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季度经济数据怎么看-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今(21)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0年一季度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87.66亿元,同比下降6.5%。

  新闻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

  秦瑶 重庆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李涛明 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副总队长、新闻发言人

  全面看

  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一季度,重庆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7.37亿元,同比下降1.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27.69亿元,同比下降11.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72.60亿元,同比下降3.4%。

  总体来看,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但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当前,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3月规上工业实现恢复性增长

  电子、材料等产业是回升主要支撑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6%,较1―2月收窄13.4个百分点。”秦瑶介绍,其中,3月规上工业实现恢复性增长,当月增加值增长7.5%。分三大门类看,一季度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6%,制造业下降11.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2%。

  一季度,八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较1―2月明显收窄,特别是电子、材料、消费品以及汽车产业,对全市工业的影响较1―2月分别减少3.1、2.6、2.5和2.2个百分点,是全市工业生产回升的主要支撑;3月,电子、医药、消费品产业增速超过两位数,分别为28.3%、19.5%和12.9%。高技术新兴产品增势良好,集成电路、智能手表、液晶显示屏、半导体分立器产量分别增长4.3倍、2.5倍、36.3%和10.8%。

  秦瑶介绍,一季度,生产口罩原材料的化学纤维制造业发展快速,增加值同比增长44.6%,纺织业中的产业用纺织制成品制造增长5.8倍。从产品产量看,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产量增长1.6倍,口罩原材料无纺布产量增长69.2%,化学纤维产量增长23.6%。涉及居民生活必需品的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9%,降幅低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其中的方便食品制造增长6.3%,农副食品加工业中的植物油加工增长1.1%。

  秦瑶介绍相关情况

  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4%

  消费市场受到冲击,网上零售继续增长

  数据显示,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4%。全市货物运输量同比下降11.3%,旅客运输量同比下降57.7%。1―2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476.69亿元,下降14.7%。1―2月,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19.03亿元,增长13.5%。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4.45亿元,同比下降18.6%。”秦瑶表示,其中,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6.13亿元,下降5.0%,降幅比1―2月收窄19.7个百分点;3月商品零售下降4.7%,降幅比1―2月收窄16.3个百分点。

  网上零售继续增长。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1.5%,比1―2月加快15.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加快25.4个百分点。其中,3月增长59.9%,比去年同期加快50.3个百分点。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

  医疗卫生、民生保障投入持续增加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降幅较1―2月收窄27.9个百分点。分版块看,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4.9%,工业投资下降21.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9%,降幅分别比1―2月收窄34.1、25.3和27.1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7.5%,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0.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3.9%,降幅分别比1―2月收窄24.0、25.5、29.0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下降17.9%,降幅较1―2月收窄25.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7.3%,降幅低于全部投资8.8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投资恢复程度好于其他产业,分别增长77.6%和34.8%。

  一季度,卫生业投资增长39.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投资增长37.7%,社会工作行业投资增长1.4倍。

  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

  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4.1%

  截至3月底,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2.2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0.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50亿平方米,增长0.5%。一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943.4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4.6%,降幅比1―2月收窄25.0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35.71万平方米,下降40.1%,降幅比1―2月收窄20.6个百分点。

  秦瑶介绍,一季度,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1130.67亿元,同比下降14.1%,降幅较1―2月收窄4.2个百分点;出口642.43亿元,下降25.7%;进口488.24亿元,增长8.1%。其中,3月进出口总额444.99亿元,同比下降6.7%;出口255.91亿元,下降14.8%;进口189.08亿元,增长6.9%。

  一季度,全市出口笔记本电脑242.7亿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37.8%。3月,笔记本电脑出口值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九成以上,集成电路、液晶显示板出口增幅较大,分别增长74.5%和1.7倍。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0%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4%

  “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0%,涨幅较上年同期扩大3.1个百分点。”秦瑶说,其中,3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2%,涨幅比2月回落1.6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烟酒、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分别上涨15.1%、0.4%、2.2%、2.3%、3.4%,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价格分别下降1.5%、0.1%、0.8%。

  秦瑶表示,食品价格中猪肉价格上涨129.3%,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3月猪肉供应偏紧的局面有所缓解,价格涨幅比2月回落30.1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持平。

  此外,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82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58元,增长0.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3元,增长2.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52,比上年同期缩小0.03。

  辩证看

  不能仅凭直觉来判断经济数据,需深入客观分析

  今年的疫情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很大的冲击,包括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都受到很大影响,但是全市1-3季度增加值只下降3.4%,是什么原因?

  秦瑶:今年全国各地的经济在疫情冲击下都遭遇了巨大困难,后续经济增长也将面临挑战,但是不能仅凭直觉来判断经济数据,很多问题需要深入客观分析过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速与实际感觉的服务业各行业发展情况不一致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第三产业中各分项增速与第三产业增速是否匹配的问题。

  从一季度第三产业分6个行业的增加值增速情况看,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和房地产等4个行业增速都低于第三产业-3.4%的增速,并且住宿餐饮业增速仅有-28.4%。

  但金融业、其他服务业这2个行业增速是高于第三产业增速的,并且均是正增长,其中金融业增长4.7%,其他服务业增长2.0%。金融业正增长与一季度的股市活跃、社融指标高涨也是一致的。

  其他服务业中的体育、娱乐业等虽然受到了较大冲击,但其中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增长,增速达到21.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民生基本保障行业运行稳定,还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等行业通过线下转线上办公的方式,影响也相对较小,从而保证了其他服务业的正增长。

  从各行业占第三产业比重看,增速较低的4个行业占第三产业比重为38.3%(2019年不变价占比,2020年现价占比是35%),而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两个正增长的行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了61.7%(2019年不变价占比,2020年现价占比是65%),对第三产业增速起到了较强的拉动作用。

  因此,由于第三产业中比重较大的行业实现正增长有力拉动了第三产业增速,使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没有直观感觉的这么严重,分行业增速与第三产业增速实际上是相匹配的。

  一季度重庆的CPI5.0,能不能分析一下原因,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CPI后续的走势能不能有一个研判。

  李涛明回答记者提问

  李涛明:2020年一季度,重庆CPI同比上涨5.0%,涨幅与上年同期比扩大3.1个百分点。分月看,涨幅呈现先涨后降的走势。其中,1月份受春节效应影响,CPI环比上涨1.1%、同比上涨4.9%;2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农产品销售受阻,物价继续上涨,CPI环比上涨1.6%、同比上涨至5.8%;3月份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市场供给逐步增加,物价有所回落,CPI环比下降2.2%、同比涨幅回落至4.2%。

  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

  ● 猪肉价格大幅攀高。一季度,受非洲猪瘟后续影响,生猪产能减少,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工和物流成本增加,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一季度猪肉价格上涨129.3%,涨幅较去年同期扩大126.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3.34个百分点;

  ● 其他肉类价格全面上涨。受猪肉价格大幅攀升影响,牛肉、羊肉、禽肉等其他肉类的替代性消费需求增强,价格呈现全面上涨态势,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65个百分点;

  ● 蔬菜价格涨多降少。受新冠肺炎影响,1月底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物流运输不畅,人工、物流成本上升推高鲜菜价格。3月份随着防控形势进一步好转,物流运输成本下降,鲜菜价格有所回落。一季度鲜菜价格平均上涨10.6%,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但全球疫情形势严峻,经济运行环境更加复杂。CPI作为宏观经济重要风向标指标,后期会是怎样的走势,需要看两方面。

  ● 一看国内形势。党中央出台多项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对冲疫情影响,经济运行整体经受住了考验。食品价格方面,当前农业的生产形势较好,食品供应充足,物流恢复通畅,涨幅最大的生猪价格也在3月开始出现了高位回落的态势。如不出现重大突发事件,后期食品价格走势将以降为主;工业品和服务价格方面,企业和服务行业复产复工加快,后期价格将保持低位运行。

  ● 二是国际因素。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形势依然严峻,世界经济出现下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经济存在隐忧,物价存在下行空间。另外,当前的物价水平还有一个翘尾因素。从全年整体来看,下半年生猪价格翘尾因素会逐步减弱。综合判断,后期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应趋于回落,全年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长远看

  重庆经济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

  危中求机,化危为机

  请再详细的解读一下就是这次的新冠疫情对重庆一季度的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秦瑶:新冠疫情对全国各地,包括重庆的经济都产生了严重冲击。但要具体量化测算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确实比较困难,因为有的影响是直接的,有的可能是间接的,有的是短期的,有的也可能是长期的。而且即使是短期看来的一些冲击,到后期又可能因为经济韧性比较强,会得到一些回补,所以具体的量化测算还是比较难的。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全市GDP同比下降6.5%,较去年同期增长6.0%下降了12.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8.6%,较去年同期增长8.1%下降了26.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下降16.1%,较去年同期增长6.6%下降了22.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3.2%,较去年同期增长2.7%下降了25.9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4.1%,较去年同期增长21.9%下降了36.0个百分点;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5.0%,较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从各行业看,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7%,较去年同期增长3.5%下降了5.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6%,较去年同期增长4.3%下降了14.9个百分点;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7%,较去年同期增长13.1%下降了27.8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都如实反映了疫情对重庆经济的影响。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分析一季度全市经济形势,要放在百年不遇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综合衡量,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严重抑制正常经济活动,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下的经济运行不具可比性,所以,这些数据对比仅供参考。

  当前重庆的经济发展确实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但是大家应该看到这个危机当中我们有很多机遇。比如国家恢复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疫情催生的市场机遇,全球化深度调整带来的时代机遇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

  正是有了这些机遇,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用全面的辩证的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当前重庆的经济形势。

  因为重庆的经济有条件、有能力,也有信心危中求机,化危为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