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一天一天變虛,是這6個原因“鬧的”!第一個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人體有兩個根本性的東西,就像房子的兩根支柱,一是腎,為先天之本;一是脾胃,後天之本。先天之本(腎),這個咱們沒法決定,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後天之本則取決於自己的保養。

脾胃雖然經常一起說,其實功能有區別。

胃是倉庫,吃進去的東西都放到這裡,脾則主運化吸收。

當然,中醫理論裡,脾不單指脾器官了,你可以理解為消化吸收系統。多數的脾的問題都是後天形成的。

脾的作用到底有多重要?

咱們細說下脾的作用,弄清楚這個,你就知道其有多重要,說是後天之本真是名副其實。

脾主運化:

脾可助食物消化,並將水谷精微輸送到全身各臟腑組織中。

我們吃進去的東西首先到胃裡初步加工但還不能被人體直接利用,必須要被脾進一步運化才能產生精微營養物質,才能被身體利用。脾胃不好,再好的東西也無法被吸收,就是這個原理。

脾主生血、統血:

脾可將水谷精微生化為血液的物質基礎,並控制血液在血管中的運行。

生成精微物質後,脾的運化還要上輸到肺,再靠氣血的運行輸送到全身各個器官進行滋養。使之正常運行而不溢出血管之外,常見的月經淋漓不盡,量過多等,都要考慮和脾虛有關。

根據五行理論,脾土生肺金,脾不好,也會影響肺的功能,肺主氣,那就逐漸的氣虛了,氣虛則必然導致血虛,氣血不足就這麼來了。所以,想滋補氣血什麼的,須先健脾。

脾主水液代謝

此點和溼氣有直接關係,如果代謝失常,那麼痰溼,溼熱等等都來了。

有一句經典總結“諸溼腫滿,皆屬於脾;脾病生溼;脾為生痰之源”。

脾主要有這三個作用,如果脾健康的話,那從外表也能看出來:肌肉豐滿,四肢溫暖活動輕健有力,口唇紅潤而有光澤。

反之,人顯得比較乾瘦或虛胖,精氣神差,肌肉鬆軟無力或者根本沒肌肉,面色差,口唇缺乏血色等等,給人感覺不太健康的樣子,其實都說明了脾虛,導致消化吸收差,吃進去的東西無法轉化成氣血來滋養身體。

脾胃不好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造成脾虛的六大原因

1.不吃早餐

脾胃不好絕不是一天造成的,每天不吃早餐的習慣,對脾胃的傷害是首當其衝的。

一日之計在於晨。這也從側面說明早餐對人體的重要性。人經過一夜睡眠,腸胃內食物已消化殆盡,急需補充。

如果不吃早餐,會使胃腸道負擔過重,損傷胃腸粘膜,導致胃潰瘍、胃炎、消化不良甚至誘發膽結石,因此不僅要吃早餐,更要吃得好。

2.飲食不節制

很多人要麼就不吃,一吃就吃很飽,或者是日常很喜歡喝酒配一些油膩的東西,這些習慣都對於我們的脾胃健康非常不利。

吃得過飽所帶來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腸道負擔加重,導致消化系統紊亂。胃腸功能出現障礙,進而引起胃腸疾病,胃炎、胃潰瘍,腸炎、便秘、腸癌等等,所以民間所說的吃飯“七分飽”是很有道理的。

3.愛吃生冷、油炸、熏製食品

生冷油炸的刺激性食物雖然能給人帶來刺激的味覺體驗,也會刺激胃腸黏膜,加重胃病,辣椒屬熱性,如果病人有發熱、便秘、口乾咽燥、咽喉腫痛等症狀,吃辣的食物必然會加重病情。

4.勞累過度

現在生活節奏快,大家的生活壓力大,精神壓力很難不大。但是精神壓力大,是造成脾胃虛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經常熬夜,很多人覺得年輕就會喜歡經常熬夜,然後不注意休息,導致身體狀況下降。

5.久坐不動

現在人脾虛,和久坐的關係是非常大的,可以說有一半的人脾虛,就是久坐坐出來的。

人坐的時間久了,身體總是不活動,容易影響體內的氣血循環,會傷到氣血。脾胃虛弱的人,一定要避免久坐,經常的起身動一動,養養氣血。

6.情緒不好

我們人體的七情六慾是和我們的五臟六腑相對應的。這也是為什麼中醫會有一個說法是說長期思慮過度的話會傷到脾的原因了。

如果一個人長期情緒都處於很壓抑的情況下的話,整天悶悶不樂的,很容易引起出現脾虛。

脾虛長期不調理的後果

在中醫五行中,脾屬土,大家可以想想,土地是萬物之母,咱們吃的東西都源於土地,把脾和土相關聯,說明了脾對人體的重要性。

作為後天之本,脾一旦失養,意味著吃進去的東西無法被充分消化吸收,身體也得不到充分滋養,列舉幾個常見後果:

*滋生痰溼

上面也提到好幾次了,脾虛無法充分消化吸收食物,容易滋生痰溼等半成品,這些排不出去都隨經絡流轉全身,滋生各種慢性病,比如高血脂等。

*氣血不足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虛了,意味著氣血化生過程不順利,時間久了,必然導致氣血供給出問題,導致氣血虛弱,常見面色萎黃等都是表現。

*四肢無力

脾主四肢肌肉,脾氣不足則四肢無力,飯後更加明顯。

*影響食慾

脾運化差,必然導致對食物需求減少,就像煤爐,放進去的煤無法被充分燃燒,都堆積在裡面,就沒法往裡添煤炭了。

所以飯量越來越小,吃幾口就飽了,關鍵是還餓得慌。

*滋生溼氣

痰溼是溼氣的一種,脾是運化水液的,脾虛運化不力,也能滋生溼氣,導致水腫等併發症。

*月經不調

脾有個功能是“統血”,脾虛統攝不力,則月經淋漓不盡,量突然變大等都來了。

總的來說,脾虛長期沒有調理,那影響比較大,主要是各種慢性病容易滋生,後天之本並非沒有道理的,脾這個根本不給力,其他人體功能都要受影響。

脾虛應該吃什麼補?

許多人都聽過“虛不受補”這個詞,其實“虛不受補”的要點就落腳在脾上,下面介紹一種養脾胃的食方——“清宮八珍糕”

八珍糕是御用健脾方。明朝中醫外科大師陳實功一生注意脾胃的保養,壽命達到了80多歲,他留下八珍糕這個方子,並稱贊它“服至百日,輕身耐老,壯助元陽,培養脾胃,妙難盡述”。

清朝御醫將這個方子獻給了乾隆皇帝,乾隆經常服用八珍糕,如果沒有了,還親自硃批讓太監們趕快去做,可見非常重視。後來,慈禧太后也是這樣,非常喜歡這種糕點。

羅大倫博士在央視《百家講壇》也推薦過這個專門調理脾胃虛弱的方法。

八珍糕中的藥材功效

(1) 茯苓50克:滲溼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

(2) 山藥50克:清熱,解毒。《滇南本草》:清熱,滋補助消化。

(3) 蓮子50克:蓮子性平、味甘淡,有潤肺、養胃、生津、益氣、補腦、強心之功效。

(4) 白扁豆30克:味甘,性微溫,有健脾化溼,清肝明目等功效。

(5) 薏苡仁80克:薏苡仁能利水滲溼,健脾止瀉。

(6) 芡實50克:補脾止瀉。

(7) 黨參30克: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於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

(8) 白朮30克:健脾益氣,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洩瀉。

這樣一來,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難怪有人說,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而且這些材料都是藥食兩用的,非常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