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450万+人等了一年,却只等来四间土房子

第一次听说这种事,工程进度条还在默默拉进,大厅、餐厅、露台都还在建,不知怎么就走漏了风声,上千人自己跑来打卡。

线上450万+人等了一年,却只等来四间土房子,一面山川,一面悬崖,手一伸,便摸到了云。

你要是知道蕾拉,一定也知道她在松阳的那个家——飞蔦集,据说已经很美了。


最近一次看蕾拉小姐的微博,她离开了墨西哥,来到Los Cabos海天一色的风景里。

上天入海,一刻不停。

在海边释放自我


而更早的时候,她在撒哈拉,像个孩子一样歌唱和舞蹈。

这是小编印象中的蕾拉,四海为家,足够“浪”。

在沙漠里舞蹈


2015年,30岁的蕾拉出发了,一个人独自旅行。

微博上偶尔po出的照片,像是人生从来都是这样开阔美好。


3年时间,50多个国家,45万多公里的路程,微博450万+人的关注,大家早已习惯定期去她的微博逛逛。

看看这个勇敢的女孩儿最近又去了哪里,做了哪些疯狂的事情,等待着她的旅行故事。

是去雪地奔跑了


还是去海底遨游了


从没想过有一天,她会想要停下来。

一个走过大川大河,登过高顶,潜过深海的女孩儿,什么样的风景才会让她停住脚步呢?


直到一年前,她说她发现了一个像家一样,可以让她停下来的地方。

还雷厉风行地找到了心目中想要的房子,请好了最合意的团队,开始打造自己在这个遥远古村落里的家,她给它取名——飞蔦集。


一年后,房子还没盖好,

却早有人等不及自己摸索着上山了。


最先火起来的,是这里的窗。

时而远山叠翠,时而云海翻滚,

山林和云海都触手可及。



往下看是层层叠叠的梯田,

往上看是流动的云海,

每个人走到窗前,都久久不愿离去。



以为是美景“诱惑”了蕾拉停下脚步,回来的人却说:“不,远不止这些。”

这彻底勾起了小编的窥探欲和好奇心,顾不上初冬的阴雨连绵和寒冷,摸索着也往山里去了。

从一条老街认识松阳


飞蔦集在浙西南的小城——松阳,

这里散落着上百个不为人知的古老村落,

仿佛是不小心被时光机落下,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

反倒是留存下了记忆里的样子。



无论晴雨,这里总能被蓝天和云雾眷恋。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称它为

“最后的江南秘境“。



“来到松阳,别急着上山,

去老街上吃碗街边的手作面最好”,

这是飞蔦集管家——飞飞给小城君的建议。


沉淀了三个世纪的老街,

始自汉唐,历经繁华,

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老古董。



街上的家庭手作坊一家挨着一家,

像是从《清明上河图》裁下的一角。

铁匠阙先明、弹棉花的潘小琴、

做秤师傅朱葛明,草药铺主人王显运,

都先后过了60大寿,

每扇斑驳的木门背后都是一段有关传承的故事。



给我们做面的阿姨手法娴熟,

洗锅,切面,拉面,一气呵成,

灶头下的火烧得噼里啪啦,

手一甩,面条下锅,

不过几分钟,细腻软滑的面条出锅,

往边上早已配好调料的碗里一落,

舀上一勺原汤,搁上煎地金黄的梅干菜荷包蛋,

香味顿时扑鼻而来。



斜对面卖炸萝卜丝卷儿的老太儿闲来无事,

叫上街坊的老头儿和另一个老太儿开始玩起了牌,

再往前走走,几个大姐围坐在一起裹粽子,

放料,裹粽,扎绳,三个人有条不紊,

间或说些街坊的事儿,

从蒸笼里跌到街上的粽香,一飘就是整条街。



吱呀开合的木门响,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噼里啪啦的麻将声,嗡嗡嗡理发后的吹风机声;

日升月落,这里仍然是过去那副生动的样子,

在时间的长河里相对静止。



蕾拉的惯例,每次来松阳,早上去老街买菜,下午上山捉云。


吃饱了面,小编便也上山了。


云端的飞蔦集


等车子上了盘山公路,

松阳的另一面便在云海山间慢慢显露出来。

路边有溪,远处有山,抬头是云,

每转过一个弯,就会有一处开阔的景。



直到车子开到山路的尽头,

不用抬头就能看到云扑面而来,

一个古村落静静出现在眼前,

飞蔦集所在的陈家铺就到了。





海拔800米的陈家铺,明朝时是驿站,

因为地理位置特殊,

这里的夯土房子全部依山而建,面朝悬崖,

远远望去,呈梯田型分部,错落有致,

好看地过分。





在村口一眼瞧见的

是泛着暖黄色灯光的先锋书店,

在一处夯土房子中间显得低调又合群。




先锋书店


一群人拎着行李往里走,很快就弄不清楚路了,碰到从山里劳作回来在家门口洗衣服的阿姨,一听我们要往飞蔦集去,扔下正在洗衣服就给我们带路了。

一路上还和我们唠嗑,仿佛我们是去他们家里做客的客人,这种明明是陌生人却又好像是认识很久的熟人的感觉像是一秒回到了小时候去爷爷家村子里。

就是这个晒番薯干的阿姨带我们找到飞蔦集


直到我们走到村子的尽头,连排的两个夯土房子出现在我们面前,手忍不住摸上粗糙的夯土墙,纹理粗糙,扎扎实实。

阿姨说这里就是飞蔦集了。


刚开的四间房,一面给了悬崖,一面给了山川。


跟着管家蹭蹭蹭跑上二楼,一开门,眼前豁然开朗,开阔的三面窗贪婪又霸气地揽进了所有山色。


因为刚下过雨,山上的云和雾纠结在一起,风一吹,就一大团往窗边涌过来。


躺着、盘腿坐着、倚靠在窗前……

在这里,你可以有72种姿势来看天看云看山林,

或者是什么都不想,放空自己,

做一日的闲云散客。





楼下的田园房依然开了霸气的窗,

最赞的还是大玻璃窗前的浴缸,

白天是漂浮的云围绕在你身边,

到了晚上,漫天的繁星又通通掉进了浴缸,

这个时候,小城君才佩服蕾拉选择这里的绝妙,

仿佛是拿到了大自然的通行证,

最美的山色和云彩都留在了这里。






小编最喜欢的还是夕阳快下山的那一刻,

一丝霞光从窗口漏进屋里,

照在茶席的垫子上,

蕾拉备好的茶一丝丝甘甜加上一丝丝苦,

这个时候喝却最有味道。





等到夜晚入睡,

床铺软得像是睡在云端,

间或能听到风声呼呼地吹过,

早晨醒来,迎接我的便是一窗的云。






隔壁loft房间的长木桌上

有小姐姐当日采摘插好的鲜花,

备好的早餐被妥帖地放置在小竹篮里,

热牛奶,紫薯,鸡蛋,八宝粥,小菜,

还有当地人亲手包的梅干菜肉粽,

好吃就连平时不爱吃粽子的小编

都忍不住要吃第二个。





飞蔦集的身世,

夯土墙说了一半,水泥墙说了另一半


大胆的线条,材质的碰撞,

让过去、现在还有未来,

在这个空间里,各自存在。






与大块玻璃和大面泥墙相呼应的,


是小巧精致的床头木桩和微微探出头的床头灯。

张弛有度,有节有奏,

走进房间,就走进了一首歌里。





夜晚,打开头顶的天窗,

在星空下入眠;

早晨醒来,埋头洗脸,起身,

头顶的阳光直直地照在脸上,

照得水珠晶莹透亮。

这个来自台湾的处女座设计团队,

设计师连阳光的角度都算过了。

据说获过设计大奖的蕾拉住所,

也是他们设计的。





而整个房子的建筑改造,则来自孟凡浩。

这个曾因替东梓关农民设计了最美回迁房

而被大家喜欢的男人,

在改造土房子的路上越走越远。




孟凡浩


松阳的老宅采光性差,木结构的设计易受潮被蛀,且隔音不好。与其修旧如旧,不如让过去和未来两者融合。

建成的飞蔦集,保留了当地夯土墙风貌,内部采用了更为轻盈的轻钢结构,两者结合,处处流动。


只是这一切来的太不容易,接到项目的时候,设计师们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会是他接两三个其他项目的工作量。

为了将整个村落的历史最大限度保留,飞蔦集的运营团队和设计团队熬过了数次历劫。


村里的小路弯弯曲曲,有的地方甚至没有路,一人挑着担子,行走都会磕磕碰碰,大车小车就更别想了。

通常一个施工队就能搞定的情况,足足请了三个。


一摞一摞黄泥,一点一点垒成土墙。想要快?不可能。

而蕾拉也在建造的过程中,一趟趟跑上山,跟着施工团队一点点磨,才终于在一年后,飞蔦集有了四个房间。


吃完了早餐,我们便跟着管家飞飞上山溜达了。

走过村口,昨天带我们去飞蔦集的阿姨看见我们,开心地和我们打招呼,叮嘱我们上山小心。

田里劳作的大叔看到我们热情地问我们去哪儿。


白天让我们把陈家铺看得更为真切。

海拔800多米,依靠着岩石构造的山崖,

建着上百幢泥土、木板、青砖、石头建筑;





几天阴雨连绵后,难得出了太阳,

村民们纷纷晒出了自家的番薯干,

满目的金黄。





飞飞带着我们一路走到了另一个山头,

抬头一看,便是蕾拉飞蔦集的悬崖玻璃房。





往下看,是陈家铺的房子,

沿着山崖和山坡一级级向下延伸,

高高低低的屋顶,遮住岩石,

被梯田、竹林、古树、山峦簇拥,

一年有200多天,能见云山雾景。





回村的路上,在管家的指导下,

大家纷纷摘起了野花。

野红梅,山茶花,染红的枫叶……

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小草小花儿,

一个丰富的植物世界向我们慷慨地打开了。





顺着道儿我们又来到了先锋书店,

用刚采摘的植物做起了植物拓印和植物漂流瓶。

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姿态和灵性,

当我们用心去制作的时候,

即使再没经验,也能做出顺其自然的植物拓印或者漂流瓶。




整理植物




最后完成的植物漂流瓶




植物拓印




最后完成的植物拓印明信片


短短的一天,离开的时候,竟然会有些舍不得。

这里的人不多,也就100来户人,每个人见到你,都会憨憨地和你打招呼,如果需要帮忙,马上放下自己手上干的事儿去帮你。


蕾拉第一次来的时候就爱上了这里,不仅仅是山间的云,也是因为这里的让她感受到家的感觉。

古老的村落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多,她想做点事,用笨拙的方法,让这个600年的老村落活得更久更美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