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11无人机—全球第一款正式服役的隐身无人攻击机

在今年的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上,首次公开亮相了许多“黑科技”,引发外界的普遍关注。其中,攻击11无人机就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采用飞翼式布局的B-2隐身轰炸机

攻击11无人机是全球第一款正式服役的采用的是飞翼式布局和翼身融合设计的隐身无人机,没有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机身没有明显的雷达反射结构(B-2轰炸机也采用了飞翼式布局),这样的设计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非常有利于实现隐身,同时攻击11机翼前缘后掠角较大,应该兼顾了一定高速性能。进气道在机头,向内和向下进入发动机,形成S进气道,雷达电波无法直接照射到发动机,进一步降低了无人机RCS。

飞翼设计的最大好处就是隐身性能好

值得一提的是攻击11隐身无人作战飞机另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对尾喷口也进行了隐身处理。尾喷口隐身设计一直是隐身飞机设计难点也是重点,可以说这一点突出显示了国产作战飞机隐身方面的突出进步。攻击11隐身作战飞机尾喷口呈现锯齿状,它会散射对方雷达电波,另外尾撑伸出较长一段,发动机尾流没有直接排出机体之外,有可能引入外部空气对尾流进行降温,从而降低了无人机红外信号特征。这些设计表明攻击11强调全向、全频谱隐身,要求无人机能够在激烈对抗环境例如深入对方腹地执行任务。

攻击11无人机体积不小

由于采用飞翼型布局操控难度大和无人机现有技术水平限制,攻击11无人机应该只能进行对地对海攻击,空战能力较弱。

“攻击”代表正式编号,说明已经得到空军认可

至于作战样式方面外界普遍认为攻击11隐身无人作战飞机运用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独执行任务,攻击11隐身无人作战飞机利用自己优异的隐身性能,突破对方防空体系,侦察对方重要目标,获取各种信息,为我方火力提供目标指示,或者直接运用机载武器对它进行打击,实现“发现及摧毁”的能力。另外一种就是融入现有体系中,进行有人机/无人机混合运用,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歼-20和攻击11形成空中协同作战系统,歼-20为攻击11提供指挥控制,攻击11替代歼-20进入激烈对抗区域执行任务,从而提高歼-20的战场生存能力。

从这个角度可以明显看出攻击11无人机的尾喷口经过特殊处理

此外,从美军拿X-47B再航母上实验来看,攻击11无人机理应也有上舰的可能性,当然应该只能上装有弹射器的航母,上“辽宁舰”可能性不大。 目前在国际上各国公开的类似于攻击11无人机的只有美国的X-47b,欧洲的神经元以及俄罗斯的猎人b无人机。

X-47b在航母上降落

X-47b是其中的首款,也是第一款在航母上起降的无人轰炸机,虽然该项目已经夭折,但是美国从中获得了相当的技术积累,并且将其相关技术应用到了无人舰载加油机MQ-25“黄貂鱼”无人舰载加油机(名字有点奇怪)当中,如果MQ-25研制成功,不仅恰好弥补了伙伴加油的缺陷,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舰载机的作战半径以及载弹量,未来它与航母进行一体化运用,可以提高美国航母作战群的整体作战实力。简单来说就是舰载机飞得更远,航母的作战半径扩大。但是这也相当于其无法直接搭载武器进行作战。

X-47b进行加油实验

猎人b首次公开亮相

距离成熟还有不小的距离 至于猎人b和神经元无人机,前者今年刚进行了首飞,距离成熟还有不小的差距,

神经元与阵风战斗机飞行实验

而后者项目已经进行了将近20年,至今仍在实验阶段,这说明在技术和资金上存在一些问题。作为一款多国联合研制的无人机,未来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感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