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後,孩子之間的差距會有多大?這3點特質決定孩子一生!

盼望著,盼望著,全國開學的日子終於陸陸續續提上日程!

家長們歡欣鼓舞地把孩子送進了學校,

孩子卻忘記了教室在哪兒……

看來,開學前家長們不僅要幫孩子準備好學習用品,還要帶他複習一遍班級、教室和班主任名字。

這個史上最長寒假,在脫離學校的學習環境中,在沒有老師的監督下,自家孩子的學習效果究竟如何?相信這是很多低齡段家長最關心的問題。

過去2個月,樂英的劍橋課一直在線上進行。觀察劍橋課線上課堂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後,我們發現,其實決定孩子與他人差距大小的主要是以下三種特質:主動學習意識、自律性、自我規劃能力。

主動學習意識

有的人,縱使身處逆境,也不會懈怠學習。

河南一名高三學生,家中條件不好,不得不蹭鄰居的網絡上網課。她自己也很努力,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學到凌晨,學習時間近18個小時。

方艙醫院裡,一位感染新冠的大三學生不為環境所擾,專心備戰考研。

類似的事情還有許多,同樣是上網課,他們比其他人要面臨更多的困難,但是沒有把學習氛圍、網絡不好、設備不足等作為理由,放棄學習。依舊心向光明,一路前行。

他們熱愛學習,明白知識的重要性,同時具備極強的認知內驅力。

認知內驅力是指個體為了掌握知識而產生的一種主動學習需要,其學習動機是為了滿足獲得知識而產生的,不是為外界的獎勵而產生。

擁有認知內驅力的孩子會更主動地去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

在樂英劍橋課的課堂上,就有許多熱愛學習的孩子。對於他們來說,學習英語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分數,更是收穫新知,老師在課堂上教授的英語知識、趣味文化都讓他們著迷。

樂英在線課堂

自律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經常光顧熱榜:你見過的成績好的人都是什麼樣子?眾多回答中,“自律”是被提及次數最多的詞。

蕭伯納曾說: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自律的人,能抵得住外界的誘惑,能戰勝自身的懶惰和貪婪。

在家上網課的兩個月,孩子每天要面對大量誘惑。好玩的遊戲、舒適的被窩、美味的零食,每一樣都比課堂有趣。不夠自律的孩子,容易被這些有趣的事情吸引,沒有老師的監督,45分鐘的課可能只聽了10分鐘。

而自律的孩子能夠自我約束,即使沒有老師和家長在旁邊監督,也能專注地學習。

不算額外的補習,僅僅是上學校網課這一件事,自律的孩子和不自律的孩子之間就有了很大差距。

自我規劃能力

在家學習期間,孩子們多了許多空餘時間,而能否利用好這段時間,則反映了自我規劃能力的高低。

所有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有的人卻把一天過出了48小時的效果,不僅有精通的專業,還多才多藝,年紀輕輕已經成就滿身;有的人卻渾渾噩噩度日,徒增年紀。

這兩者的區別就在於自我規劃能力。自我規劃能力是指有明確的目標,懂得權衡取捨,併為實現目標不斷精進學習。

著名作家劉墉先生說道:人生就像一盤棋,有的人能預想十幾步,乃至幾十步之外,早早便作安排;有的人只能看到幾步之外,甚至走一步算一步。

在孩子的童年時期,自我規劃能力的最佳引導者便是父母。

人們總說言傳身教,只有當為人父母的那一方對孩子的成長之路有一個明確規劃,孩子才能在未來成長過程中更具目標感。

育棟樑若烹小鮮,不宜操之過急,需有條不紊,在恰當的時候給予孩子恰當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