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丨人生重要时刻怎么穿?

晟道文化资讯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礼记·昏义》


婚礼作为人生大礼,自古重之,婚服亦是如此。


如今,我们习惯了新娘身穿洁白婚纱、新郎黑色西装的西式礼服。


殊不知,我国悠久历史,不同朝代均有不同风格的婚礼服。


中华传统婚服,风格华贵大气,彰显出婚礼之隆重。


我国各个朝代婚服各不相同,大致可归纳为“周制婚服、唐制婚服、明制婚服”几大类。


一身黑衣 阴阳相合


商周时期,中国的衣冠制度初步建立,用以承载礼仪制度,奠定了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地位。


周朝的“上衣下裳(chang)”服饰样式直接影响了整个汉服体系。


先秦时期,新娘的服装相当朴素,新郎与新娘的婚服均以黑色为主色调。


(中国古代的嫁衣并不全是大红色哦!红色一直到明朝才成为国民之喜爱的颜色。)


新娘身穿黑色婚服,婚服边缘为红色,头戴简单的发饰,头上有一层薄薄的纱衣来遮蔽风尘,静等新郎迎娶。


央视综艺《衣尚中国》中,先秦时期身穿黑色婚服的公主。


直到黄昏日暮之时,新郎戴着黑帽,身穿青黑色上衣,以及有黑色边缘的浅绛色下裳(即裙子),带着随从,乘坐着士大夫才能享有的车轿,借着黄昏幽微的烛光迎娶新娘。


先秦时期的婚礼和如今有巨大差异,不仅身穿黑色,还在黄昏天将黑时举行婚礼,周人重阴阳平衡,在黄昏时举行婚礼意味着阴阳相合。



男红女绿 富丽堂皇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时期的婚礼服饰,由于其富饶的经济与开放的民风,使得婚礼服饰朝着

艳丽多彩的方向发展。


唐制婚礼服既有先前的庄重神圣,还有后世的热烈喜庆。


唐代新娘服为“花钗礼衣”,颜色为青绿色,形制为上衣和下裳缝合在一起的“深衣”。


新郎则穿绯红的四品官服。


男红女绿的婚服搭配,现在很多人可能都无法想象,但这就是大唐盛世的婚服搭配。


现代人结婚有多喜欢红色,唐朝新娘就有多喜欢绿色。


央视综艺《衣尚中国》中,大唐盛世时期的婚服。


据《新唐书》记载:“庶人女嫁有花钗,以金银琉璃涂饰之。连裳,青质,青衣,革带,袜、履同裳色”。


也就是说,女性婚服除了金银首饰这类变不了颜色的,其他的任何衣物——裙子、上衣、衣袋、袜子、鞋子,全都是青绿色的。


要知道,古代对于衣服的颜色有严格规定,不同的身份穿不同的颜色,不能僭越。例如,专属帝王的明黄色,其他人就不能穿,否则是要杀头的。


而女子所穿的青色也是一种尊贵的颜色:青色为五行正色之一,一般人不能穿。在一生一次的婚礼中,女性穿青色,可以看出唐朝女性意识的觉醒。


除此之外,唐宋新娘在出阁时还流行用扇子遮面,名为团扇。直到洞房之夜,新人相对时,新娘才放下扇子,故称“却扇礼”。


唐朝时,女子出嫁没有红盖头,但有遮面的团扇。


宋朝时,以“存天理,灭人欲”作为道德修养的最高标准,因此宋代的婚服摒弃繁复奢华,提倡简朴自然,但是婚服形制依然是唐朝的“花钗礼衣”。



宋代女性婚服首饰中少不了花冠,花冠兴于唐代,盛行于两宋,是两宋妇女喜爱的头饰。


对于帝王皇妃等贵族阶层,花冠更加华贵,她们的花冠有凤鸟装饰,称为凤冠。


正式将凤冠定为礼服,并将它收入“冠服制度”,也是从宋代开始的。


宋钦宗朱皇后



宋代还普遍使用霞帔(pei)做礼服,“霞帔”是妇女的一种披肩服饰,正面看起来和今天的长围巾差不多。


在“长围巾”的两头用一个坠子相连。这个坠子的作用是通过重物拉拽保持霞帔锦缎的平整,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


宋代杜太后画像:太后身上那条青绿色的“长围巾”就是霞帔。


凤冠霞帔都有了,可见,宋朝已经初具明朝婚服的雏形。只不过,凤冠霞帔一直是贵族的专利,直到明朝,平民才有权穿,还只能在婚礼上穿。


在以宋朝为故事背景的热播电视剧《知否》中,男女主大婚是的衣着便是“男红女绿”,新娘头戴花冠。


凤冠霞帔 喜庆红色

明代的服饰仪态端庄,气度宏美,是中国近世纪服饰艺术的典范。


现今我们最熟悉的汉族婚礼服就是彩绣龙凤的

大红吉服、凤冠霞帔大红盖头,是在明代才有明确的定制。


明代的婚礼服饰是后世中式婚礼服的重要代表,对后世婚礼服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明朝,衣服颜色同样有着严格的区分,凤冠霞帔是达官贵人的专利。


但是在结婚这一天,平民男子可以穿代表九品官员的青绿色官服,平民女子也有权穿贵族女性的凤冠霞帔。


明代 綦明夫妇半身像轴


当时的人们认为,男人要娶到妻子,也是一种功成名就,俗称“小登科”。


所以,男人在结婚那天,即使是一介平民,也可以破例穿上九品官服,过过“官瘾”。女子出嫁,头戴凤冠、身披霞帔,享受贵妇级“官太太”的殊荣。


身着凤冠霞帔,嫁给意中人是古代女子的人生大事。

虽然平民可以穿官家的衣服,但是在具体的装饰上还是有硬性规定。


比如凤冠,皇后的是龙凤冠,缀九龙四凤;


妃嫔的凤冠上只能有凤不能有龙;


平民女子出嫁,不得有龙凤,只有珠翟、花钗等饰物。


明神宗孝靖皇后的凤冠

红盖头也是明朝新娘的标配,它由古时女性的罩面纱发展而来,为一块红色的方巾。


新娘从离开闺房到拜堂进入洞房必须一直盖着红盖头,直到新郎用秤杆挑去或揭开。


明朝崇尚红色,这种认知深刻影响后世,如今,中国红已注入民族感情,成为一种文化凝聚力。




明朝的礼部官员搬出了服色五德论,认为明朝属火德,应尚赤,因此红色为贵族专享。


明朝时,官员的官服颜色有等级区分,只有一至四品的“超级大官”的官服才可以为大红色。


明代中后期,政令限制作用削减,人们基于对上层阶级的敬仰,大红色成为女性婚服的标志色,红色逐渐成为吉祥喜庆的象征。



先秦尚黑,新娘新郎都身穿黑色礼服,婚礼也在阴阳相接的黄昏时举行。


隋唐时期,“男红女绿”,服饰绚丽多彩,雍容华贵。宋朝婚服传承唐朝,整体相似。


明朝婚服为后世奠定基础——大红色婚服、凤冠霞帔、红盖头成为婚服标配。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服饰在华夏民族有重要地位。


虽然传统服饰在近代遭遇了断层打击,但汉服内在的生命力并未消亡,一旦有合适的环境,就会复兴。

明制婚礼受到当代年轻人的喜爱,不少UP主在B站上传了个人的明制婚礼视频。


十几年前,穿汉服上街可能是奇人怪事,甚至可以上新闻;现在,热闹的商业街上,年轻人穿汉服逛街、吃火锅、旅游拍照,已是稀疏平常。


汉服正复兴,传统婚服成为中国人的婚礼服饰,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