事项,他和同事就会在纸上写下来,递给患者看一眼,让患者有心理准备。而患者也用抓手、手势和文字和我们反馈,就这样,医生一句句地写着,患者一字字地看着,慢慢消除了紧张情绪。

手术半小时就顺利完成了,术后,神经外科二病区护士长于爱侠和她的护理团队通过耐心、细心、暖心、贴心、精心的护理,帮助患者康复,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已经康复出院,患者及家人对医生和护士都表示了感谢。

神经外科二病区

神经外科二病区近几年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率先在县域内开展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动脉取栓溶栓术、烟雾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内膜剥脱术、脑积水的三脑室底造瘘等,常规开展各类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综合救治、高血压脑出血显微镜及神经内镜的微创清除、颅内椎管肿瘤显微切除、脑动脉瘤的显微夹闭和微创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微创支架植入术;脑血管畸形的显微手术切除和介入手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