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地球日 人類的努力並沒有讓地球更美好

2020年4月22日——人類設定的第51個地球日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回顧這51年,人類的努力並沒有讓地球變得更美好,反而讓地球遍體鱗傷……

面對這樣的一天,小編不知道應該以怎樣的心情來面對,是為地球母親過生日還是——祭日。

如果不是新冠疫情幫助人類按下暫停鍵,不知道人類何時才能停下來去反思,我們究竟要往哪裡去發展……

但地球健康並不會等我們很久,如果還沒有重視起怎樣和地球和諧相處,那等待我們的只有比新冠病毒更嚴重的災難。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地球一直不斷地釋放信號警告人類,但人類卻沒有聽懂。

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是些怎樣的信號。

“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地球上100萬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危險。”

物種大量滅絕

聯合國旗下權威機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當地時間6日發表報告指出,地球上800萬種物種中,有100萬種因人類活動面臨滅絕威脅,抨擊了人類在陸地、海洋、天空中對自然的破壞性影響。

如果我們前進的方向是對的,可為什麼全世界的物種,就快要只剩下人類了……

2020年的南極,已經突破20.75攝氏度

南極溫度屢創歷史新高

在2月7日,科學家在南極考察的時候,對南極的氣溫進行了測量,竟然測出了南極半島的歷史性高溫,達到了18.3攝氏度氣溫,這對於南極來說簡直不可思議。但是隨後南極新一輪高溫數據測量又出現了,根據英國《衛報》報道最新的科學數據顯示,科學家在南極測得的氣溫是20.75攝氏度,這樣的南極用“熱”字形容一點也不誇張。

南極的冰川在這樣的高溫下,迅速的崩塌著……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美國西部持續二十多年乾旱,可能正發展成為1200多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大旱

據美聯社4月16日報道,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通過查看數千株樹的年輪,並比較自公元800年以來已發生的四次大旱情況得出上述結論。研究報告刊載於16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

美國西部大旱(資料圖)

研究顯示,美國西部俄勒岡、懷俄明、加利福尼亞和新墨西哥等9個州自2000年以來出現乾旱,至今仍無緩解跡象,即使2019年氣候相對溼潤也無濟於事。研究人員以土壤溼度為主要衡量標準,發現過去四次大旱中,只有1575年的那次的嚴重情況與目前相當。

雲南遭遇10年來最嚴重旱情,180座水庫乾涸,147.79萬人飲水困難

西雙版納州旱情 資料圖

記者17日從雲南省水利廳獲悉,受降水總量少、時空分佈不均,河道來水偏少、全省庫塘蓄水少等因素的影響,雲南遭遇近10年來最嚴重乾旱。截至4月15日,已造成147.79萬人、41.73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460萬畝農作物受災。

是不是和去年很像?去年是這樣的……

每一年,我們的環境都在不斷的惡化……有種很奇怪的現象,人類越是努力發展,生態破壞速度就越快。

我國五分之一冰川消融,西藏屢發冰崩災害,西北乾旱區水危機加劇

我國是世界上中低緯度冰川最發育的國家,其中以青藏高原為主體的第三極是除南北兩極之外最重要的冰川富集地區。

“冰川面積縮小隻是表面現象。實際上,冰量的變化反映了冰川水資源的損失。”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資源研究院研究員陳仁升說。冰川是一座“固體水庫”,對河川徑流起著重要的補充和調節作用。中國的冰凍圈是中國及周邊國家重要大江、大河的發源地,更是“一帶一路”乾旱內陸河流域的水塔,滋養著流域中的眾多人口。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冰凍圈快速變化對中國特別是西部地區的水文過程與水資源具有較大的影響。

糧農組織表示,東非的蝗群預計將從肯尼亞進入南蘇丹和烏干達

鑑於東非受災國有近2000萬人已經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也門也有1500萬人食不果腹,如果不能有效遏制蝗災,將對區域食品安全和生計帶來前所未有的威脅,可能導致嚴重苦難、流離失所和緊張加劇。

由於過去3年間東部非洲地區連續大旱,去年底、今年初,已暴發了一輪號稱“25年來最大規模”的蝗災,僅肯尼亞一國已有70000多公頃耕地顆粒無收,蝗蟲還漂洋過海,肆虐阿拉伯半島、中亞和巴基斯坦。

NASA 衛星圖片顯示蝗災對綠色植被的損壞

為此聯合國、FAO和多個組織投入緊急援助,一度令東非蝗災有所抑制。但3月初,肯尼亞地區普降大雨。原本久違的雨水對當地的旱情有緩解作用,但是大雨卻同樣給躲避人類殺滅的蝗蟲種群以喘息之機。大雨剛過,新的蝗蟲種群便死灰復燃。

歐洲航天局的科學家最近在北極上空發現了一個罕見的臭氧層空洞

這個臭氧層空洞是地球北半球有史以來最大的此類空洞,據《自然》雜誌報道,這個空洞的面積大約是格陵蘭島的三倍。


繼南極後,北極上空也出現臭氧層空洞了

德國奧伯法芬霍芬航空航天中心的大氣科學家馬丁·達梅里斯告訴《自然》雜誌:“在我看來,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可以討論北極真正的臭氧層空洞。”

地球的大氣臭氧層在太陽有害射線和地球表面之間起著保護屏障的作用,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被成為氯氟碳化合物的人造化學物質一直在破壞臭氧層。這導致南極上空在上世紀80年代就形成了巨大的臭氧層空洞,導致臭氧層變薄,並最終消失。

專家指出,異常的大氣條件是造成這個空洞的主要原因:工業化學物質與雲層相互作用,侵蝕了臭氧層。

生活在印度部分地區的人們幾十年來第一次看到了像水晶一樣清澈的喜馬拉雅山

這發生在冠狀病毒檢疫減少了該國的汙染並幫助空氣稍微淨化之後。在印度北部旁遮普省的賈蘭德哈爾地區,當地人在距離山脈約125英里(200多公里)的地方欣賞著壯麗的景色。

印度板球運動員哈哈詹·辛格(Harbhajan Singh)是慶祝這一未受破壞的景觀的人之一,其他用戶也紛紛表示,汙染在印度是一個多麼嚴重的問題。有人甚至說,這是近30年來他們第一次清楚地看到喜馬拉雅山。

哈哈詹非常高興,因為空氣汙染的減少使得他可以在家裡看到喜馬拉雅山。哈哈詹說從家鄉看山真是令人難以置信。他說,發生這樣的事情超出了他的想象。他指出,他家附近的空氣質量“明顯改善了很多”,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可以看到以前“從未”看到的山。

本來處在天堂的世界,遠眺可見喜馬拉雅雪山,結果整整30年,生活在霧霾的世界中。

近日烏克蘭切爾諾貝利,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起因是一場森林大火▽

4月初,切爾諾貝利禁區的附近燃起森林大火。烏克蘭這一地區每年都會有林火發生,但因人跡罕至,破壞力並不強,很多時候只需要等它們自然熄滅。然而,今年的火勢比以往都要大。

當地時間13日,烏克蘭緊急情況部門透露該國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禁區的森林大火仍在持續,目前已經逼近禁區內儲存輻射物的地點。

消息稱,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禁區的森林大火仍在持續,13日火勢蔓延至距離儲存高放射性廢料的儲存地點僅有兩公里的區域。

諾爾切貝利的真實一幕,看了讓人淚崩,大自然竟然在默默地修復著被人類汙染的大地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4日報道,近期研究發現一種真菌在切爾諾貝利核反應堆內繁殖,並以輻射為食,這種真菌可以使人類免受致命射線的傷害。

報道指出,1991年,在震驚烏克蘭的災難發生5年後,人們在被伽馬射線淹沒的廢棄反應堆的牆壁上發現了這種黑色真菌。科學家們對它如何在極端條件下存活感到困惑,於是對這種微生物進行了檢測,並對他們的發現感到更加興奮。他們研究到除真菌不會死亡外,還發現真菌實際上是朝著輻射生長的,就好像被輻射吸引了一樣。

人類就像是頑皮的小孩,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最後還是要大自然母親來收拾殘局。

地球系統陡然發生的不可逆變化 標誌地球或將進入“緊急狀態”,若突破臨界點 地球健康將“病入膏肓”

多位科學家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地球系統陡然發生的不可逆變化,標誌著地球的一種“緊急狀態”。科學家援引證據表明,西南極冰原和亞馬孫雨林縮減等臨界點出現的可能性,或許比我們之前預期的更大。他們探討了不同臨界點之間互相作用可能如何產生級聯效應,“潛在地將世界置於長期不可逆的變化之中”。

20年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認為,只有當全球氣溫上升超過5℃,才有可能達到臨界點。但是,其最新報告指出,當升溫超過1—2℃時,便有可能突破某些臨界點。一些冰原正在加速融化,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上升2℃,預計99%的熱帶珊瑚將消失。

另外有研究表明,突破一個系統的臨界點可能會增加突破其他系統臨界點的風險。包括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全球系統研究所科學家蒂姆·倫頓在內的學者表示,目前已經開始觀察到這種臨界點相互作用的例子了,這可能預示著達到全球臨界點的可能性。


“如果破壞性的臨界點級聯事件發生,而且全球臨界點不可排除,那麼這就是一個切實存在的對文明的威脅。任何經濟成本—效益分析都幫不了我們。”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
“地球的穩定性和恢復力正處於危險之中。”他們總結說,“國際社會必須行動起來積極應對,而不僅僅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本來預計在2030年會突破臨界點,沒想到人類的活動加劇,導致“臨界點”可能要提前了……“臨界點”的到來將讓地球健康進入可逆的局面,也就是所謂的病入膏肓,屆時地球自身的免疫系統將會大幅調整,直至地球恢復健康……

那時候,人類的文明經得起這樣的調整嗎?

19年的地球,竟然在燃燒


難以想象,2019年地球母親經歷了多次重大火災,從年初的北極大火到亞馬遜雨林的大火,美國加州每年的一次的重大火災,再到澳大利亞已經燃燒了100多天的森林大火……

人類這個群體高亢了一年,強調經濟、科技的發展,結果地球燃燒了一整年,她還可以燃燒多久呢?

澳大利亞的大火燒了接近半年,還沒有喚醒人類反省,這樣的自然災難,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也只是一個熱鬧的新聞熱點那麼簡單……

新聞過後,繼續自己的生活……

沉浸在這樣的文化中無法自拔

對地球生態惡化,毫無感覺

關心的,只有自己的收入

當地球真的被破壞到病入膏肓,這一切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答案也許我們都知道

在人類設定的第51個地球日,我們並沒有看到地球變得更美好,期待下一個地球日,地球的健康系統會恢復。

祈禱!行動!感恩!祝福!

讓自己醒來,是對這個世界最大的貢獻。

喚醒他人,是對這個世界最大的付出。

老子在2500多年前警告世人,要注重道(天地、大自然),順應道,只有合乎道的生活方式,才可以與自然共存。

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方式,天會清澈,大地會安寧,人與萬物都會和諧共生……

不管人類要發展哪種文明,都需要一個衡量對錯的指標,這個指標就是——生態,如果人類的文明與生態相處的越和諧,那人類的文明程度越高,方向是正確的。


文、責編:朱建豐


浙江省道法自然生態環保技術推廣中心

為生態文明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