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员工:短短五年我从一个无知的校招生,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

导语:

任正非:什么是人才,我看最典型的华为人都不是人才,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要敢于涨工资,这样人力资源改革的胆子就大一些,底气就足一些。所有细胞都被激活,这个人就不会衰落。拿什么激活?血液就是薪酬制度。员工工资涨了,自然创造的价值就更大,自然对员工能力、责任、价值有新的要求,要敢于进行薪酬改革



华为的成功,不仅仅是靠打拼,更有一整套理念和体系:不断发展、创新的内部分配机制,领导人高远的视野及分享共赢的大智慧,制造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人才高要求高产出的驱动模式。

某网友自曝:

校招进的华为,一开始工资是1万2一个月,软件工程师职位,也就是我们说的程序员。一进去他就感觉到华为工作的高强度,每天都加班到9点以后,几个月过去他就有点受不了了,但本着敬业的态度,他还是继续坚持着。

工作满半年后,他的领导告诉他,由于评级不错,他工资上升到1万5每个月,工作内容不变。他一听来劲了:才入职半年就能涨工资了?!新的工资又给了他新的动力,因为他知道,他的努力是有回报的,而且回报还不少,所以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他更加努力地工作,手头上的事情也越做越顺手,效率越来越高。



一年后,他的年度评级达到优秀,一下子连升了两级,工资也从每月1万5上升到2万,这下他开始诚惶诚恐了:我真的值2万的工资吗?我好像也没多做了什么事情啊……为了对得起这份高工资,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在本职工作之余,他也尽可能多学一些其他的东西,承担更多的工作。慢慢地,他的领导把越来越多的工作交给他做,他也尽心尽力地完成,而且也在工作中和一些前辈成为了朋友,他们会教给他许多新的技能,这也让他成长得更快了。

再过了一年,他的工资直接涨到了3万,这一下他彻底把心交给了华为:虽然工作辛苦,但在这个平台上奋斗,个人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成长的速度也非常快,超高的工资也带给自己非常大的成就感和社会尊严。所以,他把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升职速度也越来越快,从小组组长,到分支主管,再到部门副经理,收入也是一路上升,入职四年后,他的月收入已经达到5万元。

这时候,内部一个新的工作机会出现:去非洲。80万年薪,去两年,回来还能升职。他毫不犹豫地去了,现在两年的时间还没到,他还在非洲,在那边,生活环境虽然差了点,但能够自己独立负责很多事情,而且与那边的供应商合作,也让他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这对于整个人综合成长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

回首望,短短五年,他已经从一个懵懂无知的校招生,成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收入水平也达到了国内非常高的水平,我想,等他回来后,在国内一线城市买个房子,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进华为,就是改变命运。



任正非说:“华为人,都不是人才,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这句话是非常直白、朴素且有道理的,其实每个人的智商、能力等方面都没有很大的差别,进入社会后,能够发展得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他处于什么样的平台,如果一个平台给予你充分的锻炼机会、足够大的施展空间,以及丰厚的待遇,那就能从内到外激发一个人的潜力,短时间看可能没什么,但如果以五年的时间段来看,与其他人的差距就十分明显了。

任正非对此了解得很透彻,能够进入华为的人,本身的资质都不差,加上充分的锻炼机会和丰厚的薪酬回报,是会成长得很快的,这也是华为一路高速发展的原因,把无数准人才培养成人才,并让他们死心塌地地为华为服务,这样的企业,不成为巨头才怪呢。

企业做的久的老板都知道,10年前我们并不一定要想办法来留住人才,因为那个时候所有的行业都处于暴利时期,那个时候有人口红利,我们只用粗放式的管理就可以赚到钱,但是时间过去了,我们从人口红利到人效红利,我们从爆利阶段到微利时代,互联网放大了每一个个体的价值,现在企业用工成本越来越高,我们可以和任何一件事情对抗,但不能和趋势对抗!

通过优化薪酬结构,来激励员工做出最大的价值,并帮助企业提高利润。


最好的绩效考核,不是考核而是强大的激励!

其实,员工要的不是考核,而是激励!考核永远只是过程、工具,激励才是绩效管理的核心与灵魂。忽视激励而做的考核,员工不喜欢。

当然,没有考核而光做的激励,老板也不愿意。

因此,绩效管理应该把激励与考核协同起来,融合运行。

同时做到:激励第一、考核第二。

只有公司替员工着想,员工才会为事业玩命、为目标拼命。

因此,老板要用好两只手,一只手懂得分钱,一只手学会建规则。分钱都为给予员工充分的激励,建规则是为了激励的公平、持续与价值。


基于以上种种,想让员工拼命干,为自己而干?必须懂最具激励的薪酬模式——全绩效模式

一、KSF:企业管理者通过增加产值、价值的方式,实现为自己加薪。由于加薪但不增加企业成本,倍受中小企业推崇。适用于管理层,一线岗位。

KSF薪酬模式如何让员工收入越高,企业越赚钱?

KSF是一种能体现管理者和企业共赢的模式,它一般会给管理者开拓6-8个绩效激励渠道,并在每一个渠道上找到平衡点,超出平衡点即做出分配细节,这个模式分配的不是企业既有的利润,而是一种超价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结果、效果与企业进行价值交易,企业赢得的是高绩效、管理者员工赢得的是高收入。


KSF全绩效模式,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

激励KSF薪酬绩效增值加薪模式

一种员工和企业共赢的薪酬分配模式

KSF模式的激励性体现在:

1. 员工有6-8个加薪渠道,薪资弹性大

2. 只要员工自己干的好,就能自己为自己加薪

3. 员工与企业利益趋同,员工获得高薪的同时,企业获得高利润

4. 员工成为企业的经营者,不会轻易离开公司,和老板一起共同经营公司


KSF全绩效模式,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

设计案例:某企业生产经理的KSF薪酬绩效设计表


这种情况下,我们采用KSF模式,将他的薪酬分为8个部分。并且这些都是与公司利益密切相关的,作为生产经理也有能力去改进的。

1、产量每增加x元,奖励y元,每减少x元,少发y元;

2、辅料成本率每降u,奖励v元,每升u,少发v元;

3、产品性能合格率,每上升m%,奖励n,每下降m%,少发n元;

4、及时交货率,每上升a%,奖励b元,每少a%,少发b元;

5、员工流失率,没流失,奖励200元,每流失1人,少发100;

KSF增值加薪法,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对企业来说,员工拿的越多,赚得越多,且不增加成本。

KSF增值加薪法,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对企业来说,员工拿的越多,赚得越多,且不增加成本。

不同阶段的业务员,工作内容,提成比例,指标都是不尽相同,那该如何制定更有效果?

1)入职3个月以上,培训成长期:业绩平衡点为低值(如10万/月),主要关注过程性指标(如:跟踪量、询盘量、电话量、考核分值等),奖励力度为小值。把一些过程性工作给他做,一方面熟悉业务流程,另一方面增加自己产值收入,达到激励和留住新员工。


2)入职6个月以上:业绩平衡点为中值(如20万/月),主要关注效果性指标(如:毛利额、回款率、培训考核等),奖励力度为中值。


3)入职1年以上:业绩平衡点为常规值(如30万/月),主要关注效果性指标(如:毛利额、回款率、培训考核等),奖励力度为常规值。


4)高级业务员:1年平均业绩达500万以上,次年自动升级为高级业务员,KSF薪酬增长20%-30%,奖励力度为高值。


KSF增值加薪法,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对企业来说,员工拿的越多,赚得越多,且不增加成本

以上内容节选自熊老师专栏↓↓↓,免费加入熊老师付费圈子,学习更多私家干货!


专栏

绩效考核之薪酬全绩效模式

作者:熊林企管咨询师

29.9币

22人已购

查看


关注私信“资料

”两字,免费发送100分钟薪酬绩效管理内部培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