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灯具侵权案例,入选“2019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

4月21日,拱北海关对外介绍,根据海关总署当日发布的消息,该关“加强粤港澳海关跨境合作查获侵权货物系列案”入选“2019年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拱北海关介绍,2019年1月7日,广东中山某公司向拱北海关所属中山港海关申报出口节能灯11万只。该批节能灯计划经香港中转至牙买加。经海关查验,发现上述节能灯上带有“COBRA”标识,申报价格近30万元,涉嫌侵犯在海关总署备案的“COBRA”商标专用权。

经权利人书面确认,上述货物为侵犯其商标专用权的产品。该案也是近年来拱北海关一次性查获侵权货物数量最多的案件。目前,该案已移送地方公安机关侦办中。

拱北海关作为唯一与香港、澳门路桥相连的直属海关,把加强与香港、澳门海关合作、联合打击三地跨境侵权行为作为关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重点。该关依托粤港澳海关知识产权合作机制,通过建立联合开展执法行动、侵权案件信息通报、共同宣传培训等机制,重拳联合打击粤港、粤澳进出境侵权违法活动。

据悉,2019年至2020年第一季度,拱北海关已参与开展3次粤港澳海关保护知识产权联合行动,查获往来香港、澳门或者经由香港、澳门输往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侵权货物16.2万件,案值185.3万元。

其中,查获经由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中山港口岸、湾仔口岸输往香港的侵权案件23起、侵权货物14.4万件,经由横琴口岸输往澳门的侵权案件21起、侵权货物8036件。

该关表示,除了继续参与“粤港澳海关保护知识产权联合执法行动”,今年还将深入开展“龙腾行动2020”“蓝网行动”“净网行动”等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对食品、药品、生物制品、民生用品,以及口罩、防护服、测温仪、呼吸机等重点防疫医疗物资的知识产权风险布控力度,重拳打击跨境侵权违法活动。

同时,重点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通过“一企一策”帮扶措施,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政策宣讲、海关保护指引、跨关区保护和预确认等“直通车”服务,支持关区耗材、灯饰等行业企业打造自身品牌,助力跨境电商、保税仓储、市场采购等产业做大做强做优、长远健康发展。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廖冰莹

【通讯员】何中龙

【供图】郁涛

【作者】 廖冰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