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沿河:夯实“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地方联播--贵州--地方--首页

为全力服务安置点群众,努力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搬迁家庭,促进安置点职工群众从“搬得出”向“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转变,沿河自治县总工会紧扣“搭五桥、建五家”工作主线,以“五强化、五增强、五创建”为主要抓手,聚焦群众所急、党政所需、工会所能,夯实“新市民·追梦桥”工程,给搬迁群众带来获得感和幸福感。

强化思想引领 增强内生动力 “创建奋进之家”。着力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工会会员;组织劳模工匠、优秀职工代表通过座谈会、院坝会等方式,开展面对面、点对点、互动化的政策宣传;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有针对性开展“劳模上讲堂”活动,增强搬迁群众的内生动力。已完成全县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入会建会工作,成立了工会组织,挂牌了“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和工会工作站。对沙坨社区、黄板社区、联桥社区、和舟社区四个市级示范点配齐配全了办公设施设备,规范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并上墙,各配备了1名社会化工作者专门从事“新市民·追梦桥”工会工作,走访移民群众200多户800多人,走访企业8家,发展和吸纳工会会员300余人,进一步拓宽了工会组织覆盖面。组建劳模宣讲组,邀请全国先进工作者范义勇,贵州省先进工作者杜战北,深入安置点开展“新市民·追梦桥”暨“搭五桥、建五家”政策宣讲、感恩教育、劳模上讲堂等系列活动5场次,受众800余人。

强化创业引领 增强致富本领 “创建幸福之家”。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引导企业到安置点招工、引导扶持创业、培育发展产业等措施,长效解决搬迁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问题。结合“留雁行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金秋招聘月”等活动,对接收集东部企业招工需要,加强就业援助,做到点对点培训送岗就业。目前,组织和参与开展大型就业招聘活动2场次,扶持企业2家,推动企业复工复产4家,帮助100多人意向性就业。

强化排忧解难 增强党恩意识 “创建温暖之家”。着力抓好“三个项目”实施,对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建档立卡30多户,分门别类开展生活救助、助学救助和医疗救助;建立“爱心超市”2家,为搬迁群众提供普惠服务;联合有关单位开展“两癌”筛查免费健康体检和大健康讲堂活动,为搬迁群众留守儿童送爱心礼包30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1个,开展入学报名贴心护送行动和爱国卫生行动,提高群众认同感,增强搬迁群众党恩意识。

强化权益维护 增强法治观念“创建和谐之家”。着力畅通诉求渠道,为安置点移民群众聘请法律顾问,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以及劳动争议调解。目前已在安置点开展法律咨询服务1场次,发放宣传资料800册。邀请全国优秀刑警、贵州省最美警察、贵州省先进工作者周辉,深入安置点开展法治专题讲座2场次。按照党建带工建的要求,安置点各楼栋工会小组长每周开展一次平安夜巡活动,切实为搬迁群众平安护航,促进安置点和谐稳定,有效增强搬迁群众法治观念,提升群众自我防范意识。

强化活动开展 增强文化氛围 “创建文明之家”。着力开展书画展、趣味竞赛、文体活动,拉近搬迁群众之间的感情,增强搬迁群众的文化生活,联合开展了世界读书活动和亲子陪伴读书活动。为更好服务广大职工群众,充分发挥思想交流、文化创新、提升素质的作用,打造陶怡情操的“净化站”,提升素质的“加油站”,脱贫致富的“帮扶站”,建立“爱心托管班”4个,“追梦书屋•职工书屋”4个,“母婴温馨小屋”2个。(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